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8-19 02:44

AI超级周期里的泡沫与真金

作者:微信文章
过去一周,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在媒体圆桌上直言:投资人“整体上对AI过度兴奋”,这是一场“泡沫”;但他同样强调,AI“是很长时间以来最重要的事情”。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技术大趋势往往伴生估值泡沫——关键在于泡沫包裹着多少“可兑现的真增长”。

奥尔特曼认为,投资或科技泡沫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往往源自某个真实趋势或潜在突破。一旦有了这个基础,聪明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会因为看到其中的潜力而过度兴奋,推高预期,造成过度追捧与估值膨胀。他的表态与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此前的警告形成呼应。后者甚至直言,如今的AI泡沫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年的互联网泡沫。

然而,奥尔特曼在承认泡沫的同时,也明确表示OpenAI计划在“不远的将来”为AI基础设施投入“万亿美元级别”的资本。这显示出一种矛盾的姿态:一方面承认估值层面存在过热,另一方面在供给侧继续加杠杆。他强调,整个算力—模型—应用链条的长期需求真实存在,只是兑现节奏可能落后于资本市场的预期。

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相比,当下AI赛道的特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不同。相似点在于市场集中度过高,标普500前十公司的估值溢价、盈利与资本开支占比创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水平。不同之处在于,这些AI巨头的盈利与现金流质量明显更强,至少在短期内能支撑部分高估值。换言之,这是一场“结构性泡沫”,龙头公司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而边缘项目则容易在退潮时暴露风险。

OpenAI自身的信号亦反映了这一矛盾。奥尔特曼透露公司年度经常性收入有望在今年突破200亿美元,但仍未实现盈利。GPT-5发布后因体验与兼容性问题,OpenAI不得不恢复部分旧模型访问,这说明即便是行业龙头,其产品迭代也面临平衡稳定性与前瞻性的挑战。同时,OpenAI员工正在以5000亿美元估值出售约60亿美元的股份,显示市场对其信心依然强烈。

奥尔特曼还展望了更多边界探索,包括脑机接口、消费级硬件,甚至暗示若谷歌被迫剥离Chrome,OpenAI会有兴趣收购。这些表态虽未必直接成真,但凸显了他对AI未来生态的扩张野心。

综上,AI产业的泡沫更多体现在“边缘投机层”,即那些尚无营收与毛利、仅凭潜在前景融资的公司。而在电力、算力、半导体与数据中心等“强基本面层”,需求真实存在,长期仍具备较强韧性。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辨别谁能把“能力→场景→营收→现金流”兑现出来,谁只是停留在故事。奥尔特曼的“承认泡沫”并不是劝退,而是提醒市场区分真实增长与虚幻繁荣。

要穿越这场AI超级周期,唯有聚焦现金流确定性与实物化进度的资产,才有可能在泡沫破裂后依然存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超级周期里的泡沫与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