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19 00:56

关税未推高美国通胀?研究揭示美国企业或将陆续涨价

作者:微信文章


尽管2025年美国实施了近百年来最严厉的关税政策,但整体通胀水平却并未如经济学家早先预期那样出现急剧上升。

这一现象令学界感到困惑。起初的解释是企业出于对消费者需求敏感的考虑,尚未将成本全面转嫁。然而,近期一项新的研究揭示,关税的“实际冲击”或许远低于政策层面公布的数字。

英国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通过详尽分析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进口数据发现,2025年5月的加权平均关税率约为9%,而非此前预估的12%。之所以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超过一半的美国进口商品实际上未被征税。一方面,多数免税商品来自低关税国家,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也主动减少了高关税来源国的采购。



巴克莱在报告中指出:“美国经济表现强韧的真正原因,或许不是其对关税的适应性,而是关税的实际影响远小于预期。”其他分析机构,如摩根大通也认为,表面上的平均税率被高估了,实际负担因进口商转向低税源国家或本地制造而被稀释。

研究进一步指出,2025年上半年仅有48%的进口商品被征收关税,而其中许多产品享有不同程度的豁免。例如,药品、特定电子元件、半导体、以及部分来自美洲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的商品不受额外征税。此外,具有一定比例本土成分的产品亦可获得部分豁免。

然而,这种“关税缓冲”可能只是暂时的。根据巴克莱的预估,当前9%的加权关税率将在未来几个月上升至15%左右。背后的推动力包括豁免政策收紧、更多产品被纳入征税范围,以及总统进一步提高某些品类关税的提议。部分税率甚至高达250%。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预算模型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关税已为联邦财政带来585亿美元收入。尽管通胀未全面爆发,但个别进口商品价格确已上行。尤其是家具、电视等耐用品,其批发价格出现近三年来最大单月涨幅。联邦通胀目标为2%,但近期数据仍明显高于此一基准。

巴克莱的分析也指出,美国企业为了规避新一轮关税高峰,在年初已提前加大进口力度。这种“抢跑效应”导致后续几个月进口量下降。但随着库存消耗殆尽,企业将不得不恢复进口,此时他们将直面关税成本。而那些原本设法绕开高关税的企业,也可能因豁免政策收紧而不得不重新计算利润空间。

行业已有显著反应。一家佛州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去年平均每月从境外进口约1000辆二手车,但今年1月由于关税预期猛增至1500辆,此后则大幅下降,仅剩400辆。他坦言,市场还未立即感受到价格上涨,但随着低关税库存逐步消化,下一阶段要么是提价,要么是货源紧张。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调整售价。一些此前观望的公司开始制定更明确的价格策略。例如,一家专为执法部门生产徽章的企业,在承受数百万美元关税支出后,决定自9月起将相关产品价格上调6%至25%。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打算再等下去了。”



来自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另一组估算显示,美国消费者目前面临的有效平均关税约为18.6%,虽较5月高点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虽然不同机构计算方法略有差异,但普遍共识是:真正的成本冲击尚未完全传导至终端价格。

此外,大多数企业在年初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高而未立即涨价。如今,随着最终税率逐步明确,企业调价的意愿正在增加。美国银行经济学家Aditya Bhave指出:“企业正在策略性地进行价格上调,预计这种趋势会逐步蔓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未推高美国通胀?研究揭示美国企业或将陆续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