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18 04:49

2026 年要正式收钱了!欧盟碳关税(CBAM)到底是啥,看完心里有数

作者:微信文章







简单说

欧盟碳关税

欧盟给进口商品架了把 “碳秤”—— 外国货想进欧盟,得先称称生产时排了多少碳,超标的要补钱,这就是欧盟碳关税。

2026 年就要正式收钱了,你买的进口锅、汽车零件,可能都和它有关。它不只是环保账,更可能悄悄影响你的钱包,最近又有新动静,得弄明白才行。


01
欧盟碳关税是什么?



简单说,欧盟碳关税就是欧盟对进口商品的碳排放收的环保费。


比如你从中国买了1吨钢铁,生产过程中排放了2吨二氧化碳,而欧盟本地钢铁厂同样生产1吨钢铁只排放0.6吨二氧化碳。



欧盟会要求你补上这1.4吨二氧化碳的差价(按欧盟碳价约90欧元/吨计算,约126欧元,合人民币980元),否则产品进不了欧盟市场。



02
为什么要收这个税?




防止“碳泄漏”


假设你在欧盟开了一家钢铁厂,为了环保花大价钱升级设备,每吨钢碳排放降到0.6吨。

但隔壁国家的钢铁厂直接烧煤炼钢,每吨排放2.1吨,成本比你低很多。

如果欧盟不征税,欧盟的钢铁厂可能被迫关门,高污染产能反而转移到国外,全球总排放没变,这就叫“碳泄漏”。



倒逼全球减排


欧盟想通过征税,让其他国家的企业为碳排放买单,从而推动他们改用清洁能源或低碳技术。

比如中国钢铁厂为了避免交税,可能会改用氢能炼钢或碳捕集技术。



03
哪些商品会被征税?




目前范围:主要针对六大高污染行业——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比如你买的欧盟进口汽车,里面的钢材如果是从中国进口的,就可能被征税。

未来扩展:欧盟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出立法提案,将汽车零件、化工品、塑料、玻璃等下游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例如,中国出口的铝锅、机械零件可能也会被征税。



04
怎么计算要交多少钱?





以钢铁为例:


碳排放对比:欧盟规定本地钢铁厂每吨钢有0.6吨的“免费额度”。如果中国出口的钢铁每吨排放2.1吨,超过欧盟额度1.5吨。

碳价差价:欧盟碳价目前约90欧元/吨,中国碳价只有约6欧元/吨。差价就是84欧元/吨。


最终关税:1.5吨×84欧元/吨=126欧元/吨(约合人民币980元)。


注意:如果企业能提供详细的碳排放数据(比如用了多少绿电、碳捕集技术),可以抵扣部分税款;如果没数据,欧盟会直接按“默认高排放值”计算,导致多交钱。





05
最近发生了什么?(2023-2025年)




过渡期延长与规则简化


时间线:原计划2025年底结束的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2026年1月1日正式征税。

豁免政策:年进口量≤50吨的中小企业(覆盖90%进口商)可免于申报,但需声明“偶尔进口商”身份。



国际博弈升级


俄罗斯起诉欧盟:2025年5月,俄罗斯向WTO申诉,指控欧盟碳关税构成“新型贸易壁垒”,违反非歧视原则。

中国应对案例:成都海关推出智能填报系统,将企业申报时间从3天缩短至1小时;南京某铝厂通过绿电生产,碳排放降低40%,出口欧盟时交税减少近半。



美国跟进类似政策


2025年4月,美国推出《外国污染费法案》,拟对进口高碳产品(如钢铁、铝)征收最高200%关税。

若通过,中国出口欧美商品可能面临双重碳关税,成本增加20%-35%。



06
接下来要发生什么?(2025-2026年)






2025年第四季度:政策落地与行业扩展


欧盟将正式提出将CBAM覆盖范围扩展至汽车零件、化工品、塑料等下游产品,并要求企业提交生产工艺细节,防止通过“轻微改造”规避征税

例如将钢材切割成小块以低于50吨阈值~



2026年1月1日:正式征收碳关税


缴税机制启动:进口商需按欧盟碳价(当前约90欧元/吨)购买CBAM证书。例如,中国钢铁若每吨排放2.1吨CO₂,需支付(2.1-0.6)×90=135欧元/吨。

数据核查收紧:欧盟将随机抽查企业数据,若无法证明碳排放(如未使用绿电),将按“默认高排放值”计算,导致多缴税款。



长期影响(2030年前)


全球碳定价网络形成:欧盟计划将碳关税收入的75%用于资助全球脱碳项目,推动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建立碳市场。

企业竞争分化:


低碳企业受益:挪威水电铝、中国绿电钢等产品可能获得“绿色溢价”。

高碳产能转移:部分企业可能将工厂迁至东南亚,但需警惕欧盟“反规避”条款追溯征税。


07
对普通人的影响




商品涨价


欧盟市场上的中国钢铁制品、印度水泥等可能因碳关税成本增加,最终转嫁到消费者。

例如,欧盟进口的中国铝锅价格可能上涨10%-15%。



绿色产品更吃香


欧盟可能推出“碳足迹标签”(国内已有相关政策),鼓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

未来买进口商品时,标签上的“CO₂/kg”数值可能成为重要参考。

例如,挪威铝制品因低碳可能更便宜,而中国普通铝制品更贵。



企业应对案例


数据管理:某建材企业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监测,3个月内发现12%无效能耗,降低申报错误率。

技术转型:中国某钢铁厂投资氢能炼钢,碳排放降低40%,出口欧盟时碳关税减少近半。


08
企业该怎么办?






学习政策,了解“游戏规则”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实施条例(英文).pdf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实施条例(中文译文).pdf

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的问与答(中文译文).pdf

欧盟以外设施经营者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指导文件.pdf

文末附分享下载方式



算清楚“碳账”


从原材料开采到运输,全流程记录碳排放(即“碳足迹认证”)。

例如,钢铁厂需记录铁矿石开采、炼钢用电、运输柴油的碳排放。



用绿电和新技术

某铝业公司通过购买水电替代煤电,电解铝的碳排放降低40%,出口欧盟时交税减少近半。


提前布局


过渡期(2023-2025年)虽不征税,但欧盟在收集数据。

若企业现在不准备,2026年正式征税时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09
争议与挑战




被质疑“贸易保护”


发展中国家认为,欧盟用环保名义设置贸易壁垒。

例如,非洲国家钢铁产业刚起步,碳排放较高,被征税后可能失去国际市场,影响工业化进程。



执行难度大


不同国家的碳核算标准不同。

例如,中国钢铁厂用煤炭发电,而欧盟用天然气,两者碳排放强度差异大,如何统一计算?


10
总的来说:碳关税是把绿色尺子






欧盟碳关税就像一把“绿色尺子”,丈量进口商品的碳排放;它既是压力(逼着企业减排),也是动力(推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



对普通人来说,未来买进口商品时,可能需要多看看标签:这个产品的“碳足迹”是多少?值不值得为它的污染买单?

建议看下《欧盟以外设施经营者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指导文件》非常细,例如:









记笔记:CBAM的商机和实施建议

----------------

1.立即启动全流程碳数据管理,避免被罚冤枉钱

行动:从原材料采购到运输,范围1、范围2、范围3全程记录碳排放(如铁矿石开采、炼钢用电、柴油运输),建立“碳账本”。

案例:南京某仓储设备厂用物联网监测系统,3个月发现12%无效能耗,申报错误率降低50%。

关键:2024年10月起,欧盟要求80%数据必须是实际排放值(不能用默认值),否则按100欧元/吨CO₂罚款。


2.优先用绿电和低碳技术,满足条件的将直接省税40%

能源端:购买水电、风电等绿电,目标占比超50%(如某铝厂绿电替代煤电,碳排放降40%,出口欧盟交税减少近半)。

技术端:投资氢能炼钢、碳捕集(CCUS)等技术,如某钢铁厂氢能炼钢项目使吨钢排放从2.1吨降至1.2吨。

关键:欧盟碳价约90欧元/吨,减排1吨相当于省90欧元。


3.盯着欧盟政策动向,别等被征税了才反应

2025年第四季度:欧盟可能将汽车零件、化工品、塑料纳入征税范围,提前评估产品是否在列(如中国出口的铝锅、机械零件可能被波及)。

长期:关注欧盟2030年前将CBAM扩展至所有欧盟ETS覆盖行业的计划,提前布局低碳产品线。

工具:订阅欧盟官网通知,或通过行业协会获取政策解读。


4.数据要真实!否则被欧盟按最高标准罚款

第三方认证:用ISO14067标准核算产品碳足迹,找专业机构(如SGS)出具报告,增强可信度。

自查漏洞:检查外购电力是否按欧盟标准计算(如中国电网绿电需直接采购凭证,否则按燃煤默认值征税)。

后果:若无法证明碳排放,欧盟将按行业最高值征税,某钢铁厂曾因数据缺失多交35%税款。


5.分散供应链,别把鸡蛋放欧盟一个篮子

市场多元化:开拓东南亚、中东等碳政策宽松市场,降低对欧盟依赖(如某建材企业将30%产能转移至越南)。

供应链调整:若转移产能至东南亚,需确保生产工艺符合欧盟要求,避免“反规避”追溯征税(如钢材切割成小块低于50吨阈值可能被认定为规避)。

风险:美国可能跟进类似政策,中国钢铁出口欧美或面临双重关税,成本增加20%-35%。


6.中小企业别侥幸!豁免可能随时取消

数据积累:即使年进口量≤50吨可豁免申报,也要记录碳数据,应对2027年欧盟可能的阈值调整(如从50吨降至30吨)。

绿色品牌:提前申请碳足迹标签,为未来欧盟“碳足迹标签”政策铺路(如挪威铝制品因低碳在欧盟售价高15%)。

关键:豁免仅覆盖90%进口商,但99%高碳排放量仍被监管,大企业需严格合规。


7.现在就演练申报流程,2026年别手忙脚乱

模拟填报:用欧盟IT系统(如CBAMPortal)练习申报,成都海关智能系统将申报时间从3天缩短至1小时。

过渡期报告:2025年12月31日前提交最后一次过渡期报告,确保数据连贯。


工具:欧盟提供多语言培训材料和填报模板,可在官网下载。



写在最后:官网文件的原文和中译文件,链接给有兴趣的朋友下载看看;其实国内企业碳核查、产品碳足迹/碳标签政策也基本相同,相差不大,后期将不断讲讲这方面的内容。(关注公众号后消息框输入:【CBAM】下载获取

END



每日聚焦双碳目标

深度解析技术前沿

全景透视解决方案

专业视角行业洞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6 年要正式收钱了!欧盟碳关税(CBAM)到底是啥,看完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