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25年第1年中,一带一路投资达到1240亿美元,中东是战略重点
作者:微信文章中东的建设量有所下降,但仍是中国支持的项目的最高接受者之一
无人机视图显示,用于出口的电动汽车和集装箱位于2025年4月13日,位于中国上海的一个港口。《中国日报》通过路透社关注编辑-此图片由第三方提供。中国出局。在中国没有商业或社论销售。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BRI)下的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40亿美元,中东在与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相关的交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即使该地区的建设活动急剧回落。
根据格里菲斯大学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GAI)与中华人民共和国FISF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GFDC)合作编写的《2025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报告》”,中东的总体建设活动比前一年有所下降。然而,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仍然在全球建筑量排名前五,分别获得了72亿美元和70亿美元。
GFDC主任兼报告作者Christoph Nedopil说:“这是一个短期的转变,并不能解释任何趋势。”他补充说,海湾地区继续与中国公司保持战略相关性,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投资转向绿色能源、金属加工和高科技制造业。
创纪录的激增
中国2025年上半年的一带一路活动包括662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和571亿美元的非金融投资——几乎与该倡议2024年的总额相当。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和泰国能源、采矿和技术等大额项目推动了这一激增。
Nedopil说:“2025年H1的极端激增可能由一些非常大的交易来解释,这些交易可能刚刚发生在这个时候。”“总体而言,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参与趋势越来越大。”
在驱动力中,他指出了三个战略动机:“中国公司更希望更接近客户,从而更接近他们销售商品的市场;希望降低贸易风险并减少对中国出口的依赖;以及需要投资当地市场以满足当地内容要求(例如,矿物加工)。”
一个值得指出的发展是中国私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交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早期国家主导的巨型项目主导地位的显著转变。隆吉绿色能源、东希望集团和新发集团等公司领导了对外投资活动,包括在海湾关键经济体。
Nedopil解释说:“过去几年,由于中国私营公司在技术领导者的全球地位更加强大,其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参与度一直在上升。”“与此同时,一些中国私营公司获得了在更困难的经济和治理环境中工作的相关经验,这在采矿业也特别重要。”
中东的战略契合度
尽管建筑活动总体上有所下降,但中东与中国“一带一路”优先事项的战略一致性——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资源处理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很强。
在沙特阿拉伯,哈尔滨电气签署了一项价值16亿美元的协议,以建造一座燃气发电厂。与此同时,埃及从信义玻璃控股公司获得了7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建造一个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设施,标志着在清洁技术制造方面扩大了合作。
能源继续主导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参与,占总数的35%。虽然绿色能源投资在2025年1年度创下97亿美元的新高,但石油和天然气仍然超过可再生能源,超过300亿美元的化石燃料支持交易。尼日利亚价值200亿美元的奥吉迪格邦加油站是最大的。
Nedopil说:“东道国需要像中国投资者一样认真对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如果东道国没有明确的机构来吸引可持续投资,只要是合法的,中国合作伙伴也可能提供非绿色参与。”
超越建筑
与运输相关的一带一路活动继续下降,仅占总参与度的7.2%,是该倡议2013年启动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技术、制造业和采矿业等部门获得了势头。
在电动汽车、电池和绿色氢气的需求推动下,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2025年1月翻了一番多,达到232亿美元。突出的交易包括Longi在尼日利亚的76亿欧元氢气项目和中国航空锂电池在葡萄牙的21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设施。
金属和采矿业也出现了创纪录的参与度。中国在2025年1年在该行业投资了249亿美元,哈萨克斯坦获得了最大的份额——120亿美元用于铝,75亿美元用于铜。
IMEC与BRI
随着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的势头增强,关于它是否会挑战或补充一带一路在海湾地区的足迹的问题仍然存在。
Nedopil说:“目前,与前几年相比,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参与对交通的关注度已经减少了。”“印度本身也不是一带一路国家。与此同时,多年来,该地区已经进行了许多运输走廊,尤其是通过中非经合组织。虽然IMEC于2023年宣布,但IMEC项目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参与者和美国的合作能力,目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前景:稳定和战略性
展望未来,该报告预测,2025年下半年,中国一带一路的参与将放缓。预计大型交易会减少,但交易数量可能会保持强劲——特别是在战略领域。
Nedopil在报告中指出:“在2025年余下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中国一带一路的参与将稳定下来,重点是“一带一路”对可再生能源、采矿和新技术的参与。”
他补充说:“未来潜在的参与仍然存在于六种项目类型:新技术制造(例如电池)、可再生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包括管道、道路)、ICT(例如数据中心)、资源支持交易(例如采矿、石油、天然气)以及高知名度或战略项目(例如铁路、港口)。”
随着地缘政治和贸易不确定性的加剧,中国公司有望进一步多样化并加深其海外足迹——特别是通过所谓的“新三”行业: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
Nedopil说:“中国公司在国外扩张的能力已经转移到更多从事投资的私营部门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获得了投资海外市场的资本和诀窍。”
(SA Kader报道;Anoop Menon编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