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共建“一带一路”绿色生态参访交流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微信文章第二站——新加坡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年的日子。今天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东南亚四国考察代表团(“以下简称代表团”)第二站来到新加坡。上午聚焦新加坡城市生态建设,下午来到位于滨海堤坝的新加坡永续发展馆参观学习,通过专业导览了解新加坡在应对气候变迁、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规划与实践,为苏州环保产业发展汲取先进经验。
在展馆内代表团首先关注到新加坡粮食安全与气候应对双策略。面对“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挑战,新加坡推出“30 by 30”计划,目标2030年前通过科技赋能与室内种植技术实现30%粮食自给率;针对气候变迁,新加坡明确“减缓”与“应变”两大核心策略,“减缓”即通过节能减碳降低气候影响,“应变”则聚焦极端气候下的风险应对,双管齐下构建气候安全屏障。
基础设施“多功能设计”理念引起代表团成员关注。长365米、宽6米的滨海堤坝,集“分隔海水淡水、提供休闲空间、防洪减灾”于一体:退潮时开闸泄洪,涨潮时通过7个水泵抽排防倒灌,既守护滨海湾金融中心安全,又新增1万多公顷集水区。导览强调新加坡每一项基建均以“长期规划”为核心,如樟宜机场第五航厦设计海拔5.5米,从源头规避海平面上升风险。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展现“小而精”的治理智慧。水资源管理上,新加坡构建“集水区、进口水、新生水、海水淡化”四大水源格局,新生水纯度达工业级标准,可用于芯片制造,2014年干旱期间曾注入蓄水池应急;垃圾处理推行“Waste to Energy” (废物变能源)理念,厨余垃圾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后送往焚化厂,90%实体被焚化,剩余10%灰烬部分用于填海,部分运往石马高岛掩埋。同时规划将西部工业区的水处理厂与焚化厂就近布局,利用水处理淤泥与厨余产生的沼气为焚化厂供能,实现资源循环联动。
馆内体验学习站通过模拟1987年前新加坡河气味,让年轻人直观感受环境变迁;小学生设计的“太空船与太空人”艺术品传递“升值回收”理念,强化“3R”(减量化、重复使用、回收)习惯培养。
在科技赋能环保领域,智能水表、强制性能源标签等细节让代表团看到“科技+环保”的落地路径。“新加坡用大数据监测漏水、用标签引导民众选择节能产品,这种‘精细化管理+市场化引导’的组合拳,为苏州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思路。
代表团成员表示,新加坡“共荣式发展”理念下的实践,为苏州环保产业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始终坚守“人类配合自然”的发展逻辑,即便人口持续增长,仍维持着700万棵树木的存量(树比人多)。在土地、水源等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更以“小而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凭借创新理念、技术突破与长远规划,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其核心正在于将环保从“成本项”转化为“战略资产”,这也正是苏州环保产业升级的关键破题点。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苏州环保产业需以此为方向,用“共生思维”重构产业生态,打破生态与产业的传统割裂,推动二者深度协同融合;靠“数字孪生”技术升级治理效能,以科技赋能提升环保治理的精准度与高效性;借“文化基因”激活全民参与,让环保理念融入城市文化与市民生活,凝聚产业发展的全民合力,最终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群。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入会指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KWIarianODLHE0srTsn2GCk4SPuqedcB9Ds18XdrsZbeXlMsyp9jq5STOU9sm7a9BOTQAFF8mDosN7pvAoDh0hA/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u43j7jpd&tp=webp
欢迎加入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
入会咨询
1、联系电话:0512-652040862、协会网址:http://www.sz-epia.cn3、办公地址:苏州市姑苏区桂和坊4号3楼(养育巷与干将路交叉口中国银行后面)
入会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企业无违法、失信等严重不良记录。
2、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与环境保护产业相关的以及从事环保科技、管理方面的企业单位。
3、承认协会章程,参加协会的各种活动,按期缴纳会费,积极支持并热心于协会。
入会资料
1、《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入会申请表》一式两份(法人签字、加盖公司公章)(可与我们联系获取或协会网站自行下载)
2、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3、公司简介
签发:徐燕萍审核:李晶晶编辑:潘喆
宁杭苏协会聚首江苏苏净共探生态治理与协同发展新局苏环协侨联主席刘瑾受邀参加2025海创论坛——中国浙江世界华侨华人新生代创新创业大会苏州市环保产业协会共建“一带一路”绿色生态参访交流系列报道之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