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迷雾与关税代价中,看懂市场的真实逻辑(8月13日)
作者:微信文章引言:数据背后的市场“分裂症”
昨晚,终于迎来了备受瞩目的美国7月份CPI数据。整体CPI年增2.7%,略低于市场预期,这似乎是个好消息。但与此同时,剔除波动性项目的核心CPI却高达3.1%,超出了预期。
面对这样“分裂”的数据,市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乐观,纳斯达克和标普指数等仍在买盘的支撑下创下历史新高。
这让我看到了当前市场正面临的巨大困惑:通胀真的被控制住了吗?在看似繁荣的股市背后,谁又在为当前的关税政策真正买单?今天,我想深入探讨这迷雾之下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僵固性”通胀的背后:薪资驱动与数据疑云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通胀的“僵尸化”——即其下降速度变得极为缓慢——已经成为现实。尤其是核心通胀,展现出了极强的粘性(或称“僵固性”)。
细究其根源,你会发现,当前通胀的主要驱动力已不再是商品,而是由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所推动的“薪资-服务型通胀”。无论是住房(年增3.7%)、医疗(年增3.5%)、汽车保险(年增5.3%)还是娱乐,这些核心服务类别的价格仍在上涨,这直接反映了人力成本的提升。到目前为止,即便是开征了一段时间的关税,也并未引起显著的商品通胀。
然而,在我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时,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浮现了:我们看到的CPI数据,本身还可靠吗?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正是这个机构前不久大幅修正了非农就业数据——其CPI数据的采集方式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巨变。
通过实地考察采集的价格样本比例,已从一年前的90%骤降至现在的60%。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CPI数据中,有高达40%是基于估算模型和网络爬虫得出的。这无疑为数据的准确性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当然7月的CPI数据对特朗普有利,这次他就不会质疑BLS数据造假了。
二、关税的真实代价:一场“大鱼吃小鱼”的阳谋
在通胀数据备受争议的同时,特朗普总统则坚称,他推行的关税政策并未引发通胀。从7月份的数据表面看,他似乎是对的。但这引出了第二个,也是更核心的问题:如果消费者没有完全承担关税成本,那到底是谁在买单?
下面这张图表,清晰地揭示了关税成本传导机制的变化。
它对比了2018年与现在,关税成本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情况。在2018年的贸易战初期,大约70%的成本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但到了今天,只有40%的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那么剩下的60%去哪了?
数据显示:40%由美国的进口商通过压缩自身利润消化了,而另外20%,则由海外的出口商(如日本车企)通过主动降价的方式承担了。
这种三方分摊的模式,让特朗普政府既能收到关税,又不会对本国消费者购买力造成巨大冲击,未来还可能用这笔收入进行减税。但它也带来了一个残酷的副作用:
大企业吃饱,小企业跌倒。
我们再来看下一张由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的图表,它展示了进口商的结构。可以看到,占进口商总数高达99%的中小型企业(右边第一行),其进口总额仅占三分之一(左边第一行)。这些中小型企业缺乏沃尔玛那样的全球供应链来转移成本,他们只能牺牲自己本已微薄的利润来承担关税。最终,这演变成了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三、全球图景与唯一的“避风港”
放眼全球,我们能看到一幅多样化的通胀图景。
下面这张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率对比图,就像一张世界经济的体温表。日本正经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胀(3.3%),而美国(2.7%)和欧元区(2.0%)紧随其后。唯一的例外是中国,由于其内部的房地产危机等特殊问题,已经陷入了通缩循环,7月份CPI仍旧为零(不多说)。
在这样一个“富人吃饱,穷人跌倒”的宏观背景下,股市的上涨动力来自哪里?答案似乎只剩下一个:
AI巨头的“大者恒大”。
当前市场的现实是,中小型企业正被薪资上涨和关税成本双重挤压,他们无力进行能提升生产力的AI投资。而所有的资本和增长,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科技巨头身上。一个惊人的例子是,马斯克旗下的xAI正在孟菲斯建造的超级计算机,仅这一个项目就配置了20万颗英伟达的H100芯片,其规模超过了Meta和OpenAI的主力平台。
这些AI巨头,凭借其强大的资本护城河,几乎免疫了那些正在冲击实体经济的压力。他们不仅能消化成本,还能利用AI革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下面这张图,可以体现美国AI基建的热况:美国盖的AI数据中心快要比办公室还多了。
说到这里我要说一下,一台H100服务器的价格(年初是27万美元),不仅比普通上班族的年薪还高,吹的冷气温度比办公室的还低,还能得到老板的悉心呵护。所以我开玩笑说:“下辈子投胎,我们一定要做一台优良的服务器。”
这个笑话虽然好笑,但背后却揭示了残酷的现实:资本和资源正在极端地向这些非人类的“生产力工具”倾斜。而拥有这些工具的AI巨头,几乎免疫了那些正在冲击实体经济的成本压力,并能利用AI革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数据迷雾”和“结构性分化”共同构成的复杂时期。表面的通胀数据或许并不能完全反映实体经济的压力,而关税的真实影响,正以加速行业洗牌、让大企业愈发强大的方式,深刻地重塑着我们的经济格局。而股市的韧性,并非来源于经济的普遍健康,而是极端依赖于少数AI巨头所构建的“避风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