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案将撕到美国最高法院?中国出口商必须提前想好几个问题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美国的国际贸易圈正上演一出大戏。
特朗普政府依靠《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加征的关税,正面临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严厉质疑。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官司几乎铁定会打到美国最高法院。
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企业来说,这不是“美国的家务事”,而是随时可能影响订单、价格甚至退税权益的风向标。
01
特朗普关税的合法性之争
原告(十几个民主党领导的州政府+小企业)认为:
IEEPA 根本不涵盖关税
美国宪法明确赋予国会(而非总统)管理关税的权力
特朗普的做法是用IEEPA 这种原本用于“制裁敌国、冻结资产”的法律,来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征收关税,理由包括:
贸易失衡
制造业衰退
跨境 D U 品流动
如果特朗普败诉,不仅现有关税可能被推翻,刚刚宣布的新一轮针对数十个国家的关税也会受到冲击。
02
时间表与可能走向
2025 年 8 月初: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开庭辩论,尚未裁决,但可能很快有结果。
败诉一方必上诉:预计美国最高法院会介入,因为涉及重大宪法问题。
最快:如果几周内裁决,美国最高法院新审期就可能列入日程,甚至年底前出结果。
但也别抱太大幻想——最高法院有时会给总统在外交事务上较宽的权力。
03
需关注三大风险与机会
第一,退税机会与操作难点
如果特朗普最终败诉,理论上美国进口商可以申请退还已经缴纳的关税。
但程序复杂:先向美国海关(CBP)申请,不成再上诉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
可能排队几年,因为潜在索赔量巨大。
先例:90 年代美国港口改善税被推翻后,就建立过退税机制。
建议:中国出口商可协助美国进口商留存关税缴纳凭证和进口报关单,便于后续索赔,也有助于维持合作关系。
第二,新关税风险依然存在
即便IEEPA 这条路堵了,白宫还有其他法律工具——比如 1962 年的《贸易扩展法》第 232 条,可以因“国家安全”加税。
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在最高法院败诉,他仍可用其他方式征税,比如钢铝关税就是这么来的。
建议:不要过度依赖单一合规路径,随时关注美国不同法律基础下的贸易限制。
第三,合同与价格条款调整
对于FOB、CIF 等贸易条款下的合同,如果关税被撤销或大幅降低,可能触发价格调整、返款或信用重议。
尤其是长期供货协议,建议:加上关税重大变化条款(Tariff Change Clause),提前约定风险分担。
04
我的观点
关税案背后,其实是美国行政权与国会权力的博弈,也是特朗普贸易政策的试金石。
从律师的角度看,这类案件的价值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提前布局:
监控案件进展,调整出口策略
与美国进口商共同制定退税行动预案
更新国际贸易合同的关税应对条款
贸易战的战场,不只在关口和码头,也在法庭和合同条款里。
谁先准备,谁的主动权就多一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