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13 00:06

关税战输给中国,特朗普拖到最后一晚才不甘心签字

作者:微信文章
就在 8 月 12 日零点钟声敲响前 48 小时,特朗普终于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条极简声明:“已签署行政令,暂停对中国加征 24% 关税至 11 月 10 日。”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标志性的大写咆哮,连感叹号都只甩了一个 , 这画风和他平时 “推特治国” 的张扬劲儿判若两人,活脱脱像个被迫交作业的小学生,把 “不甘心” 三个字写满了屏幕。
一、休战背后的 “政治心机”

这场延期其实早有伏笔。7 月底斯德哥尔摩谈判一结束,中方就官宣 “暂停关税展期 90 天”,可美国那边却玩起了 “拖字诀”。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采访中反复强调 “一切听总统指示”,直到 8 月 11 日深夜,特朗普才磨磨蹭蹭按下发送键。



为啥拖? 说白了,特朗普想在 “面子” 和 “里子” 间找平衡:一方面,美国经济扛不住关税升级的代价 ,7 月非农新增仅 7.3 万人,远低于预期的 10 万,5-6 月数据还合计下修 25.8 万,创近十年最大修正幅度;



另一方面,他又想在选民面前维持 “对华强硬” 人设,甚至不惜在最后半个月搞小动作:先是拿进口俄罗斯石油问题碰瓷中国,威胁加税;接着又突然要求英特尔华裔 CEO 辞职,理由竟是 “和中国企业走得太近”。

但现实比剧本更打脸。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已从 4.1% 飙升至 4.3%,创三年新高,制造业就业减少 1.1 万人,连沃尔玛、塔吉特这些零售巨头都开始裁员保利润。更要命的是,物价涨、就业跌的 “滞胀” 苗头已现 —— 这可是比经济衰退更可怕的噩梦。





二、美国经济的 “定时炸弹”

关税这招就像饮鸩止渴。短期内,美国海关税收确实暴增,但长期来看,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耶鲁大学研究估算,每个美国家庭年均开支将因此增加 2400 美元,服装、鞋类价格可能暴涨 38%,连咖啡、橄榄油这些日常用品都难逃涨价潮。

更讽刺的是,美国车企成了最大受害者:福特二季度因关税损失 8 亿美元,通用亏损 11 亿,连特斯拉都叫苦不迭 —— 毕竟其 60% 零部件依赖进口。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啥? 他指望四件事 “救命”:一是 “大而美” 法案刺激经济;二是制造业回流;三是美联储降息;四是 AI 技术提升生产力。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关税的破坏力却在加速释放。就像英国脱欧,当时觉得没啥,几年后才发现 “坑” 有多深。



三、90 天 “窗口期” 的暗战

这次延期的截止日定在 11 月 10 日,正好卡在 APEC 峰会后。外媒猜测,中美元首可能在韩国会晤时敲定最终协议。这 90 天既是谈判缓冲期,也是双方博弈的 “观察期”:中方已暂停对 17 家美企的实体清单措施,美方则松口允许部分科技产品对华出口。



不过,特朗普心里的小九九可不止这些。他前脚宣布休战,后脚就在 “真相社交” 上喊话中国:“必须购买四倍美国大豆!” 但他可能忘了,中国去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已创历史新高,市场早就多元化了。

结语:
这场关税战打到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博弈。特朗普的每一步退让,背后都是美国经济的 “血泪账”—— 非农数据暴跌、车企利润蒸发、家庭开支激增,这些都在提醒世人:没有赢家的战争,拖得越久,伤得越深。接下来的 90 天,或许才是真正考验双方智慧的时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战输给中国,特朗普拖到最后一晚才不甘心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