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8-12 19:54

关税休战九十天: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作者:微信文章
8月12日清晨,北京和华盛顿几乎同时发布了简短声明:中美再次暂停实施相互24%的关税,为期90天。

声明字数不多,却瞬间传遍全球金融市场,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世界经济脉搏。



在商务部网站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时,距离原定关税生效时间仅剩不到24小时。

这不是第一次暂停,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根据公告,自8月12日起,中美双方将继续暂停实施24%的关税,保留10%的关税。

美联社当天评论道:“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占据上风。”简单一句话,揭开了这场贸易博弈的深层真相。

一、贸易战背后的三怕逻辑

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时,姿态强硬。但当真正面临贸易中断式摊牌时,美国却显露出意想不到的软弱。

这种软弱源于三个难以启齿的恐惧。

第一怕,是贸易中断的即时冲击。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说,此次暂停“至关重要”,因为企业需要“确定性”来制定中长期投资和供应链计划。

真正的潜台词是:美国经济无法承受与中国全面脱钩的代价。

5月日内瓦会谈、6月伦敦框架、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中美在三个月内连开三轮经贸会谈。

密集的外交动作背后,是时间压力下的焦虑。

彼得森研究所预测,若关税全面实施,2025年中美贸易规模可能腰斩。

这种断崖式下跌,是任何经济体都难以承受之重。

第二怕,是美债市场的风吹草动。

路透社最新调查显示,出于对关税引发通胀的担忧以及大量新债发行,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将小幅上升。

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升至4.47%,创近期新高。

这不仅是数字的波动,更是国家信用的晴雨表。

2025年,美国面临约9万亿美元到期债务的再融资压力。

当外国持有者开始质疑美元资产的安全性时,抛售便成为合理选择。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的维沙尔·坎杜贾说得直白:“我们没有制定赤字削减计划,这就是为什么市场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来迫使问题解决。”

第三怕,是通胀幽灵的再度降临。

高盛策略师计算出,截至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已吸收了22%的关税成本。

如果新关税实施,这一比例预计将上升到67%。

想象一下,每购买100美元的中国商品,其中67美元是美国政府的税收——这就是关税的真相。

美国劳工部数据曾显示,今年3月美国鸡蛋价格同比上涨60.4%。

虽然禽流感是直接原因,但加征关税政策火上浇油,直接冲击普通家庭的生活。

当耶伦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称为“美国经济史上最蠢的自残式爆头”时,她道出了经济学家的共识:高关税本质是“向消费者征税补贴低效产业”。

二、盟友困境:被牺牲的第三方

贸易战的冲击波从不局限于交战国双方。

当美国对中国暂停24%关税时,欧盟、日本等“盟友”仍在承受15%的对美关税。

这种差别待遇揭示了国际关系中的残酷现实:小国永远是大国博弈的筹码。

加拿大自由党在2025年3月大选中逆转25%民调劣势,靠的正是民众对“美国背叛”的愤怒。

当特朗普发表“吞并加拿大”言论后,加拿大自由党支持率单周飙升18%。

这一幕生动说明:美国优先的真实含义是盟友次后。

台湾地区的处境更显微妙。

当台积电被搬去美国、台湾产品被征收高关税、台币被迫升值时,所谓“盟友”地位只剩下一层薄薄的面纱。

一个小型经济体在贸易战中能有多少自主权?

答案残酷而清晰:不过是棋盘上任人摆布的棋子。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积压案件已达217起,创历史新高。

多边贸易体系的崩解声中,小国最先感受到寒意。

巴西、韩国等国已启动对美反制措施,并向世贸组织申诉。

但真正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只有大国手中的筹码。

三、博弈本质:中美都在避免最坏结局

当美联社指出“中国测试了特朗普政策的极限”时,它揭示了贸易战的深层逻辑:这是一场相互试探底线的博弈。

中国用关税反制、稀土出口管控等“棍子”,让美国看清了现实。

国际危机组织中美关系高级研究员阿里·怀恩的分析一针见血:特朗普政府高估了高关税迫使中国做出经济让步的能力,这不仅凸显出美国单边施压的局限性,还让中国有理由相信可以用稀土管控在谈判中长期保持上风。

中国7月出口整体增长超预期的事实,让特朗普的关税战略显得尤为尴尬。

Pinpoint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道破:“延期并不令人意外,现在再次提高关税不会有任何效果。”

谈判桌下,藏着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

美方暂停24%关税,中方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包括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相关措施。

这种交换不是让步,而是避免双输的理性选择。

四、暗度陈仓:90天背后的长期趋势

90天的暂停只是表象,水面下的结构性变化更值得关注。

当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宣布延长关税暂停期时,特别强调“协议的其他所有条款将保持不变”。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核心博弈仍在继续。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孙太一指出,中美当前正处于加关税或降关税都面临较大阻力的攻坚期。

在这种局面下,继续延长“休战”是最实际的选择。

他甚至预测:“如果11月还是没谈成,不排除继续延长‘休战’的可能性。”

美国政府的行动暴露了内心的焦虑。

除关税外,他们尝试将非关税议题纳入谈判。

特朗普为英伟达和AMD“开绿灯”,允许其在“上贡”15%相关芯片销售额给美国政府的前提下,继续向中国出口部分先进芯片。

前贸易谈判代表斯蒂芬·奥尔森警告:“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危险的世界。”

当贸易政策变成赤裸裸的保护费征收,所谓规则已荡然无存。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已感受到变化。

关税降低将减少进口金属原料的成本,有利于国内冶炼企业利润修复。

此前剧烈波动的铜、铝等工业金属价格,因关税暂停而趋于稳定。

微观层面的调整,正悄然重塑全球供应链。

五、实力逻辑:小国困境与大国底蕴

贸易战的烽火终将证明一个永恒的真理:国际舞台上,实力永远是最终的裁判。

小国可以在夹缝中求得一时之利,但只有大国才能定义规则、主导趋势。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测算显示,当前美国的实际平均关税税率已从年初的约2.5%飙升至18.6%,达到了193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一数据背后,是美国从全球最开放经济体之一向“保护主义堡垒”的蜕变。

美元霸权的基础正在松动。

2025年一季度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同比激增300%,欧盟加速推进数字欧元立法。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份额可能在未来十年跌破50%。”

当贸易战侵蚀货币信用时,受损最深的是发钞国自身。

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警告:全球贸易体系正滑向“零和博弈”深渊。

但历史告诉我们,零和思维最终没有赢家。

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使大萧条雪上加霜,全球贸易萎缩66%。

近百年后,世界是否会重蹈覆辙?

九十天后,中美可能再次坐到谈判桌前。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将再次面对中国副总理何立峰。

但无论结果如何,世界已经看清:当特朗普政府对欧盟、日本征收15%关税,对中国台湾地区进行经济收割时,只有实力相当者才能获得那份特别的“尊重”。

江河奔流,暗涌不息。

贸易战的河水终将退去,留下的将是实力重塑的河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休战九十天:水面下的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