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丝路美食文化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职工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国际烹饪大赛侧记
作者:微信文章弘扬丝路美食文化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职工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国际烹饪大赛侧记
8月的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石榴花展览馆广场的空气里,飘着让人迈不开腿的香气。孜然的热烈、奶油的醇厚、番茄的酸甜、香料的神秘……几十口铁锅同时架起,锅铲碰撞的叮当声、食材入油的滋啦声、厨师们的交流声,织成一曲热闹的“厨房交响乐”。
8月5日11时,在热情的歌舞中,“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职工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国际烹饪大赛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拉开帷幕。这场以“丝路食光 匠心织梦”为主题的赛事,汇聚了“一带一路”国家及国内各地160名参赛选手,展开了一场关于味道、技艺与文明的对话,进一步推动中国新疆特色美食和世界各国美食的交流。
烟火赛场:锅铲交响里的舌尖对话
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锅铲碰撞的脆响、香料蒸腾的馥郁、观众此起彼伏的赞叹交织成一片热辣辣的声浪。传统美食的醇厚、国际美食的多元、特色饮品的清爽轮番登场,各国选手在蒸腾的热气里各显神通,指尖翻飞间将各类食材与技艺糅合成舌尖上的惊喜。
国际赛区的灶台前,叙利亚参赛选手李子默和助手制作的是传统美食阿拉伯饺子。李子默正专注地翻炒着饺子馅,肉末里混着切碎的洋葱和松子,撒上盐、胡椒和些许香料,锅铲搅动间,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拍照。辽宁游客葛波说:“我觉得这个活动是交流融合的活动。新疆美食太香了,每一样都想品尝一下。”
穿过攒动的人群,融合美食赛区的新疆选手刘甲富和团队正围着灶台忙碌。他说:“我们这次参赛准备的是松鼠鱼和土耳其烤羊排。松鼠鱼这道菜,属于酸甜口,老少皆宜。因为我们在摆盘时有胡萝卜刻的龙头、龙尾,寓意‘龙腾四海’。”
18号赛台的参赛选手薛江波带来的则是网红茄子和杏仁羊肉,一出锅就被周围的游客和市民抢先品尝。“网红茄子,甜而不腻,口感非常好。杏仁羊肉外焦里嫩,肉质鲜美。”伊宁市市民龙丽和女儿对这两道美食赞不绝口。
匠心比拼:方寸餐盘里的文化密码
赛场的烟火气中,藏着选手们日复一日的打磨。在国际美食赛区的灶台前,巴基斯坦参赛选手吉拉尼正弓着身子,专注地翻动着锅里的鸡肉米饭。这道巴基斯坦传统美食藏着他十年如一日的较真,每一味调料配比都精确到克,鸡肉经过香料腌制和慢炖后,肉质变得酥烂软嫩,又因米饭的搭配显得扎实温和,体现了巴基斯坦饮食中“香料与主食交融”的特色。
传统美食赛区,26岁的参赛选手李祖凯正在熬制藜麦牛肉黑醋汁,为了有更好的口感,赛前半个月他试遍不同部位的牛肉,最终选定雪花牛肉;鱼滕龙团队创作的“松露三文鱼沙拉配馕”,将西式三文鱼与新疆馕巧妙融合,中西味道在舌尖碰撞。评委们依照国际标准,从原料选取、烹饪技法到创意摆盘细致打分,裁判长肖龙付说:“选手们对食材的理解与搭配,尽显专业素养与对美食的热爱。”
赛场外,美食展示区与新疆特色产品展销区同步开放,竞技与展销交织,让比赛成为国际餐饮合作的纽带。
方寸餐盘里,不仅盛着美味,更装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都在舌尖的碰撞中渐次展开。
丝路纽带:赛事背后的共赢之约
这场烹饪大赛,不仅是舌尖上的交锋,更是“工会杯”2025年自治区职工技能竞赛的精彩序章。赛事涵盖油气生产、现代物流、纺织服装等19个领域,分国际赛与疆内赛两大板块,为全区广大职工搭建技艺切磋、创新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自治区总工会始终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宗旨,通过竞赛发掘、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积极投身新疆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大赛的举办,不仅为新疆特色餐饮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平台,更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赢。”自治区总工会相关领导表示。
8月7日,随着颁奖仪式的落幕,第二届国际烹饪大赛圆满结束。大赛共设四大类7个赛项,42名选手获得各赛项的金银铜奖,所有外籍选手获“国际美食传播奖”。
这场舌尖上的丝路盛宴所带来的回味与影响,将久久留存,激励着更多人探索美食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比赛期间,和各国选手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增进了对彼此饮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约旦参赛选手阿什拉夫说。
锅铲碰撞的脆响渐歇,舌尖的余味仍在蔓延。这场以美食为桥的盛会,不仅展现了丝路饮食文化的多元魅力,更以“切磋”促“理解”,以“交流”谋“共赢”,正如赛场上方飘荡的香气,不同味道交织相融,最终酿成一股推动文明互鉴、携手共进的暖流。(工人时报记者:段静花 李双行)
编辑:殷硕审核:郭梅 刘春玲
快来关注工人时报抖音号、快手号、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啦!保存图片打开抖音识别二维码快手号、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直接识别二维码
投稿邮箱:xjzgej@163.com投稿需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所属单位名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