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8-6 20:20

欧盟碳关税CBAM即将到来,酒店低碳供应链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Part.1

欧盟碳关税(CBAM)的过渡期已进入倒计时,这一被视作全球气候政策“里程碑”的措施,正以不容忽视的姿态重构国际贸易的低碳规则。当目光聚焦于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时,酒店业作为供应链末端的“隐形参与者”,其低碳供应链的准备程度,或许将决定未来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可持续性。酒店业的供应链远比想象中复杂——从建筑建材、客房布草、机电设备,到餐饮食材、清洁用品,乃至上下游的物流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CBAM的传导效应产生连锁反应。若酒店供应链仍停留在“末端减排”的传统思维,忽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未来不仅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更可能在绿色采购趋势中失去先机。

阶段

时间范围

主要义务

过渡期

2023年10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按季度报告产品碳排放数据(进口量、直接/间接排放量、原产国碳成本)

正式实施期

2026年1月1日起

依据欧盟碳价购买排放证书

Part.2

当前,多数酒店供应链的低碳准备仍显滞后。一个突出的矛盾在于,供应链的“长链条”与“碎片化”特征,使得碳排放核算成为难题。以酒店装修为例,钢材、玻璃、陶瓷等建材若来自欧盟进口,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已被CBAM直接覆盖;即便采购自国内,若上游供应商同时出口欧盟市场,其碳成本也可能通过价格转移间接传导至酒店。然而,多数酒店对供应链的碳追溯仍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能识别部分环保材料,却无法量化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能要求供应商提供环保认证,却难以验证认证背后的真实减排效果。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酒店在CBAM引发的供应链重构中处于被动地位。



Part.3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供应链协同的缺失。酒店低碳转型并非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从建材商、布草厂、设备供应商到物流服务商的“全链条合唱”。但现实是,多数酒店与供应商的合作仍停留在“价格优先、交付为本”的传统模式,缺乏将低碳目标纳入供应链管理的机制。例如,酒店客房常用的纺织品,若生产过程中采用高能耗的印染工艺,或原料来自砍伐雨林的纤维素纤维,其隐含碳排放可能远超想象;而酒店若仅关注成品是否柔软耐用,忽视上游生产环节的碳足迹,便可能在CBAM的间接影响下陷入“绿色合规陷阱”。这种协同缺位,使得供应链的低碳转型难以形成合力,反而可能因标准不一、责任不清而相互掣肘。

但挑战之中,亦藏着转型机遇。CBAM的本质,是通过碳成本倒逼供应链向“低碳化”“可视化”重构,这恰恰为酒店业提供了重塑供应链竞争力的契机。对酒店而言,主动拥抱CBAM规则,意味着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适应者”,甚至“标准引领者”。一方面,酒店可借助CBAM的“碳透明”要求,推动供应链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踪体系——从建材的原料开采、生产加工,到布草的纺织印染、物流运输,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共享,让每一件产品、每一次服务的“碳成本”清晰可见。这种透明度不仅能帮助酒店规避CBAM带来的间接成本风险,更能通过绿色采购向市场传递低碳价值,吸引越来越多注重可持续性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CBAM将加速酒店供应链的“绿色洗牌”。那些率先实现低碳转型的供应商,如采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布草厂、研发节能设备的制造商,将在CBAM规则下获得成本优势与市场认可;而高耗能、高排放的供应商则可能面临淘汰。酒店作为供应链的核心需求端,可通过采购偏好引导上游企业减排——例如,在招标中明确碳排放上限,优先选择提供碳足迹报告的供应商,甚至与核心供应商共同投资低碳技术研发。这种“需求侧牵引”的模式,不仅能降低酒店自身的供应链碳风险,更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升级,形成“低碳溢价”的良性循环。



长远来看,CBAM对酒店供应链的影响,远不止于成本与合规,更是一场关于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它要求酒店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的定义——不再是简单的“采购-交付”链条,而是与碳足迹、资源效率、社会责任深度绑定的“价值网络”。当低碳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酒店供应链的准备程度,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未来的绿色经济中立足。这需要酒店企业以更前瞻的视野,将低碳目标嵌入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需要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提供更精准的碳核算工具与转型路径;更需要上下游企业打破壁垒,以协同创新应对碳关税时代的挑战。唯有如此,酒店业才能在CBAM的浪潮中,将供应链的“低碳压力”转化为“绿色动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电话丨13826550772

邮箱丨Ichsc@zhllt.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盟碳关税CBAM即将到来,酒店低碳供应链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