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8-6 15:59

关税是把双刃剑,特朗普频繁挥舞为哪般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包括加拿大、巴西、印度和瑞士在内的多个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新一轮关税,部分商品税率高达50%。这一政策的出台又一次震惊全球,也标志着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进入全面常态化阶段。

与此前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这一次,特朗普政府几乎无所不打,甚至对传统盟友也毫不手软。关税,正从外交博弈的筹码演变为特朗普国内政治和财政运作的工具。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征税风暴,我们必须深思: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于将关税武器化?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经济乃至体制性动因?



一、联邦政府的创收工具

8月3日,纽约时报评论精准指明,关税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根据美财政部的数据,到今年7月底,美国通过向进口商品收税,已经创收超过1520亿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80亿美元几乎翻倍。关税在联邦政府收入中的占比已经从历史上的约2%跃升至约5%。这还只是前七个月,特朗普政府近日还放出话来,预计到年底关税收入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经济学家分析,若继续执行类似政策,未来十年可能创收3.9万亿美元,去除关税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国际上对美报复的影响因素,净收入预计仍在1.5-3.2万亿美元之间。



特朗普从去年竞选开始,就明确表达了对于关税的极大热情。他十分怀念19世纪的美国——那时候没个人所得税,全靠关税养国家,所以特朗普甚至希望用关税来取代所有税。共和党把持的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巨额减税方案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将大幅减少个人所得税和富人税,预计未来十年将造成至少3.4万亿美元的财政缺口。关税则成为针对这一减税方案的有效补救手段。

因此,未来特朗普政府一定会再次、多次发动关税战,不管用什么样的理由,其本质上都是为了“创收”。ƒ

二、转移选民注意力的政治利器

除了创收之外,关税战的第二个动因在于美国内经济形势愈发严峻,特朗普需要转移选民的注意力。

(一)美国就业形势远低预期

2025年7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显示,新增岗位仅7.3万,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1万;更糟糕的是,美劳工部对前两个月数据的修正共减少了25.8万个岗位,表明就业增长远不如先前估计的那样强劲,失业率也从6月的4.1 %回升至4.2 %。此外,劳工部报告显示,初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上升至21.8万,延续申请人数亦持续回升。

特朗普看到这份报告是什么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决定却非常果断迅速:立即下令解雇劳工部统计局的局长埃里卡·麦肯塔弗。特朗普说,这份报告是为让共和党和他本人难堪而被操纵的。虽然麦肯塔弗于2024年初由拜登政府提名就任,但她的任命获得了参议院86比8的投票,可以说是美国两党都认可的。



面对劳工部令人咂舌的报告,特朗普打出强硬政府的姿态,推卸和模糊经济下滑责任的同时,推出新一轮关税战。在媒体聚焦就业数据崩盘时,为自己进一步打造“对外强硬、捍卫美国”的形象。用对外政策吸睛,分散国内舆论对失业、消费下滑的关注。换言之,解雇麦肯塔弗是为了与关税政策形成合力——通过制造强硬姿态来掩盖国内政策失败,并在经济动荡中主导舆论焦点。

(二)对外经贸谈判屡屡受挫

除了国内问题,特朗普此前一直叫嚣要让中国为美国的经济买单,而在7月底的斯德哥尔摩中美经贸会谈中,美国依然未能如愿获得中方让步。面对外交挫败,特朗普政府转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墨西哥、瑞士等强推高关税。这其中既有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地区这种无力对抗、之前希求拖字诀熬过这一劫的“软柿子”,也有巴西和瑞士这样的“硬骨头”,坚持不向美政府妥协。

可以说,关税战更像是一场政治秀,用来给选民一个交代:政府正在维护美国利益,即便与中国无法达成协议,也能打击他国、表明态度。更直白一点,中国我惹不起,其他方我还动不了刀吗?



三、特朗普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特朗普政府在国内经济政策失败、外交出现僵局以及选民信任滑坡之际,采取高调关税手段作为“转移注意力”的政治杠杆,但实际上,关税是把双刃剑,频繁使用关税真的能扭转联邦政府赤字,甚至让美国经济起死回生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和加州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联合撰文指出,关税越来越高,贸易活动就被压制,关税收入反而下降,极端情况下只能支持美国联邦开支一两周。也就是说,关税永远不可能是长期、稳定的财政来源。

曼哈顿研究所最新文章批评道,特朗普政府吹嘘的关税收入预测最高也只能贡献几千亿美元,远比实际财政需要少得多。关税缓解贸易逆差的同时,也缩减经济总量,不但不能补税,还可能削弱传统税源(包括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此外,特朗普极有可能把收入用于受到影响的国内企业和选民,而非填补政府的财政赤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名经济学教授指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关税方案,不光是效率差,更是战略上错误的方向。他们警告说,不仅外国会报复关税,美国也将陷入被动;“很多国家一旦被制裁就反击,全球贸易失衡背景下,美国不可能长期单边得利”。

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劳伦斯教授指出,美国制造业占比仅8 %,关税最多带来1–2个百分点的制造业岗位增长,帮不到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相反,关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压缩消费者购买力,导致企业扩张意愿下降,对于全美的经济都是负面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用1920-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作类比,当年关税引发全球贸易崩溃,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续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今日,美国若重蹈覆辙,很可能会压垮企业、破坏供应链,最终损害全球消费者与中小企业的利益。”

可以看出,除非特朗普以一己之力彻底否定过去一百年西方经济的发展规律,否则他的关税战就只能是口水战和自讨苦吃的饮鸩止渴。



四、结语

关税战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透支美国国力,满足短期利益的又一个例子。对于国内选民来说,关税终究还是要普通民众自己掏腰包,甚至会加速全国的经济衰退。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特朗普的关税战将永不停歇,直到美国的金融实力和外交信誉彻底破产的那一天。

一个称职与负责的美国政府,应当重新审视关税机制,将其限制在真正的产业保护或安全关切领域,而非普遍征收作为财政工具;

应该加强改革税收监督体制,有效征收企业和富人所得税,而非依赖对进口征税压榨;

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等能力建设上,以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应该在对外关系中优先采取多边协商与合作机制,而非单边施压和短视制裁。

这样的美国政府,我们能看到吗?
编辑|陈凯铭 晏震排版|肖潼霖审核|田士臣图片均来源自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是把双刃剑,特朗普频繁挥舞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