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全球关税即刻生效?唯独中国是例外,14亿印度人面临选择
作者:微信文章当地时间 7 月 31 日,据央广网报道,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对多国征收 10% 至 41%“对等关税”,8 月 7 日生效。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 4 月启动的 “90 天 90 份协议” 计划已见分晓。8 月 1 日数据显示,美国仅与欧盟、日本等不足十国达成协议。更多国家被列入关税清单,叙利亚 41% 的税率居首,印度 25% 的税率成为大国中焦点。中国未出现在这份清单中。双方同意将已暂停的 24% 对等关税及反制措施再延 90 天。这一安排与美国对盟友的强硬态度形成反差。
美国对印度 25% 的关税覆盖电子零件、化工品等十余类产品。7 月 30 日特朗普的四条推文,指责印度设置高关税壁垒,还将惩罚与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挂钩。印度拒绝开放农业市场。其对美国大豆征收 56% 关税,只允许进口粉碎大豆,对鸡腿等家禽产品关税近 100%。印度要求进口牛奶需认证来源奶牛未食用动物性饲料。这些成为谈判红线。
能源自主让印度陷入两难。印度 33% 的石油和 86% 的军备依赖俄罗斯。转向美国能源将推高成本,还可能面临供应中断风险。特朗普的次级制裁机制,让印度每进口一桶俄罗斯石油都可能加剧关税压力。8 月 1 日关税生效后 90 分钟内,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核心股票指数期货暴跌 0.5%,卢比汇率波动,央行紧急干预。复旦大学预测,这一关税可能让印度 2026 财年 GDP 增长减少 0.4 个百分点。
贸易(资料图)
中美关税谈判历经多轮博弈。双方曾将关税提升至超 100%,导致贸易近乎中断。如今的 90 天暂缓期,是相互妥协的结果。中国的反制体系让美国谨慎。从稀土管制到特定行业的精准反制,中方形成多层次应对能力。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其新能源产业 92% 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供应链。芯片领域的相互依存构成制衡。美国对华芯片出口占其全球出口量的 37%,中国市场支撑着美国半导体产业 40% 的利润。全面脱钩将使双方受损。
日本接受 15% 的关税,承诺向美国投资 5500 亿美元并开放大米市场。日本首相石破茂一周后表态,称协议细节未明,暂不发表联合文件。欧盟同意对美增加 6000 亿美元投资,购买 7500 亿美元能源,换取 15% 的统一关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批评,这会削弱欧盟经济发展。韩国的 3500 亿美元定向投资由美方控制,还承诺采购 1000 亿美元美国能源。协议中 “美国产品在韩免关税” 的条款,被韩国在野党称为主权让渡。
世贸组织 4 月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使 2025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 1.5%,北美地区出口降幅或达 12.6%。亚洲贸易预计增长 1.6%,成为稳定器。发展中国家受冲击最大。最不发达国家依赖出口,关税壁垒可能使其失去 30% 以上的外部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这可能逆转过去十年的减贫成果。
贸易(资料图)
美国国内反对声渐起。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测算,关税政策可能让美国损失 30 万亿美元,200 万人面临失业。《华盛顿邮报》称,这是 “在自家经济中埋炸弹”。美印谈判或在 10 月四方安全对话前取得突破。印度可能开放热带水果等非敏感农产品市场,换取关税下调。
中美 90 天窗口期后的谈判将聚焦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技术合作与市场准入的交换,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全球贸易体系或出现区域化重构。亚太地区的供应链整合,欧洲自主产业链建设,将重塑战后形成的贸易格局。美国关税大棒下,各国的选择正在改写国际关系的基本逻辑。实力对比与利益计算,成为比意识形态更重要的坐标。这场风暴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变化的平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