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会取代人,但会取代不会用AI的人
作者:微信文章AI不会取代人
但会取代不会用AI的人
AI培训
AI赋能2025
2025年7月31日,公司对东莞和北流全体职员进行AI培训,两地人员通过线下分会场连线方式参与;本次培训以“AI不会取代人,但会取代不会使用AI的人”为主题,通过基础科普、案例实践两大模块,帮助大家深入理解AI的价值,掌握实用工具,并激发在工作场景中主动应用AI的思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AI的引入、AI基础逻辑讲解
熊成浩通过一个社会痛点案例引入,聚焦家长诉求,点明人们对主动、系统化守护的迫切需求,描述AI赋能家庭健康的具体场景,并通过对比“医生”与“AI”的区别,更直观理解AI的独特价值;
讲解人:熊成浩
他援引了业界领袖关于AI增强人、改变行业的观点,并给出了一个定位框架——将人群分为构建底层技术的AI建设者、将AI融入自身业务流程的设计者,以及直接使用现成AI工具的使用者,指出绝大多数人可以从“使用者”层面快速切入。引导听众思考时代定位,提出必备能力:懂AI、懂业务、懂需求;揭示了大模型其工作原理,落脚于转变观念、积极拥抱AI。
02.案例分享:AI在岗位生根发芽
AI智能客服的应用测试
李宇亮
李宇亮分享了他们测试AI智能客服解决销售客服痛点的经历。他描述了客服团队每天面对海量咨询、回复标准不一、响应慢导致差评的困境。他们的理想状态是:快速识别客户意图和情绪、提供标准化高质量回复、让人工聚焦复杂问题。他介绍了如何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问题类型、生成个性化回复、智能分配工单优先级,并建立反馈学习机制。最终带来的改变是:自动化解答常见问题、实现7x24小时服务、集成多渠道咨询,并提升了服务个性化水平,显著提高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运用AI分析退货、差评
万辉
万辉讲述了品质部门(CQE)如何借助AI分析日本市场的退货和差评数据。他坦言以前人工处理效率低(每月需4-6小时),问题复现和改善难度大。他一步步展示了如何“训练”AI:先明确分析目标和需求,输入产品工作原理、材质等基础信息,再导入历史成功案例和过往改善履历,让AI“学习”专业分析能力。训练完成后,提供新的退货数据,AI就能在10分钟内完成问题汇总、对比分析、原因推测和改善建议,甚至能进行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极大提升了CQE的工作效率和深度分析能力,形成了专属的分析工具。
越南基地品质AI使用分享
赵蒙蒙分享了一个跨语言沟通的难题:越南质检员因翻译误差导致对检验标准理解偏差和执行不一致。她介绍了如何利用豆包AI的实时翻译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重点强调了AI在精准翻译专业术语(特别是碎纸机相关术语)、支持多模态(文本、语音、文档)以及操作简便性上的优势。详细描述了中方品质负责人如何通过AI直接对越方QA人员进行实地培训,越方同事如何根据AI翻译的标准进行操作,以及中方人员如何评估操作步骤并通过AI实时沟通。最终效果是显著减少了翻译失真,提高了标准传达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促进了中越同事间的直接沟通。
行政前台如何用AI,改善日常工作?
钟育华
钟育华分享了行政前台如何用AI提升专业度。她坦言最初觉得AI与行政无关,但尝试后收获惊喜:当接待流程混乱时,她让AI生成《行政接待SOP》,让工作有章可循;面对突发状况(如访客或会议室冲突),她用AI制定“接待细则”避免疏漏;撰写报告或PPT时,AI几分钟就能搭好框架、理清逻辑。 她强调AI并未取代自己,而是帮助她从被动的“事务执行者”转型为主动的“流程设计者”,提升了效率和企业形象,并建议同事从重复性高或需要整理的工作环节开始尝试AI。
AI来了,五金冲压模具保护终于不再靠经验了
余文超
余文超分享了一个车间案例:引入视觉识别系统保护模具初期,因调试、镜头污损及员工不信任等问题被质疑无效。李总调研发现根源在于缺乏标准化的润滑、点检和管理流程。余文超介绍了他们如何通过持续向AI提问(涵盖系统可靠性、设备保养、润滑油选择、人员影响及管理方法等关键问题),最终在AI辅助下建立了正确的设备保养规范、清洁标准和润滑流程,显著降低了模具损坏率。
从线长到主管,我用AI干掉了经验焦虑
廖良光真诚地分享了自己从高中毕业的产线线长晋升为车间主管的历程。他坦言刚做线长时管理简单,问题多;晋升主管后更是面临巨大挑战。他重点介绍了自己如何借助AI工具进行管理升级:用AI帮助拆解生产计划,明确到每个班组和岗位的小时目标;用AI辅助制定和明确作业标准与检验流程,确保新老员工操作一致;用AI辅助进行质量追溯(如应用5Why分析法)找到问题根源;以及用AI优化物料和设备管理,减少停线风险。他强调AI帮助他实现了从“凭经验做事”到“靠系统化管理”的转变,克服了经验不足的焦虑。
03.徐总发言
徐总
徐总在分享中,他将AI的出现比作 “一种新的电源” —— 如同电力解放了体力劳动,AI则解决了人类智力扩展的问题。他强调,AI不止是搜索引擎或文本工具,而是一位可以长期互动、持续成长的“免费导师”,能提供个性化建议。他以家庭健康管理为例说明:AI能分析数据,提前预警风险,提供超越简单查询的全面指导。
接着,徐总澄清了关于AI使用的误区。他明确表示:“AI无需复杂技能,会用手机就能操作!” 用好AI的关键在于实践和交流,而非高深技术。他特别指出,即使没有名校背景,人们也能借助AI突破传统教育限制,实现成长。
最后,徐总强调了AI在具体工作场景的实际价值。并提到对管理者而言,熟练掌握AI如同拥有实时跟踪辅导的“专属导师”,这将显著拉开与未使用AI者的差距。生活中,AI在健康管理方面,能力甚至可超越普通门诊医生。
AI 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趋势,希望大家不是观望者,一起抓住机遇,拥抱变化,从今天开始,从你手边的具体任务开始,尝试问一问AI,让AI真正成为你提升个人能力的加速器,成为我们组织创新突破、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勇于创新
创新是创造更大的、新的价值,是实现愿景和使命的决定性力量。创新存在于产品、服务、管理、经营的不同维度,我们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追求更加美好、更加完美、更高标准来引领创新。
我们要求邦泽员工要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不断挑战自我、改变现状,成为价值创造者。
我们企业将积极的面对创新的不确定性,包容创新的失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