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关税临头,特朗普的“神操作”,意外帮了中国大忙?澳贸易部长痛斥美方,几代人全被坑惨
作者:微信文章“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可能没料到,最先被砸疼的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自己最忠实的盟友——澳大利亚。”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二级关税”政策,像一场政治飓风,不仅让俄罗斯陷入能源出口危机,更意外推动了中俄印三边机制的重启。而最讽刺的是,澳大利亚这个美国铁杆盟友,却因为过度依赖对美贸易,可能要“几代人遭受苦难”。特朗普的“神操作”,究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是无意间改写了全球权力格局?
1.特朗普的“关税陷阱”:俄罗斯被逼到墙角,中印却嗅到机会
特朗普对俄“二级制裁”的狠辣之处在于,任何与俄罗斯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都将被连带惩罚。这一招看似针对普京,实则让中印两大能源进口国陷入两难。印度反应最为激烈,不仅痛批美国“双标”,更罕见放话“可能重启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
特朗普(资料图)
俄罗斯早有重启三边机制的想法。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该机制因印度“以边境问题为前提拒绝参与”而停滞。但如今,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明确表示,俄方正与中印谈判恢复机制,并强调“中俄印协调立场将形成不可忽视的战略力量”。
对中印而言,三边机制的重启不仅是能源安全的保障,更是对冲美国关税威胁的关键筹码。印度甚至提出“永久解决边境争端”的提议,试图向中俄释放善意。然而,印度的真实意图恐怕没那么简单——它既想靠拢中俄,又不敢彻底得罪美国。
2.澳大利亚的“悲剧”:美国盟友沦为“牺牲品”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对手,更伤及盟友。澳大利亚作为美国“五眼联盟”核心成员,因过度依赖对美贸易和资源出口,在这场贸易战中首当其冲。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直言:“贸易占我国经济产出的近三分之一,每四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与贸易相关。”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推动“友岸外包”,直接冲击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资源(如铁矿石)和高端制造品出口市场。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曾无理解除对美牛肉进口限制,被批“将生物安全作贸易筹码”,如今却要承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噬。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资料图)
法瑞尔警告:“若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持续,澳大利亚几代人将遭受苦难。”他甚至哀叹:“我们不能再将稳定贸易体系的规则视为理所当然。”澳大利亚的困境,正是美国“美国优先”政策最真实的写照——盟友的利益,在霸权面前不值一提。
3.印度的“骑墙术”:既想靠拢中俄,又怕得罪美国
印度是三边机制重启的关键变量,但其态度始终在“战略自主”与“依附美国”间摇摆。
印度防长辛格访华时提出“永久解决边境争端”,表面是缓和关系,实则是借中俄合作向美国施压:“若美国继续关税打压,印度可能转向中俄。”这种“以合作换筹码”的策略,本质上是印度在中美间“两头要好处”的典型表现。
然而,印度的矛盾在于:它既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又需要中俄的能源和市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打破了这种平衡——印度在贸易和稀土供应上“有求于中国”,又因中俄合作深化担忧“被边缘化”。
莫迪(资料图)
4.特朗普的“遗产”:短期搅局,长期加速多极化?
特朗普的“二级关税”政策,本质是单边主义的极端体现,却在客观上成为多极化的“催化剂”。
中俄印三边机制若重启,将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形成联动,构建更广泛的“非西方”合作网络。这种网络不仅是对抗美国单极霸权的力量,更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共商共建共享”转型的关键动力。
对中国而言,中俄印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能缓解美国“关税+制裁”的压力,但也需警惕印度“选择性合作”的风险——其对华政策仍受美国影响,三边机制可能沦为“有限度的平衡工具”。
结语:特朗普的“神操作”,或许只是历史的注脚
特朗普的“二级关税”政策,本意是巩固美国霸权,却意外推动了中俄印合作、暴露了盟友矛盾、加速了多极化进程。正如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的哀叹:“我们可能要花几代人才能填完美国政策挖的坑。”
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无论特朗普如何“折腾”,全球格局向多极化转型的大势已不可逆。对中国而言,抓住这一“意外机遇”,在合作中维护自身利益,在博弈中推动规则重构,或许是最务实的应对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