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中美重启关税谈判!中国在稀土及磁材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成为有效筹码
作者:微信文章欢迎关注“航运星球”公众号,获取更多航运资讯:
据CNBC报道,中国与美国高层谈判代表于7/28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首相府办公楼举行会晤,旨在解决两国贸易战的核心经济争端,推动延长暂缓加征高额关税的贸易休战期。
这是继5月日内瓦、6月伦敦会谈后,中美高层三个月内的第三次会晤。美方谈判代表是财政部长贝森特,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
此前中美双方于六月达成初步协议,双方对部分三位数关税实施的90天暂停期将于8月12日到期。若谈判破裂,高额关税或将再度冲击全球供应链。
五六月间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的前几轮谈判聚焦于:将中美相互征收的三位数报复性关税降至合理水平,恢复中国禁运的稀土矿产及美国禁售的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等商品流通。目前谈判尚未涉及更广泛的经济议题,包括美方指责中国国家主导的出口模式向全球倾销廉价商品,以及中国抗议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的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实质阻碍其发展。
"斯德哥尔摩会谈将是中美首次实质性贸易磋商",上海Plenum咨询公司合伙人薄征远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成功迫使日本、越南、菲律宾等贸易伙伴接受15%-20%的美方关税。分析师指出中美谈判更为复杂,中国在军民两用稀土及磁材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已成为制衡美国产业的有效筹码。
会晤前瞻
特朗普称将就是否访中国作出决定,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温迪·卡特勒认为:"此次会谈可为特朗普访中国奠定基础"。
美方谈判代表贝森特已表态希望延长8月12日最后期限,避免美方关税回调至145%、中国关税升至125%。分析师预计中国将要求削减美国现行的55%复合关税,并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中国称此举有助于缩减美国2024年2955亿美元的对中国贸易逆差。
当前中国商品面临三重关税(55%复合关税):涉芬太尼问题的20%惩罚性关税、10%报复性关税,以及特朗普首任期对多数工业品征收的25%关税。贝森特还将要求中国调整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消费。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指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是美方二十年来既定目标:"能否通过关税迫使中国根本性改变经济战略仍有待观察"。
7月28日,特朗普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联合记者会上宣布,将对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实施15%-20%的全球基准关税,较4月提出的10%税率翻倍,引发国际市场震荡。当前美国对华基准关税为10%,但实际税率受商品类别、专项税及政策叠加影响而浮动。
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若20%关税全面实施,2025年全球贸易量可能萎缩4.1%,新兴市场增长预期面临进一步下调。
此次斯德哥尔摩会谈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期待尽快有确切消息。
税率历史梳理:
美国对华税率
调整前:+145%(125%对等税+20%基准税)。
调整后:+20%基准税+10%基准税(90天内),+24%关税暂缓。
中国对美税率:
调整前:+125%(叠加既有关税)。
调整后:+10%基准税(90天内),+24%关税暂缓。
关键时间节点:
90天窗口期:2025年5月14日-8月12日。
一、美国关税政策时间脉络(发布日期)
1.2025年2月1日(基准关税:10%)
行政令14195: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2月4日生效。
2.2025年3月3日(基准关税:20%)
修订14195:将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高至20%,3月4日生效。
3.2025年4月2日(基准关税20%+基准关税34%)
行政令14257:对所有国家加征10%基准关税,中国商品额外加征34%。
4.2025年4月8日(基准关税20%+对等关税84%)
行政令14259:将中国对等关税从34%提升至84%。
5.2025年4月9日(基准关税20%+对等关税125%)
行政令14266:对中国商品对等关税从84%升至125%
6.2025年5月12日(基准关税:20%+10%)
日内瓦联合声明:
(1)暂停24%关税:修改14257号令,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税。
(2)取消高关税令:撤销14259和14266号令,终止125%对等关税。
二、中国反制措施调整
1.2025年4月4日(+34%)
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对美商品加征34%关税。
2.2025年4月8日(+84%)
公告升级:对美商品关税从34%提高至84%。
3.2025年4月9日(+125%)
公告再升级:对美商品关税加至125%,覆盖全品类。
4.2025年4月11日
非关税措施:将16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6家列为“不可靠实体”。暂停5家美企高粱、禽肉输华资质。
5.2025年5月12日(关税减115%,保留10%)
日内瓦联合声明:
(1)暂停24%关税:修改2025年第4号公告,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
(2)取消高关税令:撤销第5号、第6号公告(原125%关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