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26 13:10

数学、软件、互联网和AI

作者:微信文章
这几个词,贯穿了我的学生时代和职业历程,写篇文章作为记录。

我从小喜欢数学,主要我爸是高中数学老师,受的熏陶比较多。数学是一种很美丽的语言,它不像日常语言那样依赖于文化和语境,而是一种通用的表达方式——简洁、精确、充满逻辑之美。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微积分方程,数学以最纯粹的形式描绘这个世界。

初中时,有样新电子产品激起了我的兴趣——小霸王学习机,我除了学五笔和英文打字,玩游戏,还发现它包含了一个叫BASIC的语言,看说明书,写了一些小程序,把它内置的超级玛丽动起来,很有意思,那时候就植入了对编程的兴趣。后来我在小舅舅的邮电局里,第一次接触了真正的计算机,使用DOS版的WPS。

初三的时候,计算机兴趣课用486电脑教DOS,那些我已经玩得很溜了,问老师有没有高级点的软件可以用,他让我在命令行敲了一个win开头的命令。我第一次体验了这个叫作windows3.1的操作系统,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电脑居然可以有这么精致的操作界面。

上高中后,计算机课还是那么落后无聊,那时给我灌输最多的是正在大学读计算机系的哥哥,他会给我讲软件行业的很多事情,比如一个叫Word的文字软件,比WPS强数倍,比尔·盖茨的传奇经历,还有独树一帜的苹果电脑。后来哥哥把他学校那台电脑搬回了家,那是一个使用赛扬333芯片,6.4G硬盘1400元的时代,家里有台电脑还是蛮稀奇的。高三那年,街头巷尾开始有了一些网吧,这个新世界的大门正在敞开。

上了大学,我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其实就是数学系,再多上一些计算机的课程。我对纯理论的数学着实没兴趣,我喜欢应用类的问题,把它们转化成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解决。我们学校是数学建模的传统强校,我通过校内比赛选上了校集训队。那一年时间,我仔细研读杨启帆的数学建模教程,学习各种建模方法,写算法。我最喜欢用MatLab,那工具太强大了,内置了很多数学工具包,比C语言方便太多,画个坐标曲线图轻而易举,和现在用python差不多。

那时候我开始接触一些概率型算法,如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还有神经网络,这些算法和传统的确定性算法有很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在解决某类问题时特别有效。不过这些算法并不主流,数学建模的题目也很少用到。

我参加数学建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从小学开始参加奥数,就拿过些小奖,大奖从未染指,数学建模是我最后的机会了。暑假集训过后,大三伊始就迎来了国赛,我们组3人选了两题中的“车灯线光源模型”,我们一起搞出模型,然后我用matlab进行计算机模拟,画出一个唇形的光源映像点阵图,3天写完十几页的论文提交,我觉得这结果很完美。

过不久,省里的结果出来了,我们获得了浙江省一等奖,然后论文再提交到全国评奖,保底全国二等,我认为我们组完成的质量很高,能拿全国一等。一个月后,我在国赛获奖名单上并没有看到我们组的名字,去问老师,他说,那些清华北大的教授评委,看了云南一组选手的论文,觉得那个答案比标准答案更好,所以修正了标准答案重新评审。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原先的答案只差0.2mm,但和新的答案差1mm,差距有点大,论文被退回了省里,整个浙江省就两组被退回来。我的全国一等奖目标就此泡汤,这是我整个大学阶段最耿耿于怀的事情。

比赛完后,我花了点时间学习神经网络,它的思想很先进,但比较冷门,学校图书馆只有一本书,网上的资料大多是英文的。那时候深度学习还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AlexNet横空出世要等到十年后),神经网络的实用场景很少,学了一阵子之后,也没动力继续研究了。

之后我就放下了数学,专心研究编程,VB、VC。那时我也喜欢写互联网应用,用windows98的PWS搭建WEB服务器,用DreamWeaver+ASP+VBScript+Access写动态网站,那时我正在校学工处当助理,正好高年级的一个负责学工处网站建设的师兄要毕业,我就接下了那个活,写互联网应用的水平有了飞速提升。过不久,微软的.NET出来了,我又开始钻研C#,觉得那一定是未来最流行的技术。

大四那年,学校迎来了两位大人物的分享,雷军和丁磊。雷军那时候还是金山公司总裁,扛着名族软件的大旗,诉说着“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悲壮,最后用一分钟推销新出的网游“剑侠情缘网络版”。而丁磊那时刚成为中国新首富,意气风发,对于未来,他讲得最多的是“网格计算”和“智能推荐”,从现在看,他的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

大四的时候,我最想去从事算法相关的工作,可以体现我的专业优势,其次是软件和互联网。但那时候哪有什么做算法的公司,所以就看看软件领域的机会。10月份,浙江省最大的软件公司来学校搞了个盛大的招聘会,我投出了人生的第一份简历,四轮面试,顺利通关,感觉挺好,就去了。

这家公司是做金融软件的,我们部门做的是银行中间业务平台,经常要出差去全国各地,基础平台卖给银行,我们再给他们做个性化需求,用UNIX C+Delphi这种古老技术。别小看这个部门,后来很多人成为了杭州各支付公司的骨干。

杭州的纯软件行业,当时更好的选择是道富、灵川、微策略这些外企,但我觉得软件行业是没啥前途的,一定要去互联网,那才是未来。正好本地有一家叫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公司冉冉升起,而我已经喜欢上金融领域,金融+互联网,它有一家子公司正适合我,叫支付宝。

我花了很多时间学java,顺利进入。我经历了支付宝的黄金时代,简单总结就是三个阶段:前五年做支付,中间五年做金融,后三年做流量——也体现了这家公司的战略变迁。这是一个让我获得巨大成长的地方,也让我在这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现在在做跨境支付,还是熟悉的领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我的优势。在线支付是个很不错的行业,蓬勃发展了二十多年,一直有新的热点出现,比如现在的稳定币,是除了AI,科技产业最热门的方向。

其实依我学生时代的技能储备和兴趣点,我最适合去搞算法和人工智能,但那个年代互联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晚个十年,肯定会大不一样。而梁文峰、何恺明这样的80后同龄人,已经走上了AI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是天才,和我们普通人的职业轨迹,不可同日而语。

我在业余花了点时间研究深度学习,先复习线性代数、微积分和概率,然后学习线性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卷积……学点皮毛就差不多了。我目前在看的书是《动手学深度学习》,深入浅出,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中文资料也很丰富,我心中的入门No.1,官网https://zh.d2l.ai/index.html。

虽然我未能从事人工智能的相关工作,但能够亲历这场AI大潮席卷人类世界,也是身处这个时代的幸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学、软件、互联网和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