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普通人的创富机会在哪里
作者:微信文章楽先生的第 13 条推送
AI 能写文案、做设计、编代码,但这 12 年我见过太多人,靠 AI 替代不了的特质赚到钱 —— 不是技术差距,是对 “人的独特性” 的理解深度。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PAak4cy23diaTzKhjDGHUynSxhTvPG8YUyexMzSpPaiapzCZSdMqAiccTxuucSzIvDKNicjbiafPLq3rPnPlKoeoOicQ/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fnk1i5kr&wxfrom=5&wx_lazy=1&tp=webp
hi,我是楽先生
12 年「内容创富」的陪跑者,陪 1000 + 超级个体拿到结果。
AI 再强,也学不会把敏感变成洞察,把经历熬成共鸣,把热爱锻造成不可复制的生存优势。
这几年看着 AI 迭代得越来越快,反而更确定:普通人的创富密码,从来不在 “跟 AI 比效率”,而在 “把 AI 做不了的事做到极致”。
01AI 的边界,
就是你的机会边界
AI 的强项是 “处理已知”:用大数据归纳规律,用算法优化流程,把重复劳动压缩到毫秒级。
但这 12 年陪人破局的经验告诉我,它永远跨不过三道坎:
对 “隐性需求” 的捕捉力。
前阵子帮一个做情感咨询的学员看 AI 生成的话术,逻辑完美却少了点 “勾心” 的东西 ——AI 能算出 “安慰时说‘我理解’的概率最高”,却猜不透用户听到这句话时 “其实在等一句‘我也经历过’”。
这种基于共情和敏感的洞察,恰恰是普通人最该守住的阵地。
对 “价值权重” 的判断力。
去年有个做职场培训的伙伴,让 AI 整理了 10 万字行业报告,却对着一堆数据犯愁。后来他凭着 “多年带团队的直觉”,从报告里拎出 “新人最怕的 3 个隐性规则” 做课程,反而比 AI 推荐的 “热门选题” 卖得好。
这种在复杂中瞬间锚定核心的能力,源于长期浸泡在某个领域的体感,是 AI 学不会的 “行业直觉”。
对 “关系信任” 的构建力。
见过太多品牌用 AI 生成 “温暖的客户话术”,但真正让客户复购的,往往是 “客服记得他上次说过‘对咖啡因过敏’” 的细节。
AI 能模拟温暖的语气,却无法传递 “我懂你” 的真实共鸣;
能提供标准化服务,却做不到 “为特殊需求破例” 的人情温度。
而这 12 年踩过的坑、成过的事都在说:商业的终极战场,永远是 “人对人” 的信任连接。
02别练 AI 能学会的技能,
要养它学不会的 “痛感天赋”
所谓 “痛感天赋”,是那些曾让你困扰的敏感、执着甚至 “不合群”
—— 比如总被说 “想太多” 的细腻,总被笑 “太较真” 的坚持。
这几年帮人挖掘过太多这类特质,发现它们看似是缺陷,却能帮你在 AI 的标准化世界里开辟独特赛道。
把 “过度敏感” 转化为 “需求雷达”。
有个学员总被同事说 “太玻璃心”,因为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她都能琢磨出背后的情绪。
后来做用户运营,恰恰是这种敏感让她能从客户 “嗯”“哦” 的回复里,预判到潜在不满,提前调整服务策略。
AI 能给出沟通话术,但只有你能捕捉到对方 “说‘好的’时语气里的犹豫”,这种能力无法被数据量化,却能成为别人愿意为你付费的理由。
把 “执念坚持” 转化为 “价值壁垒”。
前几年陪一个对 “老面发酵” 特别执着的面包师做 IP,他能为了 “面团发酵时的湿度差 0.5 度” 试上百次。
当时觉得他太较真,结果后来 AI 生成的 “爆款配方” 满天飞,他这种深耕带来的 “隐性知识”,反而成了粉丝认的 “独一份”。
商业的稀缺性,永远藏在 “AI 懒得学、学不会” 的深度里。
把 “独特经历” 转化为 “信任货币”。
见过最打动人的 IP,不是那些完美人设,而是敢于把 “失败经历” 摊开说的人。
有个学员分享自己 “30 岁裸辞后,蹲在出租屋吃了 3 个月泡面” 的故事,比 AI 写的 “10 条成功法则” 更让人愿意掏钱
——AI 能写出 “如何克服焦虑” 的方法论,却写不出 “凌晨三点因焦虑失眠时,你对自己说的那句话”。
这种带着体温的表达,是构建个人 IP 的核心原料,也是我这 12 年反复跟学员强调的 “信任基石”。
03普通人的创富路径:
从 “用 AI” 到 “让 AI 为你打工”
这几年看着 AI 工具更新换代,越来越确定:
创富的关键不是和 AI 对抗,而是让 AI 成为你的 “执行力工具”,你专注做 “AI 替代不了的决策层工作”。
这路径我陪很多人走过,分三步:
先锚定 “不可替代性原点”。
每次给学员做咨询,都会让他们问自己三个问题:
什么事你做起来比别人更有体感?什么痛点你比别人更敏感?什么价值你传递起来自带信任?
找到这个原点,就找到了 AI 无法入侵的根据地。
就像那个情感咨询的学员,最终锚定的不是 “AI 能写的通用话术”,而是 “从小敏感的我,最懂‘说不出口的委屈’”。
再用 AI 放大 “独特性杠杆”。
这几年试过太多组合:让 AI 处理排版、剪辑、数据整理这些机械工作,把省出的时间用来打磨 “你的独特表达”;
用 AI 生成初稿,再用你的痛感天赋修改 “AI 没摸到的痛点”。
有个做读书 IP 的学员,就是用这招——AI 列书的核心观点,她补 “这本书让我走出低谷的 3 个瞬间”,内容既高效又有灵魂,转化率比纯 AI 生成的高 3 倍。
最后构建 “小而美生态”。
不需要做平台级产品,聚焦某类人群的具体需求,用你的独特性做核心产品(比如课程、咨询、定制服务),用 AI 工具做交付支撑,形成 “个人 IP+AI 效率” 的闭环。
这 12 年见过最稳的案例,都是这么跑出来的 —— 规模不大,但因为有 “人的独特性” 做护城河,反而比流量生意更抗周期。
04最后想说的:
AI 越进化,人的价值越清晰
总有人担心被 AI 取代,却忘了我常说的那句话:
工具越强大,“使用工具的人” 的独特性就越重要。就像计算器没让数学家失业,反而让真正的数学思维更值钱。
AI 时代的创富逻辑,其实是场 “人性回归”:
你不必成为技术专家,只需把那些 “AI 做不到的事”—— 你的敏感、你的执着、你的故事 —— 打磨成别人拿不走的本事。
这世上最稳的资产,从来不是风口上的红利,而是 “你之为你” 的独特性。
这是我 12 年陪人在变革中站稳脚跟的核心心得,也是想送给你的话。
楽先生,专注「内容创富」陪跑12年,为顶尖创造者打造复利生态系统。
💰关注我💰,把热爱变成稀缺资产,在「情绪经济」时代开启人生第二增长曲线。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PAak4cy23dgD99dw7Tg7hZeXxtRacGG0mUWeribMdDNGc500UqML1NMfgKPIPFX1e1CjueaClA42MaWErvtvTYA/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randomid=ys9qpmn3&tp=webp
♻️♻️♻️转发这篇内容
给总焦虑 “被 AI 淘汰” 的朋友 —— 真正的安全感,藏在 “你做得到、AI 做不到” 的事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 END -
你的 “痛感天赋” 是什么?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5年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行动指南
活动解释权归【制楽工厂】所有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PAak4cy23dgKicR3SqqasE8lcfMOWO9XiabpHcIfuyjwDocgVZXrEked8TGrvFrzUQkiaOM3u6151HRib3X7XrCgmQ/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4lw4y7ad&wxfrom=5&wx_lazy=1&tp=webp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PAak4cy23dgKicR3SqqasE8lcfMOWO9Xiacf3AU0DrKW4UqxfJYlx18ficKTodKWkYg0ianbia2NjYu0CHmG8dJ2sMg/640?wx_fmt=jpeg&from=appmsg&randomid=m4bwtzj7&wxfrom=5&wx_lazy=1&tp=we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