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和流量加持,非知名艺术家可以另辟蹊径
作者:微信文章在AI和流量时代,艺术家要如何自处?是坚守自己纯粹,还是拥抱这个时代的变化?这是个问题。
国美学生AI生成绘画。标题为“假如美院人看黄龙江全部带蓝牙?并且画下来…”的视频在各短视频平台上爆火,获超百万点赞,据传作品很快被买走。
使用AI辅助艺术创作,可以延展艺术家的思想,拓宽艺术探索的创作边界,使作品创作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AI辅助艺术创作,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提高了艺术创作的效率,但是这可以称作传统艺术上的艺术家的完全个人作品吗?如果不是,那会影响作品的价值吗?如果会影响价值,艺术家和藏家是要一致的抵制AI介入艺术创作吗?当然,目前来看,AI辅助艺术创作以及数字艺术都尚未对以往普遍的艺术家的创作形式构成实质的威胁,但是AI的存在到底会对艺术、艺术家、藏家、大众带来怎样的认知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有意思的事情。
不管怎样,AI作为新生事物,在艺术上的应用对很多艺术家来说更像是一个机会,尤其对于当下及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形不成自我绘画风格的艺术家,AI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新的赛道,一种新的玩法,不妨可以放手一搏。
自媒体的出现,对流量价值的共识,让以往深巷中潜心创作的艺术家可以直面市场了。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分享心得体会,让大众、尤其是潜在藏家了解自己,欣赏自己,进而收藏自己的作品,这是一条简单的逻辑。但是事实正好相反,中国的艺术家似乎更愿意躲在幕后,做“名不见经传”的人,之前有个很好的艺术电商,搭建了一个艺术家可以入驻在线售卖作品的在线艺术交易社交平台,一时间吸引众多艺术创作者纷纷入驻,但是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又怎么样了呢?入驻的艺术家所剩无几,知名艺术院校毕业、科班出身的更是寥寥。现在该平台的盈利模式已经从抽成为主变为以收取入驻艺术家年费为主,可见平台经营状况。艺术交易平台发展的萎靡作为艺术家不注重流量的例证,似乎不太贴切,但是同AI一样,流量同样给艺术家一个机会,就是在同画廊合作之外,一个新的发展路径,这是普通艺术家需要重视的。
一个将流量变现的很好的案例就是王甜心,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截至2024年底,其抖音账号粉丝数达175.3万,累计获赞2472.3万次。他以创作《金色的老虎》、《马到成功》、《火山》、《重生》等画作为人所知。绘画作品价格千元以上,2年累计卖出100多件作品。
网红博主王甜心和他广为人知的绘画作品。
网红博主王甜心和他广为人知的绘画作品。
王甜心声称他的画卖了好多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