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环保”数智环保产业研讨会在宜兴举办,共探产业融合新路径
作者:微信文章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中国” 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环保产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领域,正面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据国声智库、新华网等联合发布的《“AI + 环保” 数智环保产业智库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危险废物产生量已达 4 亿吨,其中中国高达 1.06 亿吨。面对这一严峻现状与治理压力,“AI + 环保” 市场正以爆发式增长态势重塑行业格局。
在此背景下,2025 年 7 月 16 日,由新华网上市公司研究院、国声智库主办,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支持的“AI+环保”数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环保之乡”江苏宜兴举办,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AI+环保”新范式,探寻人工智能赋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研讨会一开场,开幕式即由新华网上市公司频道主编黄海荣主持。他首先向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逐一介绍与会核心代表,其中包括新华网编委、上市公司研究院院长邱小敏,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会副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明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副处长汪爽,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香胡、总经理郭宝山,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涛、CTO 党海峰等。黄海荣表示,本次研讨会汇聚 “政、企、学、研” 多方力量,旨在搭建跨界交流平台,推动 “AI + 环保” 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为危废处理行业破解痛点、探寻新路径。
开幕式后,研讨会进入领导致辞环节,各方代表从不同视角阐述对 “AI + 环保” 产业的思考。
新华网编委、上市公司研究院院长邱小敏指出,随着“数字中国” 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环保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作为国家级媒体平台,新华网始终关注科技赋能产业的创新实践,而 “AI + 环保” 正是破解环保产业效率低、监管难等痛点的关键路径。本次研讨会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期待通过政、企、研协同,推动更多 “AI + 环保” 成果落地,让数字技术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 “利器”。
从行业实践视角出发,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香胡回顾了企业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从 1993 年落户宜兴成为大陆首家专业危废焚烧企业,到累计交付 1300 多套焚烧系统、获 67 项专利,企业始终聚焦工业危废治理。他指出,危废处理长期面临高含盐废物处置难、设备运行不稳定等痛点,而与全应科技的合作正是 “以 AI 破局” 的关键选择 —— 通过融合福鼎的工艺积累与全应的 AI 技术,在智能燃烧控制、全流程监测等领域实现突破,为环保行业升级带来新机遇。
聚焦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价值,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涛强调,环保产业的数智化转型需 “场景根基 + 技术赋能” 双轮驱动。全应科技深耕工业 AI 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工业 AI 智能控制平台和 iDiC 边缘智能控制器,已在能源、化工等领域服务上百家企业。针对危废处理这一 “硬骨头”,AI 技术可动态优化燃烧参数、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实现 “安全处置、节能降碳、减员增效”。他表示,与福鼎环保的合作不是简单技术叠加,而是 “产业经验 + AI 能力” 的深度融合,将共同打造危废数智云平台,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智能化路径。
领导致辞后,研讨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围绕 “AI + 环保” 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度分享。
作为学术界代表,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会副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明一从技术底层逻辑出发,解析工业人工智能在复杂场景中的核心价值。他指出,工业 AI 区别于通用 AI,需具备 “动态适应、实时决策、全局优化” 能力 —— 通过融合机理模型与实时数据训练,可破解传统工业 “依赖经验、响应滞后” 的难题。在环保领域,工业 AI 能精准适配危废焚烧的非线性、强耦合特性,例如通过多变量预测控制优化燃烧参数,在保证排放达标的同时降低能耗。他呼吁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工业 AI 算法创新与算力支撑,让技术真正扎根产业场景。
立足行业全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副处长汪爽梳理了产业现状:2023 年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达 10546.5 万吨,市场规模突破 4356.97 亿元,但仍面临产能过剩、区域失衡、技术短板等问题。她强调,2025 年新政已从 “量增” 转向 “质升”,通过严控产能、强化资源化、全流程监管推动行业整合。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全生命周期溯源、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协同处置为例,智慧化与协同化是破局关键。未来需通过政策与资本联动、国际合作深化,推动中国危废处理方案走向全球。
结合企业一线实践,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宝山提出危废行业智能化需突破 “三大壁垒”:设备协同壁垒(数据孤岛)、经验依赖壁垒(核心操作靠人工)、成本控制壁垒(药剂与能耗浪费)。他分享了福鼎在工业人工智能方向的破局尝试,通过与上海全应科技联合引入 ADMC 智能控制平台,基于1300 余台套焚烧装置的实时运行数据建立数字化模型,实现全流程监控与动态优化。平台通过分析危废种类、热值及工艺要求,自动调整运行参数,确保充分燃烧;同时依托智能诊断功能快速识别设备异常,提供解决方案。项目实施后,系统自动化程度提升 40%、人工干预减少 30%、设备故障率下降 30%,显著增强了运行稳定性。郭宝山表示,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 AI 技术对硬件设施效能的深度挖掘能力,更通过技术与经验的协同,形成了规模化处理的独特优势。
从技术落地角度,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CTO 党海峰系统阐述了 “AI + 危废” 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行业痛点提出系统性应对路径。针对危废焚烧中排放难控、成本高、依赖人工等痛点,以 “数据 + 网络 + 智能” 框架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如精准温控、脱硝脱酸调控),通过云边协同系统形成安全闭环,年省成本约 320 万元(含天然气、碱液、人工等),同时减少环保超标风险,提升设备寿命与管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率。
主旨演讲结束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作为智库学者代表发言,从顶层设计与生态协同角度为 “AI + 环保” 产业建言献策。
顾炜宇指出,未来将构建汇聚多元主体的绿色金融生态平台,通过AI技术与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AI+环保”模式向全链条、全周期纵深发展,打造智能环保产业协同生态共同体。
徐蕴峰则指出,国家多项政策强调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紧盯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为“AI +危废处理”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主旨演讲与智库发言结束后,研讨会迎来核心成果发布环节 —— 上海全应科技与宜兴福鼎环保合作签约仪式,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涛与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香胡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家企业在 “AI + 危废处理” 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启动。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福鼎环保 30 余年的危废焚烧工艺经验与全应科技的工业 AI 技术优势,共建我国首个危废数智云平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全流程数据,构建危废处理 “智能大脑”;在处理厂端部署 iDiC 智能边缘控制器,由 AI 算法自动生成最优方案,实现 “安全处置、节能降碳、减员增效”。此次合作不仅将提升两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将形成可复制的 “AI + 环保” 生态样板,带动危废环保产业整体升级。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清晰勾勒出 “AI + 危废处理” 的融合路径。结合《“AI + 环保” 数智环保产业智库报告》展望,随着全应科技与福鼎环保的深度协作,危废处理行业正从 “经验驱动” 迈向 “数据驱动”,为我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AI + 环保” 不仅将提升危废处理效率、降低环境风险,更将推动环保产业整体升级,为 “双碳” 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数智动能。
-END-往期推荐:
“AI+环保”赛道加速跑 宜兴福鼎探索数智化转型新实践
潍坊日报|全国热电企业围观潍坊!潍坊海成热电这套系统真牛!
大众网|2025全国小热电行业发展大会潍坊召开 数智系统开启业态新篇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tf50xqUtRJDaeqKLjktiaVTANkiagOmMx2ibvO0XuQqDu1qrA4wVzh2jLjy7MuCrIKKv3u6U3NbhMwN74s68AQLIQ/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