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么能打,我还要学习吗?
作者:微信文章1
AI这么厉害,你慌吗?
当秘塔AI秒出论文、Midjourney随手画大师级作品、Copilot轻松敲出代码... 我们引以为傲的知识技能,在AI面前仿佛一夜成了“廉价劳动力”。
看到AI的“十八般武艺”,谁没闪过瞬间的迷茫?
那些挑灯夜战背的知识点、熬了无数个通宵练的技能,好像一夜之间成了“廉价货”。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窒息感?
一个灵魂拷问炸了锅:AI时代,我们还有必要继续“死磕学习”吗?
2
别让AI偷走你“思考的根”!
7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和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那场20分钟的“炉边谈话”,炸出了一个真相。
作为站在 AI 浪潮最顶端的人,黄仁勋说的话像惊雷:
“AI四五年就会大变身,很快会比人更会解决问题。”
但他话锋一转,强调:
“千万别让AI偷走你思考的根。”
什么是 “思考的根”?
黄仁勋说,就是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 的能力。
什么叫“第一性原理”?
简单说:就是面对一个全新、复杂的问题时,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表象,直抵最基础的原理和事实,再一步步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比如你用 AI 查 “为什么夏天白天比冬天长”,它会告诉你 “地球公转倾斜”。
但 “第一性原理” 会让你追问:“公转倾斜多少度?这个倾斜怎么影响阳光照射时间?”
为什么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
因为AI给的答案可能错,可能不是最优解。
看透本质,才能不被AI牵着鼻子走。
你得有底气判断:“这答案靠谱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像武侠小说里,AI是各种花里胡哨的招式,但 “思考的根” 是你的内力。
不然,AI给个歪招,我们也傻乎乎照着来,练得走火入魔,变成第二个欧阳锋。
3
越依赖AI,越要疯狂学习!
黄仁勋还有句扎心的话:千万别因为AI能做事就不学习。
为啥?
你有没有掉进“AI万能”的坑:
让AI写演讲稿,结果里面全是套话;有人用AI做分析,数据错得离谱。
不是 AI 不行,是我们没用好它。
学习,是为了不做AI的 “背锅侠”: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你根本看不出AI在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就像医生,要是没学过解剖学,AI 说“这病要切左肺”,他敢动手吗?
知识储备,就是我们判断 AI 答案的 “照妖镜”。
学习,是解锁AI的 “黄金钥匙”:
只会问AI“怎么写工作总结”,就像把超级计算机当计算器用。
但如果你有一定的公文写作基础,你就会先让AI给你列出具体框架,然后再根据框架一步步填充内容,生成的效果会好很多。
深度思考能力,才能让AI爆发出真正的威力。
所以啊,AI时代的学习,不是停不停的问题,是往哪转的问题——
学习非但不能停,重心更要大挪移!
从过去学“是什么?”(知识技能),转向学“为什么?”和“怎么想?”(思考力、判断力)!
4
你准备好练就这份“顶级内力”了吗?
有人说,AI 会淘汰一批人。
但我觉得,被淘汰的不是“不学习的人”,是“懒得思考的人”。
现在,AI 也不会淘汰学习者,只会淘汰把思考权全交给AI的人。
AI狂飙的时代,知识或许会过时,技能或许被替代。
但人类那从源头思考、于混沌中辨析、在未知里创造的火种——这思考的“根”,永远不会被机器真正复制。
守护好这份“思考的火种”,会驾驭AI而非依赖AI。
这,或许是我们这一代,能给自己最珍贵的、属于未来的礼物。
那么问题来了:你准备好练就这份“AI时代的顶级内力”了吗?
评论区聊聊你的思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