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的7个致命误区:90%的人第一步就错了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有好多粉丝问我:AI写作有什么坑要避免的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我去年刚开始用AI的时候。
那会儿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有了ChatGPT在手,天下文章我有!
结果呢?被现实教做人了:客户退稿、写出来的东西像机器人说话、甚至因为过度依赖AI把自己的写作能力都搞退化了...
踩了无数坑之后,我总结出了7个最要命的误区。
说实话,这些坑我几乎每个都踩过,新手朋友们更是90%都会中招。
第一个误区:有了AI=我是写作高手
带着这种心理,我接了人生第一个AI代写单子。
客户在群里发需求:急需一篇公司年会致辞稿,1500字左右,60元,要求温馨感人,体现团队精神。
我当时眼睛都亮了,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吧!60块钱,AI几分钟就能搞定!
直接对ChatGPT说:"写一份公司年会致辞稿,1500字,要温馨感人,体现团队精神和公司文化。"
AI很快给了我一份稿子,我觉得写得挺不错的,改了几个错别字就发给客户了。
结果客户看完直接说:"这稿子太空泛了,什么公司都能用。我们是做教育培训的,但稿子里完全没有行业特色,而且那些团队故事明显是编的,我们根本没有这些经历。"
最后客户要求退款,我灰溜溜地把60块钱退了回去。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AI给的只是一个通用模板
真正的价值在于我要去了解客户的公司背景、行业特点、真实故事,然后用AI来优化表达。
AI不会让你瞬间变成写作大神,它只是个很厉害的助手。
第二个误区:看到爆款=立马模仿
刚开始做AI内容创作时,我总是看什么火就让AI写什么。
看到"ChatGPT使用技巧"的文章阅读量很高,我马上让AI写一篇类似的;看到"AI副业赚钱"的帖子获得很多点赞,我也跟风写一篇。
结果写了一个月,内容毫无特色,粉丝看几篇就取关了。
后来我发现,真正涨粉的内容创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角度,而不是简单跟风。
现在我会问AI:"关于这个热门话题,有什么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让AI帮我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
第三个误区:迷信万能提示词
AI写作刚火那会儿,网上到处都是"万能提示词模板"。
我花了199元买了一套所谓的"顶级提示词库"。
说到这里,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被这种"一套模板走天下"的宣传给忽悠过?
是不是也有人花过几十上百块买什么"爆款文案模板"、"万能写作公式"?
那种感觉我太懂了:看到销售页面上"月入过万"的截图,心想着花点小钱就能学到别人的赚钱秘诀,简直太划算了!
结果拿到手一看,全是一堆空洞的套路,什么"黄金三段论"、"AIDA公式"...
用了一个月发现,不管写什么话题,输出的文章结构都一模一样,语言风格也千篇一律,读者很快就看腻了。
更尴尬的是,后来在某个群里碰到一个写手,发现我们俩写出来的东西简直像复制粘贴的,因为用的是同一套"万能模板"!
那一刻我才明白,被割韭菜的不止我一个。
真正会用AI的人,从来不依赖固定模板,而是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对话策略。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生搬硬套只会让内容失去个性。
第四个误区:把AI当搜索引擎用
刚开始那会儿,我把AI当成了升级版的百度,什么问题都直接问它。
客户要一篇关于"元宇宙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我直接问AI:"元宇宙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未来有什么趋势?"
AI给了我一堆看似专业的分析,我觉得很有道理,整理成文章就交稿了。
结果客户反馈说文章里有好几个数据是错的,还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了。
这次翻车让我意识到,AI的知识有时效性,特别是快速变化的领域,它给的信息不一定准确。
现在我只让AI帮我梳理思路和优化表达,具体的数据和事实都会去查证权威资料。
第五个误区:追求一次性完美输出
以前每次跟AI对话,我都希望它能一次给出完美的答案。
AI输出内容后,我最多改几个错别字就直接使用,从不深入优化。
结果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缺乏深度和个性。
有一个长期关注我的粉丝跟我说:"你最近的文章感觉像流水线产品,没有之前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了。"
这句话让我醒悟:AI的第一次输出只是开始,真正的价值在于多轮对话和深度加工。
现在我会跟AI进行10多轮对话,每次都针对不同角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第六个误区:忽视AI的局限性
刚开始用AI写作时,我对它简直是盲目崇拜,觉得AI无所不能。
客户要一篇关于"2024年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我直接问AI:"分析一下2024年电商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数据。"
AI很快给了我一份看起来专业的分析报告,数据详实,观点清晰,我觉得完美无缺。
结果客户看完直接指出了三个致命问题:
文章里的某个"最新政策"其实是去年的旧闻提到的一家"行业领先企业"在文章发布前一个月就倒闭了所谓的"权威数据"在相关机构官网上根本查不到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AI给出的信息不一定准确,特别是涉及最新动态的内容。
更可怕的是,AI会用非常自信的语气表达不确定的信息,让人很容易相信。
后来我又发现AI的其他局限:
无法理解特定行业的微妙差别容易生成听起来合理但实际错误的数据对于需要真实经验的内容,往往给出空洞的理论
AI是强大的工具,但不是万能的。它的输出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和事实验证来把关。
现在我把AI当作思路启发器和文字优化助手,但所有的关键信息都会去查证权威来源。
第七个误区:完全依赖AI思考
最严重的一次,我整整一个月都在"AI自动驾驶"模式。
每天就是给AI下指令,然后等它输出,自己几乎不参与思考过程。
结果那个月写的内容毫无灵魂,连我自己都觉得无聊。
一个老读者私信我说:"你这个月的文章怎么变得这么没有温度?感觉不像是你写的,更像是机器生产的。"
这句话把我惊醒了。
AI可以帮我更好地表达想法,但想法本身必须是我的。
现在我把AI当作思维伙伴,而不是思维替代品。我负责提供观点和经验,AI负责帮我优化表达。
总结
好啦,上面就是我分享的7大雷区。
AI写作的本质是人机协作,不是人机替代。
那些真正靠AI写作赚到钱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技术是工具,认知才是核心。
评论区留言,你中了几条?
现在公众号改版了,双击屏幕就能点赞,记得双击支持我哦~
👇👇👇
都看到这里了,你不关注一下吗?
关注的人越多,我更新的动力会越大哦!
🎁 写到最后:送你一份超值福利!
在AI时代,如果你还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效率,掌握提示词是非常关键的技能!
为此,我特别为大家准备了👇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电子书,助你提升deepseek的应用技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lMgTEIC7qkcNGCKuCm8xS6qVAWetXJY1F1XEBKic2uc1joWuvl98qj0Z3TvibamMqgQaY8r0Ah4Uao0WYFCVmL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96oy08nd&tp=webp
扫码即可领取,先到先得哦
往期精彩文章
谁懂啊!我被豆包这提问高效模板狠狠拿捏了
豆包:Kimi不好用?试试这15个通用提示词,让AI文章更自然、不带‘AI味’!
如何逼自己一个月学会AI写作?跟我这样做超级简单!(内附详细训练模板)
告别死记硬背!用这天花板级AI指令,让你轻松实现快速知识运用!
别再去手敲提示词(Prompt)了,AI 写的提示词更好
99元买的ChatGPT账号,效果却差强人意?教你解锁它的真正潜力
DeepSeek不好用?那是你还不会这10个官方神级指令(建议收藏)
你真的会用DeepSeek?我整理了最实用的30个神级指令(记不住可以先关注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