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恋爱骗局全球爆发!假靳东、目黑莲接力诈骗中老年人!
作者:微信文章“靳东”没骗成你,“目黑莲”也许能。
你好,我是向前。
你可能不知道AI恋爱骗局正在全球大爆发!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AI骗局总是能成功吧。
一|骗术升级:AI+偶像,连视频都是真的
从“假靳东”到“假目黑莲”,再到“AI鹿晗”“AI山下智久”,明星诈骗在技术支持下花样翻新。
过去的诈骗依靠文字搭讪、P图头像,如今已能做到“沉浸式情感交互”:你打开聊天视频,对面竟是你熟悉的明星面孔,说话语气、肢体语言、微笑习惯都跟他本人一模一样。他还说:“我正好来你这边拍戏,很想见你一面。”
这不是演戏,而是AI深度换脸+声音克隆+LLM脚本联动的产物。诈骗团伙通常掌握几十个明星形象模型,搭配智能话术库,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匹配“人设”,完成一整套“恋爱养成计划”。
你以为你在“偶遇”,其实你只是被“精准投放”。
二|为什么是“中年女性”总中招?
据各国警方数据,被“假明星”诈骗的主要人群集中在40-60岁之间的女性。
这类人群经济上相对宽裕,情感需求却往往被忽视。她们不是没有判断力,而是多年“无人在意”的情绪被一句“你真温柔”瞬间击穿。当对方用AI制造出“私人化关怀”:早安语音、夜间陪聊、节日祝福、生活建议……感情防线便不攻自破。
很多人被骗时都明知道“有点奇怪”,却还是心存幻想:“他是公众人物,我愿意相信他真的孤独,也许我就是那个例外。”
不是被骗得糊涂,而是被“温柔”裹挟太久。
三|“AI偶像”不是未来,是当下
这不是简单的“诈骗升级”,而是AI生成内容(AIGC)和“拟人化商业”结合的必然产物。
如今,国内外多个技术公司都已推出AI明星形象定制服务,有的专为MCN打造“虚拟主播”,有的推出“AI男友/女友”APP,用户可选择声线、外貌、性格,一键生成“爱人”。甚至还有平台推出“AI恋爱陪伴套餐”,主打“7×24小时甜言蜜语+早晚语音+情绪安抚”。
这些“工具”,一边服务真需求,一边也成为诈骗团伙的“生产资料”。他们批量生成AI人物,训练对话系统,营造“恋爱氛围”,再通过感情绑架引导转账、购买虚拟礼品卡、上传身份证明……
技术的边界,和情感的边界,正在同时模糊。
四|为什么我们甘愿相信?
本质上,这不是“骗术”战胜了智商,而是“孤独”战胜了理性。
在一个信息过载、关系稀薄的时代,“有人主动对你好”就足够珍贵,更别说对方是你多年来喜欢的那个“他”——无论是明星,还是你幻想中那个理想伴侣。
而“粉丝文化”的养成路径恰恰强化了这种倾向:
一边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追逐“理想人物”;
一边在现实中找不到回应,于是更依赖幻想的满足;
当幻想“突然回应了你”时,那一刻就足够致命。
骗子只是利用了这个“感情杠杆”,把喜欢变现,把幻想变现。
五|AI情感骗局,还能卷向多远?
我们应该警惕的不只是“偶像诈骗”,而是AI“拟人术”的滥用。下一步,很可能是:
“AI前任”: 模仿你过世爱人、分手对象的语音视频,重建“数字亲密关系”;
“AI客服”: 伪装成你熟悉品牌的工作人员,以“产品返利”或“账户异常”为名诱导转账;
“AI亲友”: 利用社交数据生成你父母、子女的语气,在视频中“求救”;
“AI明星+NFT”: 引导你购买虚假数字藏品、粉丝专属视频等骗局。
这些并非科幻,而是现实。AI正在向“人类关系”要红利,而我们还没学会防守。
写在最后:
一切技术的背后,都是对人性的利用。
诈骗不是因为你蠢,而是因为你“太像人”——你渴望被理解,被回应,被爱。而AI越像人,骗子就越容易操控人。
我们该防的,不只是那句“我想见你”,更是那种“终于有人在乎我”的错觉。
爱,永远不是建立在转账链接里的。
醒醒吧,他不是你爱豆,他只是个AI罢了。
你好,我是向前。
关注我,持续分享商业与科技领域的内容。
觉得内容的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END另外,向前会在朋友圈聊生活、赚钱机会和新趋势。很多判断只在熟人圈更新,有兴趣可以扫码加我微信:
【推荐阅读】一定要多读书,强烈推荐这本震撼世界的神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任正非读了30年的兵法经典《毛泽东军事文集》,2025年必看好书!6月书单:这20本书请给我反复阅读。纳瓦尔宝典、乌合之众、活法、金字塔原理、货币战争、怪诞心理学、人性的弱点、非暴力沟通、原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