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 | 美关税率10%→17%的致命跳跃,83%成本正由企业独自吞下
作者:微信文章声明:本公众号以分享市场信息,探讨经济相关知识为原则,仅与广大投资者分享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资本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源于经济学人2025年7月12日刊,11页,原文标题Trade- Suddenly, then gradually(贸易——先是突如其来,继而循序渐进),正文可能有删改,使用扣子、DeepSeek翻译,配图使用pollination生成
导读:美国关税泥潭显现三重悖论:市场麻痹表象(全球资本无视特朗普8月新威胁)与暗涌风险(实际税率已从2.5%飙至10%,潜在或达17%)形成撕裂;企业缓冲假象(进口商暂吞关税成本抑制通胀)遭遇库存耗尽倒计时(年底通胀恐破3%);谈判威慑战略反促投资慢性死亡(企业精力转向游说而非创新)。
美国无法永远逃避关税上调带来的后果
三个月前,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引发市场暴跌。但最近,他的言论大多只换来人们的不以为意。7月7日,这位美国总统公布了他发给14个国家的信件,威胁在8月1日前实施“对等”关税,其中包括对日本和韩国征收25%的关税。次日,他表示将对铜征收50%的关税,而且在提前大概一年半通知后,还可能对药品加征高达200%的关税。第三天,他威胁对巴西征收50%的关税,使与巴西的政治争端升级。然而,尽管铜价飙升,巴西市场也出现波动,但全球股市和债市似乎并未受到影响。恐慌已让位于平静。
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种观点认为特朗普并非认真的:4月份导致市场暴跌的大多数“解放日”关税都被推迟了;8月份加征类似关税的威胁似乎也只是说说而已。总统真正想要的是达成协议。另一种观点是,虽然已经加征了不少关税,但它们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担心的那么严重。还有一种观点是,如果市场或经济出现恐慌,特朗普就会退缩,所以没必要持悲观态度。
这些观点相互矛盾,而且存在漏洞。就拿已经实施的政策来说,尽管特朗普在“解放日”的关税攻势上有所缓和,但关税一直在悄然攀升。平均关税税率已达到10%左右,而去年仅为2.5%。原定于8月1日实施的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若落实,将使这一税率升至16%-17%,也就是说,差不多快要达到今年春季笼罩美国经济的约20%的关税水平。即便已经与英国和越南达成的交易,所保留的贸易壁垒也比今年年初要高得多。此外,联邦政府越来越需要高关税带来的收入,以帮助支付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所需资金。
与普遍看法相反,这些关税正在损害美国经济。消费和零售销售一直疲软。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只有2024年的一半左右。通胀率仍相对较低——但进口价格表明,是美国企业在让消费者免于承担关税的全部负担,而非外国供应商。许多企业可能是希望情况得到缓解,所以尽量避免提高价格。它们能够这么做是因为年初囤积了进口商品。然而最终,成本上升的影响还是会显现出来,物价将会上涨。到今年年底,通胀率可能会超过3% 。
寄望于特朗普临阵退缩是自相矛盾的。如果市场对有害政策的宣布无动于衷,那就没有什么能迫使他退缩。这也是一种自满心态。当特朗普像在“解放日”那样逐步提高关税以避免引发严重危机时,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反馈就没那么明显。然而,美国经济增长肯定会比没有这些关税时慢——就像英国脱欧后的情况一样。
今年春季人们的一些最担忧的情况确实被证明是多虑了:对美国的报复行动有限。而且特朗普认为自己有谈判筹码这一点没错,尤其是面对较小的、依赖贸易的经济体时。但特朗普明显想将关税政策变成一场持续的双边谈判,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会促使企业把精力都投入到游说政府改变政策和争取豁免权上,而不是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尽管到目前为止,由于企业和各国都在观望事情发展,不确定性掩盖了关税的危害——但不确定性最终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成本。经济的逐步侵蚀虽然比危机更容易被忽视,但危害却丝毫不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