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7-12 23:25

AI 产品开发需要“自下而上”的方法

作者:微信文章

核心主题:Anthropic CPO Mike Krieger 在 AI Ascent 2025 上分享的 AI 产品开发洞见

这份文档记录了 Anthropic 首席产品官 (CPO) Mike Krieger(Instagram 联合创始人)在 AI Ascent 2025 峰会上的谈话内容。Krieger 分享了关于 AI 产品开发、组织变革以及未来技术方向的深刻见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点:
AI 产品开发需要“自下而上”的方法 (Bottom-Up Approach):

与 Instagram 时期“自上而下”、有计划的 3-6 个月开发周期不同,AI 产品开发需要更灵活、更贴近模型的方式。

原因在于模型能力的涌现和不确定性:模型能做什么往往在开发后期才变得清晰。

最佳产品通常源于对模型能力的直接探索和快速原型验证。

例证:Anthropic 的 Artifacts 功能 最初就是一个研究原型,后被设计师和工程师采纳并迅速推向生产环境。
Model Completion Protocol (MCP) 的诞生: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宏大愿景

MCP(一种已成为行业标准的协议)的起源是解决内部工程效率问题。

工程师们在为不同工具(如 Google Drive, GitHub)做集成时,发现重复造轮子,缺乏通用模式。

两位工程师识别出共性,创建了 MCP 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内部解决方案随后演变成开源协议,并被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广泛采用和贡献。
AI 加速暴露组织效率瓶颈:

AI 编码工具极大提高了开发速度,但这反过来凸显了产品组织中其他环节的低效(如冗长的对齐会议、决策流程)。

当 AI 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代码时,低效的会议或决策过程阻碍的“生产力损失”被显著放大(从阻碍 1 小时工程工作变成阻碍相当于 4-8 小时的工作)。

这迫使团队重新思考决策和协调方式。虽然 AI 可以辅助会议记录和准备讨论,但目前还不能驱动组织决策。
Agent-to-Agent 交互的未来:

Krieger 指出了 MCP 等协议发展的两个关键方向:

执行操作 (Taking Action): 让模型不仅能理解上下文,还能自主执行任务和流程。

智能体间交互 (Agent-to-Agent): 探索智能体之间如何协作、沟通甚至“雇佣”彼此,形成一种“智能体经济”。

这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身份与辨别 (Identity & Discernment): 如何让模型在不同交互场景中做出恰当的判断(例如,何时可以安全地分享信用卡信息给另一个智能体)。

可审计性 (Auditability): 如何追踪和理解智能体间的复杂交互。
算力分配是核心挑战 (The Compute Conundrum):

计算资源(算力)的分配决策对 AI 实验室至关重要且充满权衡。

实验室必须不断评估:当前算力状况、下一代算力规划、合作伙伴选择。

核心的研发权衡在于:有限的算力是投入在强化学习 (RL)、解决具体客户用例,还是用于下一次大规模预训练 (pre-train)?

成功的产品会消耗大量推理资源,这可能挤占用于研究的算力,形成矛盾。
AI 的可用性鸿沟 (Making AI Accessible):

尽管 AI 能力飞速发展,Krieger 认为当前 AI 产品对大多数新用户来说非常难用。

如何让 AI 像 Instagram 那样提供直观的首次用户体验(例如,“打开应用就知道该做什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弥合模型能力与用户实际有效使用之间的差距,是 Krieger 非常关注的问题。
AI 使用的常态化 (Normalization of AI Usage):

即使在 Anthropic 内部,AI 的使用也在经历社会态度的转变。

例如,在绩效评估季,员工公开使用 AI 工具来撰写初稿草稿。

这种公开使用有助于打破使用 AI 的“污名化”,类似于早期 Midjourney 的使用情况。

社会如何学习将 AI 融入工作流程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Anthropic 的未来方向:

Anthropic 的重点是让模型能够长时间工作(“work for hours at a time”)。

这需要开发关键能力:

记忆 (Memory): 模型需要记住上下文和历史交互。

高级工具使用 (Advanced Tool Use): 更复杂地调用和执行外部工具。

组织自引导 (Organizational Self-Onboarding): 模型能自主适应和融入组织的工作流程。

Krieger 强调了 AI 发展的惊人速度(例如,发布仅几个月的 Claude 3 已被视为“旧”模型)。

总结:

Mike Krieger 的谈话核心在于强调 AI 产品开发需要根本性的思维转变——拥抱不确定性,贴近模型能力进行自下而上的创新。他通过 MCP 和 Artifacts 的案例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成功。同时,他指出了 AI 带来的组织挑战(暴露低效)、技术前沿(智能体交互)、核心资源瓶颈(算力分配)以及关键的用户体验问题(可用性)。最后,他描绘了 Anthropic 致力于让 AI 成为能长时间、自主工作的强大助手的愿景,并承认整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他的见解为理解领先 AI 公司如何平衡研究、产品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产品开发需要“自下而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