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日本这次不跪了?
作者:微信文章话说2025年7月初啊,美国总统特朗普杀了个回马枪,一纸通知甩给日本等14个国家:8月1号起,统统给我交25%的关税!这消息像颗炸弹,把东京政坛震得够呛。可谁都没想到,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反应,那是相当的硬气。7月9号,他跑到千叶县街头,不是去安抚民心,而是扯着嗓子对选民喊话:关税谈判是“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咱“怎么能忍受被对方看扁!”这话从向来对美国客客气气的日本首相嘴里说出来,味儿可就变了。
自民党的大佬小野寺五典更狠,直接骂特朗普“欺人太甚”、“手段极其恶劣”。日本这次,腰杆子似乎挺得比以往都直。这就怪了,日本不是一直是美国的“小弟”吗?怎么这次就敢跟山姆大叔拍桌子了?这事儿啊,得掰开揉碎了看,根子就在日本国内那几股拧巴的势力上。
这其中主要有三股力量。
第一股力量,就是日本的“土皇帝”——农协。 这帮人能量大得吓人。您别看日本农业GDP就那么一小撮,可农协手里攥着近500万农户的选票,在参议院选举里那是呼风唤雨。为啥?因为日本选票是按选区算的,农村选区人少但席位多,农协一声令下,让谁上谁就能上。特朗普逼日本敞开大门买美国便宜的牛肉、牛奶,这不要了农协的亲命吗?农协靠着778%的大米关税、360%的黄油关税,把日本农产品价格顶得老高,他们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要是关税一降,他们这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农协是死扛到底,石破茂在千叶县(那可是农业重地)喊“保护该保护的”,就是说给他们听的。这保护的不是日本农业,是农协的金饭碗和他们操控选票的权力!
第二股力量,是日本的大财阀们,特别是汽车和半导体这些出口大户。 他们组了个叫“经团联”的团体。美国这25%的关税真要砸下来,丰田、本田这些造车的巨头,一年得白扔2.4万亿日元,索尼的PS6生产线也得赶紧往越南跑。更狠的是,美国这次还盯上了日本的看家本领——半导体材料,像光刻胶这种玩意儿,全球近九成都得靠日本。经团联会长十仓雅和也不是吃素的,他放话:美国再逼,日本就断供光刻胶和稀土,看谁先撑不住!这群财神爷,虽然也怕和美国彻底闹翻,但眼下是逼着政府去顶住。
第三股力量,就是地方上的“诸侯”和想上位捞一把的在野党。 像爱知县(丰田老家)、新潟县(越光米产地)这些地方官,急得跳脚。关税一来,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他们的乌纱帽还戴得稳吗?大阪市长松井一郎更绝,直接绕过东京找韩国、找美国加州搞“地方外交”,想自己找活路。在野党比如日本维新会、立宪民主党,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整天骂自民党“卖国”,巴不得石破茂政府顶不住,他们好收割一波“爱国票”。这三股力量,农协是死守阵地,财阀和地方是想扛住争取谈判空间,在野党是煽风点火,一起把石破茂架到了杠头上。
光有国内硬气还不行,外头环境也不省心。韩国一看美国来势汹汹,脚底抹油,先跟美国谈了个“芯片换豁免”,把三星给保了。欧盟那边也跟美国在钢铝税上和解了。这一下子,日本在国际上就显得有点孤立。更糟心的是,特朗普那封信里还夹着私货:日本要是敢加关税报复,美国就再加!但同时他又抛了个甜枣:如果日本“开放市场”,关税可以谈。这明摆着是“大棒加胡萝卜”,就看日本能不能扛住第一波大棒了。
那日本能一直这么硬下去吗?说实话,悬!为啥?因为时间不等人,代价太大。8月1号这个大限眼瞅着就到了。真到那天,25%的汽车关税砸下来,丰田本田肉疼,日元已经像坐滑梯一样跌到了1美元兑180日元(创了34年新低),老百姓买东西更贵了。财阀经团联虽然放狠话,但7月10号他们就急吼吼地找石破茂,暗示“差不多得了”,丰田甚至放风要削减在美国的投资,这就是变相给政府施压,让快点谈妥。而农协那边,死咬着大米关税778%坚决不降。石破茂政府夹在中间,就像走钢丝。
所以啊,最大的可能(十有六七),是双方在最后关头各退一步,找个台阶下:
美国:可能在汽车关税上稍微松点口(比如拖到2026年再征),对光刻胶这类要命的东西暂时放一马。
日本:得捏着鼻子多买点美国牛肉(比如每年多买几万吨),在芯片产业补贴上让点步,还得承诺买美国几百亿的页岩气。
农协的基本盘(高得离谱的大米关税)可能会保住,但其他农产品(牛肉)的进口量估计得增加。代价就是,日本在更核心的领域,像半导体产业,可能被美国进一步掐住脖子,比如台积电在日本的工厂,美资话语权会更大。
所以说,日本这次喊“不跪了”,看着硬气,骨子里却是深深的无奈和被逼出来的倔强。农协要保自己的金库和票仓,财阀要保工厂和市场,政客要保位子和选票,地方要保饭碗,在野党等着捡便宜。几股力量推着日本政府,在8月1日的大限来临前,对着美国吼了一嗓子。但硬气归硬气,钱包受不了,盟友靠不住,内部也快顶不住了。这更像是绝境中的一次奋力挣扎,想争个稍微体面点的“跪姿”——少跪一点,跪慢一点。石破茂那句“战斗”,更像是对国内愤怒情绪的一次集中宣泄。这场“战斗”的结局,大概率不是日本的胜利宣言,而是一份带着苦涩的妥协备忘录。日本这次确实没像过去那样直接“跪下”,但它最终恐怕还是得“蹲下”,才能勉强稳住阵脚。至于能不能真正站起来?那还得看未来这场大国博弈的牌,会怎么洗下去。
老铁们都看到这里了,别忘了顺手点个赞和关注哦,谢谢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