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7-11 08:04

关税战下的迂回术:墨西哥工厂成中美博弈新支点

作者:微信文章
当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32.5%的复合关税时,一家江苏电池企业的新莱昂州工厂正将电芯运往得克萨斯州;当特朗普威胁对墨西哥进口车加征200%关税时,特斯拉悄然在蒙特雷买下17910亩土地。在这场中美贸易博弈的棋盘上,墨西哥已从边缘地带跃升为决定胜负的战略支点。

一、关税高压下的制造链大迁徙

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升至145%的历史峰值,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综合税率达58.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USMCA协定,墨西哥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关税率为零。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催生了制造业的“墨西歌转移潮”:

• 比亚迪2024年在墨西哥销售突破4万辆新能源车,经销商网络扩张至50家,计划2025年实现8万辆销售目标,其本地化策略使终端价格降低18%-20%。

• 特斯拉墨西哥工厂规划产能达200万辆,是上海工厂的2.85倍,但建设进程因特朗普关税威胁受阻。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多次约谈马斯克,试图重启这一价值50亿美元的项目。



二、墨西哥的“政策磁铁”效应

墨西哥政府精心设计的政策工具箱,正成为中国企业规避关税的“防空洞”:

1. 税收杠杆战略
- IMMEX保税计划:允许免税进口原材料,出口后退还16%增值税
- 北部边境州企业所得税降至15%(标准税率30%)
- 电动汽车设备投资享受91%税收抵免,直接改写成本方程

2. USMCA原产地规则博弈
协定要求汽车75%零部件在北美生产,且40%需由时薪16美元以上工人制造。中国企业的破解之道是:
- 宁德时代与华雷斯市工厂合作,实现电池包墨西哥增值61%
- 浙江供应商采用“中国电芯+墨西哥Pack”模式,完美满足原产地认证

三、中国车企的墨西哥方程式

比亚迪的“本地化渗透”策略:
2023年进入墨西哥市场后,针对当地推出低价混动车型,经销商网络三年扩张10倍。其成功关键在于将墨西哥定位为“次级消费市场”而非单纯生产基地,2024年销量达4.1万辆。

特斯拉的“土地储备”战术:
尽管工厂建设暂停,特斯拉仍通过关联公司Ecological Project Mario购入17910亩土地,耗资9870万美元。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为未来产能扩张埋下伏笔。



四、暗流涌动的三重挑战

1. 电力短缺危机
2024年墨西哥大规模停电波及12个州,工业用电缺口达4.3GW。新莱昂州电池工厂因电压不稳被迫启用柴油发电机,生产成本骤增30%。

2. 劳动力瓶颈
墨西哥76%汽车雇主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特斯拉供应商为焊工支付溢价50%的薪资。培训一名合格电池产线技工需18个月周期,远水难解近渴。

3. 关税政策变数
特朗普放风对墨西哥进口车征200%关税,导致2025年一季度墨电动汽车项目投资额暴跌97.4%至7860万美元。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使项目融资成本增加2-3个百分点。

五、地缘政治平衡术

面对美国压力,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谢恩鲍姆实施双轨策略:

• 对外谈判:经济部长埃布拉德6月6日正式向美申请钢铁关税豁免,强调“贸易政策需要互惠性”。

• 对内替代:启动“Mexico计划”推动零部件国产化,要求中企采购本地原材料比例≥15%可获5%所得税抵免。

结语:新制造三角的诞生

当浙江的电池材料经太平洋运抵曼萨尼约港,在蒙特雷组装成模组,最终通过美墨边境进入得州超级工厂——这条“中国原料-墨西哥增值-美国市场”的产业链,正重塑北美制造业地理。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坦言:“我们不是简单的中转站,而是价值创造的催化剂”。

对中国企业而言,墨西哥布局已超越单纯的关税规避,进化为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的核心环节。正如比亚迪墨西分公司总经理所揭示的战略本质:“在墨西哥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将中国效率与北美规则熔铸为新物种”。

# 读者讨论话题 #

在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车企全球化路径应选择“墨西哥跳板”还是“东盟突围”?欢迎分享行业观察与战略思考!
往期回顾欧洲能源工厂落子匈牙利:蔚来换电站的全球野望售后革命:2800个海外网点如何撑起中国品牌口碑?技术换市场:小鹏大众合作揭开中国车企“隐形出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战下的迂回术:墨西哥工厂成中美博弈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