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传“声”韵——GE医疗“一带一路”合作书写超声交流新篇章
作者:微信文章特别提示:以下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览
2025年小暑节气前后,“一带一路”的夏风掠过红河与漓江,一场跨越山海的医学对话悄然启幕。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超声专家与越南超声医学会(VSUM)的同行在“云端”相聚,当“超声造影”等专业术语在屏幕间流转,我们忽然明白:医学的边界,从来不是国界线;技术的温度,在于解决真实的需求。这,正是GE医疗AVS超声“一带一路”合作启航的意义——以中国经验为桥,让超声“声”韵在中越大地共鸣。
前不久的某日,越南超声医学会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网课”正在进行。屏幕这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杨红教授团队(杨红教授、吴玉泉博士、白秀梅博士)早已调试好设备;屏幕那头,越南的超声医生们带着笔记本、笔和满脑子问题,等待着这场“中国经验”的分享。
这是GE医疗AVS超声团队“一带一路”合作的实质性落地——首次联动中国专家,为越南医生带来高质量的超声造影课程。从超声造影的工作流程和病人准备、超声造影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超声造影联合融合导航在早期肝细胞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到超声造影在肝脏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专家们不仅详细解答了越南医生的每一个提问,更用GE医疗超声设备的临床案例,直观展示了“中国方案”的实用性与领先性。
研讨结束时,越南同仁发来的感谢信里写着:“这场跨越屏幕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超声技术在基层落地的更多可能。”这或许就是对“首课”最好的注解——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共鸣。
为什么选择“超声造影”作为培训核心?答案藏在越南的“医疗地图”里。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Globocan)统计,目前肝癌已超越肺癌成为越南最高发的癌症,每年记录病例近26,500例,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4.5%。其中90%为肝细胞癌(HCC)1。但基层医院肝癌筛查与诊疗面临“设备贵、操作难、资源少”的困境。
数据/资料来源:
1.https://vietnamnet.vn/en/liver-cancer-is-the-leading-cause-of-cancer-related-deaths-in-vietnam-2338541.html#:~:text=Liver%20cancer%20is%20the%20leading%20cause%20of%20cancer%2Drelated%20deaths%20in%20Vietnam
超声造影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解决这一医疗困境的关键技术:它不仅经济高效、无辐射,可重复用于术前诊断、术中评估及术后随访,更在肝脏微小病灶识别和鉴别诊断中展现出卓越的精准性。其操作便捷、适应性广的特点,能有效覆盖基层医疗场景,为肝癌早筛和动态监测提供普适性解决方案。
正如培训中反复强调的:“技术要适配场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些“中国经验”,正是为越南医疗场景量身定制的“解题密钥”。
研讨活动结束后,越南医生的反馈像雪片一样涌来:“原来超声造影可以这样用!”“超声造影在基层推广的可行性,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期待后续持续交流,共同成长。” ……
这不是简单的“好评”,而是合作的起点。正如GE医疗一直强调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而是让技术‘走出去’、需求‘走进来’的双向奔赴。”当越南医生用中国专家教的方法完成第一例超声造影检查,当基层医院因先进技术普及而多了一个肝癌早筛的病例,当多学科协作(MDT)因超声技术的串联而更高效——这些“小变化”,终将汇聚成“大改变”。
此次合作,开创了GE医疗AVS超声“一带一路”应用合作的先河。未来将围绕更多疾病精准诊疗方向推出课程,让“普惠化筛查”在越南基层医院从理念变为现实。
GE医疗AVS超声“一带一路”的航船已经启航,它载着超声设备与技术,还有中国医疗人的初心——用技术连接世界,用合作守护健康。
从“云端”首课到未来共建
从技术培训到生态共享
GE医疗AVS超声“一带一路”的合作
始于超声,不止于超声
当越南的超声医生用“中国经验”为患者诊断,当中国的专家因越南的需求优化技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医学交流,更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毕竟,医学的终极目标,从来都是“健康共享”;而“一带一路”的意义,也正在于——让每一声“超声”,都能跨越山海,抵达需要它的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