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7-10 01:23

AI的时代,最可怕最具威胁的一种人

作者:微信文章



在工作与生活中,最具威胁的人是哪种人?

不是那些手握权力与资源的大佬,也不是那些履历光鲜、光环加持的精英。真正最具威胁的人,是骨子里坚信“任何难题都能被我破解”的那类人。

请留意,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和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因为这种信念,足以带他们去到任何渴望到达的远方。

如今,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解题工具”——人工智能已经到来。当大多数人还在讨论AI是带来失业的威胁,还是提高效率的帮手时,那种“万事皆可解”的人,就好像获得了福音,早已将AI视为自己身体和意志的延伸。

他们是AI时代最可怕最具威胁的人。

而在AI的时代,一个人要么被威胁,要么成为威胁,这次真的没有中间地带。

这里的“威胁”,并非指恶意或伤害,而是一种令人敬畏的、颠覆性的力量。他们是现狀的破坏者,是安逸的终结者,是标准的重塑者。

他们用AI武装自己的行动,让所有满足于“不可能”、“做不到”、“没办法”的“AI难民”们,感到芒刺在背。他们用结果证明,你眼中的技术壁垒和资源鸿沟,只是他们新冒险的起点。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这股在新世界中涌动的、最可怕的威胁力量,我们可以称之为“高能动性”(High-Agency)。它根植于一种独特的认知系统,呈现为一套强悍的行动模式,并最终在AI的催化下,释放出重塑周遭生态的巨大能量。

相关阅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已经这么大了?




“能动性”这个词,正在成为我们理解这个新时代的关键分野。

它不是指AI程序里那些听从指令的AI“代理”(Agent),恰恰相反,它描述的是一种深刻的人类特质。

高能动性的人是这样的:他们充满好奇心,带有一种“反叛”的性格,能够挑战现状,并坚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然后,他们真的去动手改变。

简单来说,高能动性是一种“不等待许可,主动把事情搞定”的内在驱动力。

这些人看到一个问题,第一反应不是“这该由谁来负责?”,也不是“我没有相关的技能和资源”,而是“我能做点什么来解决它?”。

他们有一种信念,就像彼得·蒂尔的导师勒内·吉拉尔所言:“你可以触碰生活,然后会有东西从另一边冒出来。”他们拒绝被动接受现实,而是主动与之互动,并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在AI出现之前,这些高能动性的人虽然一直存在,但他们的能量常常被现实所束缚。一个绝妙的商业点子,可能因为创始人不懂编程、不会设计、没有启动资金而搁浅。

从想法到原型,可能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学习专业技能,或者花费巨额资金去雇佣一个专业团队。

专业化,是一道高耸的壁垒,也是一种隐形的垄断。而A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AI没有平权信息,互联网早已完成了这件事,AI正在平权“创造本身”。智能的成本,从“我要花20万请一个工程师”,变成了“每月只需花200元(充值AI)。”

高能动性者利用AI,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一个“全栈团队”,这导致了组织的结构性转变,和令人震撼的生产效益。

OpenAI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在2023年曾预言:“很快就会出现一人运营的十亿美元公司。”在当时,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两年后,我们正目睹预言逐渐成为现实。

· Midjourney,这家引领了AI生图浪潮的公司,年收入高达5亿美元,而员工仅有40人。

· Henri Shi,一位创业者,正在公开挑战奥特曼的预言,实现了平均每名员工创造280万美元的收入,这个数字与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持平。

· 两个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没有融资,没有投资人,开发了一款结合间隔重复法和AI抽认卡的备考应用,如今拥有超过400万用户,年收入数百万美元。

这些不再是反常的个例,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在这些公司里,职业的界限开始模糊。产品经理可以构建财务模型,设计师可以撰写营销文案。

一个理发店老板,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为自己的店铺创建一个定制化的预约系统;一个餐馆老板,可以构建一个动态的库存管理和定价工具。

这些人一直都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动力。区别在于,现在,他们有了能将想法变为现实的“魔法棒”。




当高能动性与AI结合,一幅全新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图景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在三个层面,他们会带来根本性的颠覆。

相关阅读:无限杠杆的时代,最值得all in 的赛道



一、

信念内核:从“认知重构”到“现实重塑”

一切的起点,源于心智模式的根本差异。高能动性的人,他们大脑的底层操作系统,早已被重新编码。他们完成了对“问题”这个概念的彻底认知重构。

在多数人的世界里,“问题”常常与负面情绪挂钩:它是阻碍、是麻烦、是失败的预兆。当面对AI可能带来的冲击时,本能反应是防御性的:AI会抢我的饭碗吗?我学的技能会过时吗?

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外部控制点”,即感觉自己的命运被外部因素(比如AI技术的发展)所主宰。

然而,在高能动性的人的世界里,截然相反。

他们拥有强大的“内部控制点”,坚信自己才是局面的掌控者。因此,无论是AI还是任何其他挑战,在他们的认知词典里,都被重新定义为:

· 一个待解的谜题: AI不是威胁,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而有趣的谜题。它激发的是好奇心,而非恐惧。“我该如何利用这个工具来完成以前做不到的事?”

· 一次学习的机会: 掌握AI,意味着学习新的交互方式、新的工作流程。问题本身就是最佳的导师,而AI的出现,是这个时代最慷慨的一次“知识馈赠”。

· 一个通往更优解的信号: 现有工作流程之所以能被AI优化,恰恰说明它有巨大的改进空间。AI的出现,不是对个人价值的否定,而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升维的邀请函。

这种认知上的重构,其力量是核弹级的。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培养,因此AI带来的挑战,都成了成长的养分。

当一个人不再将“我不会编程”视为终点,而是将其视为“如何用自然语言让AI帮我实现编程”的起点时,他的行动可能性就被无限放大了。

这正是高能动性者拥抱AI的底层逻辑。他们不是看不见困难,而是拒绝被困难定义。他们的大脑如同一个高效的筛选器,自动过滤掉消极的情绪噪音,直接进入“如何用”(How)的执行层面。

这种从认知层面发起的革命,最终会投射到现实世界。因为当你坚信AI是你的杠杆而非对手时,你的潜意识和全部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去寻找那些能让你成功的用法和资源。

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此不同。这便是从“认知重构”到“现实重塑”的跃迁之路。

相关阅读:忘掉阶层固化,一场新的“大分流”已然降临



二、

行动闭环:从“无限游戏”到“AI加持的迭代进化”

如果说认知重构是内在的“心法”,那么高能动性者的行动模式,就是与之匹配的、在AI时代被极致放大的“打法”。

他们深谙,信念若无行动,只是廉价的自我安慰。他们的行动哲学,是参与一场由AI超级加速的“无限游戏”。

管理思想家西蒙·斯涅克提出,有限游戏以“获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让游戏继续下去”为目的。那些抱怨AI、逃避挑战的人,正是在用“有限游戏”的思维玩一场“无限游戏”。他们渴望一次性地“学会”AI,一旦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输了”,然后心灰意冷地退出。

而高能动性者,则把与AI共舞看作无限游戏中的一个新篇章。他们追求的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掌握”,而是“持续的迭代进化”。

他们的行动闭环,在AI的加持下变得空前高效:

1、快速建立假设: 面对问题,他们不会陷入无休止的分析,而是快速提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也许我可以用AI生成一些营销文案初稿。”

2、最小可行性试错: 他们会设计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实验来验证假设。在过去,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现在,打开ChatGPT或任何一款AI工具,几分钟内就能得到几十个版本的文案。这就是AI时代的“最小可行性测试”,成本趋近于零。

3、坦然拥抱回馈: 实验结果,无论好坏,都是宝贵的回馈。AI生成的代码有Bug?很好,这让他学会了如何更精准地提问。AI设计的图片不合心意?没问题,这让他理解了AI审美和人类审美的差异。失败不是能力的否定,而只是对特定提示词的证伪。

4、敏捷调整路线: 根据回馈,他们迅速修正自己的假设和行动方案,然后立即进入下一个“假设-试错-回馈”的循环。这个循环的速度,因为AI的介入,从过去的以“天”或“周”为单位,缩短到了以“分钟”为单位。

这个由AI驱动的超高速闭环,让他们像一个精密的、实时在线更新的机器学习模型,不断地从与AI的互动中学习,自我优化。

我们正在目睹这种模式的巨大威力:

一个最生动的故事来自18岁的纽约高中毕业生Zachary Yadegari。他被所有常春藤盟校和斯坦福大学拒绝。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洞察和AI工具,开发了一款名为Cal AI的应用程序——用手机对准食物拍照,就能估算出卡路里。这款应用,如今的下载量已超过六百万次。

这个故事极具象征意义。当顶尖学府还在用传统的标准衡量一个学生时,Yadegari已经利用新时代的工具,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并获得了市场的直接认可。

他的成功,与他的高中毕业证无关,只与他的能动性有关。

在AI的时代,你不再需要成为专家,因为你可以用这些工具实现同样的目标。不再需要雇佣专业人士,你可以自己动手,用更抽象的方式工作。

高能动性人士不害怕犯错,因为AI让试错的成本变得微不足道。他们不追求完美,因为他们知道完美是无数次迭代的终点,而不是起点。

这种“无限游戏”的心态和“迭代进化”的行动力,赋予了他们在AI时代惊人的韧性和创造力。

相关阅读:白领工作正被AI血洗,CEO们建言:“准备打零工吧!”



三、


AI时代的引力场:从“个体崛起”到“定义文化”

当一个具备“认知重构”能力和“AI迭代”模式的高能动性者出现时,他的影响绝不限于自身。他会像一个恒星,在AI时代产生全新的、更强大的引力场,深刻地改变周遭的生态。

首先,他们是新标准和新文化的定义者。 当团队中所有人都认为某个任务需要一周时间时,那个高能动性者可能已经用半天时间,借助AI完成了80%的工作。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旧有工作效率和流程的无情“威胁”。他会不自觉地提高整个团队对“什么是可能”的认知标准。

久而久之,整个团队的文化会从“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转向“他是如何利用AI做到的?”

其次,他们创造了新时代的心理安全感。 因为他们对AI辅助下失败的容忍度极高(只是“数据反馈”),这会鼓励团队成员更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不怕因为提出用AI解决问题的“疯狂想法”而被嘲笑。一个允许犯错、鼓励用新工具试错的场域,正是催生伟大的创新土壤。

最重要的是,他们正在瓦解“文凭主义”,重塑价值标准。 AI+高能动性,就是“文凭主义”的终结。

当一个理发店老板都能用AI为自己构建预约系统时,对“专业程序员”的依赖就在降低。当一个设计师能用AI完成基础的财务建模时,对“专业金融分析师”的垄断就被打破。

而且,他们的成功,本身就是对周围生态的赋能。他们会开源自己的工具,分享自己的工作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威胁”,最终会转化为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跃迁。

相关阅读:AI时代的年轻人,欢迎来到人生的第一场豪赌




请成为那个“具备威胁”的AI玩家

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观坍缩的奇点。过去我们赖以生存的许多规则——学历、资历、专业壁垒——正在被重塑。

整个世界,似乎可以被简化为一个比特:要么有能动性,要么没有。

而那种骨子里坚信“任何难题都能被我破解”的高能动性者,在AI时代,的确是我们最可怕又可敬的对手和榜样。

好消息是:高能动性,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心态。这种信念和与之匹配的行动力,是一种可以刻意练习和培养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

在AI的浪潮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选择。

我们曾视为理所当然的限制——“我没有这个学历”、“我不是这个专业”、“我没有学过编程”、“我需要等领导批准”……这些,在AI时代,都不再是阻碍我们创造的绝对障碍。

最困难的部分,往往在于相信我们拥有纵身一跃的自由。

所以,请审视你的内心。当机会与挑战并存,当旧世界的地图不再可靠,当创造的权杖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交到每个人手中时,你会如何选择?

选择权,在你手中。是成为被“威胁”的人,还是成为那个“具备威胁”的人?这一次,真的没有中间地带。【懂】






欢迎订阅不懂经知识星球,星球新开主题专栏,个人IP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经叔将基于多年的品牌策划和广告营销从业经验,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信息论的前沿理论,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定义个人IP。我是不懂经的经叔,国内最早翻译介绍了纳瓦尔的《如何不靠运气获得财务自由》,以及影响了纳瓦尔、中本聪、马斯克等大佬的《主权个人》。不懂经知识星球,众多百万粉丝大V、千万及亿万富翁订阅。专注分享一人企业、一人创投主题,关键词:AI、IP、创投、科技及商业前沿的高杠杆内容。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Pg6gnEwbFXq28tTtxiaHvqnJMQD2UomyfOjQ5Zu3twLoukxmUqyzrQRph82TzMtvf8NXvFSBH93RBU6ALchpm2A/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watermark=1&tp=webp

尖峰报告:AI、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的末日预言如果我现在25岁,我会 All In干这两个方向
未来的硬通货食物链:代码=数据=信息=内容=流量=注意力=货币=资本
一块钱顶100万:光速下的通胀与传统经济学的崩塌
15秒成为有钱人:美国版《挖呀挖》及它们共同的成功法则
万字重磅:未来10年财富游戏的金律与金线
马斯克最新荐文:为什么文化会赢?(深度认知战争、科技乃至自媒体)


         愈懂愈自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的时代,最可怕最具威胁的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