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得】AI育人
作者:微信文章今天继续分享此前参加的“融合创新·共筑AI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首届“AI全学段教育新生态论坛”中“AI素养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分论坛的相关内容。
来自北京大学的窦尔翔教授围绕《学职融合:目标、制度与政策建议》话题,谈到了学校如何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在他看来“学职融通有三大目标。目标一是自然人双份生产力最大化,目标二是生成连链,确保自然人终身生产力最大化,目标三是破卷成链,学职融合,确保产业生命链价值最大化。那什么样的制度能确保学职融合?第三方平台制度。学职链中的合作秩序问题可以通过多层制度来进行解决,可以采用政府战略委托时长监管代理人,也可以通过战略促进教育进口替代工具。”
电子科技大学李滚教授带来《关于AI赋能立德树人,全学段全域资源协同共享的粗浅思考》的专题分享。李校长认为“关于教育,资源包括教学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队伍。教育最重要的是人,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不要把机器当奴隶,不要把人当机器。创新的两个维度,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坚持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学生全面发展。”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赵启军教授分享《多元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驱动的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探索》。讲座中,李教授谈到“人工智能与国家战略与人工智能发展史。智能时代对人才有了更多的不一样的要求,AI带来的改变,从博闻强记到翻空出奇,从眼见为实到眼见未必真,是助手还是枪手?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需要培养AI时代具有数字素养的未来‘原住公民’,注重创造、批判、沟通等‘软技能’的培养,将AI、MI技能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通用素养。人工智能的‘三重’应用能力包括“能用、会用、善用”。”
三位教授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视角,阐释了AI育人的方式方法、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引领,如何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实际进行应用,值得好好琢磨和消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