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新关税
作者:微信文章7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连续19个月站上3.2万亿美元大关,也是连续6个月出现环比回升。
黄金储备方面,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同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6月末黄金储备为7390万盎司(约2298.55吨),环比增加7万盎司(约2.18吨),2025年5月末为7383万盎司。
图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今年前6个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连续增长。今年前6个月,我国外汇储备分别增加66.79亿美元、182亿美元、134.41亿美元、410亿美元、36亿美元和322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5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金价高位震荡引多空分歧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掀起“购金热”。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244吨,虽较上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仍属于近三年同期购金量的常态水平。
不过,5月份全球黄金ETF需求转负,流动性虽环比下降,但年初至今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市场分析认为,关税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不少投资者正在等待关税形势明朗化,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黄金市场维持震荡格局,多空力量正围绕关键价位展开激烈争夺。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政府将于当地时间7月7日中午12时起公布与贸易伙伴的关税信函或关税协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7月6日表示,总统特朗普本周将向贸易伙伴发送信函,告知美方计划征收的关税税率,对于那些在8月1日前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关税税率将恢复到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水平。外媒解读称,贝森特这番表态暗示美方默许7月9日的关税谈判最后期限延后数周。
美联储可能会继续推迟降息,这对黄金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不过,金价的主要支撑首先来自波动的美国政策,这正在侵蚀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并提振黄金的避险需求。
本周四,美联储将公布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此前美联储“按兵不动”,连续四次会议宣布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根据美联储观察工具的预测,美联储在7月29日至30日的会议上几乎没有降息的可能性,而9月降息的概率超过95%。渣打暂时维持今年第三季度降息25个基点的看法。
另据最新黄金调查,业内专家对黄金近期前景持观望态度,散户投资者则加强了看多倾向,汇丰银行更是将2025年的黄金均价预测值从每盎司3015美元上调至每盎司3215美元;而花旗明确看空走势,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黄金价格或将回落至每盎司2500至2700美元。花旗看空黄金的核心逻辑有以下四点:一是伴随美联储降息改善经济预期,以及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将促使政策转向“亲增长”,关税谈判可能阶段性缓和,2026年美国经济有望“软着陆”,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将显著降温,金价将由此承压。二是尽管美联储2025年或实施三次降息,但当前金价已充分反映市场乐观预期,甚至存在过度定价,降息政策落地后黄金上涨动力将减弱。三是当前居民黄金多头头寸已达半个世纪峰值,花旗认为,这种“超配”状态难以持续,一旦风险偏好回升,购买力下降将导致后续金价出现回调风险。最后,花旗认为2026年美元可能反弹,从而导致金价承压。背后的原因是美联储降息节奏慢于欧日央行,这将导致美债收益率具有利差优势,吸引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以及中期选举后美国财政赤字扩张压力会减轻,关税政策的“惊爆效应”消退,市场对美元信用的担忧将缓解。
7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提问,金砖国家峰会将于今天闭幕,昨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金砖国家推行反美政策,并威胁对其成员国加征10%的新关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金砖机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任何国家。关于加征关税,中方已经多次阐明了立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发布会相关报道
特朗普称将与中方就可能收购TikTok进行磋商 外交部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7月7日例行记者会。
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在本周与中国讨论涉TikTok交易。他说,“我们基本上达成了协议,我们认为我们可能需要得到中国的批准”。外交部能否介绍关于这一交易的最新进展?
毛宁对此表示,关于涉TikTok问题,中方已经多次阐明了原则立场。
外交部回应对欧盟白兰地关税问题:相信中欧能协商解决具体经贸问题
7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7月4日,中国宣布已有34家(欧盟)白兰地生产商同意设定最低价格,以避免加征关税,但其他公司仍将面临关税。马克龙总统称此举是解决争端的积极一步。请问中方是否同意这一措施是进一步谈判的第一步?然后接下来可能会有哪一些举措?
毛宁表示,这个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了解。作为原则,我们希望并相信中欧能够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具体的经贸问题。
欧盟推迟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 外交部回应
7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路透社记者提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推迟了本月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的计划。报道称,欧盟表示,除非中国承诺加大力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否则欧盟不会希望这份联合声明提前签署。中欧将在本月举行峰会,中国是否也在考虑做出更多气候承诺?
毛宁表示,具体的问题建议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始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过去1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增加至17.9%,碳排放强度下降了超过34%。我们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为绿色转型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欧方提出气候变化为对华重要合作方向 外交部:绿色是中欧合作的鲜明底色
7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王毅外长访欧期间,气候变化成为欧方提出的对华合作重要方向,中方对此有何回应?中方对同欧方合作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持何看法?
毛宁表示,气候变化关系到每个国家、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命运,各国都应当为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努力。中国在调整自身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发展的同时,同各国密切协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是中欧合作的鲜明底色,中欧双方都积极支持推进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大亚湾核电站、希腊色雷斯风电场、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等项目,都是中欧绿色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中国是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我们愿同欧方一道坚持多边主义和《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