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训】用SOLO理论导航分层教学,以AI技术赋能作业设计——《教学高手:AI时代怎么教》读书心得
作者:微信文章用SOLO理论导航分层教学,以AI技术赋能作业设计
——《教学高手:AI时代怎么教》读书心得
荆州市沙市红星路小学申怡冰
《教学高手:AI时代怎么教》这本书出版于2025年2月,是一本非常“新鲜”的AI教学书籍,两位作者直面AI教育应用的痛点,在这本书中详细探讨了AI在教师备课、学习评估等诸多方面的种种可能,从想法出发,到具体指令,再到实际运用,非常实际地解决了一些我在AI使用中的一些痛点与困惑。尤其是第三章3.6节,发现“SOLO分类理论”简直就是我课题研究中分层作业的“导航仪”!怎么精准判断每个孩子的思维水平?怎么高效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怎么动态调整作业难度?结合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来聊聊我们教师怎么用AI设计出既“有嚼劲”又“可生长”的分层作业。
一、SOLO理论:分层教学的导航仪
SOLO理论把孩子的学习水平分成了五个层次,简单来说就像打游戏升级:
1. 新手村(前结构):知识点像乱放的积木,做题全靠蒙。
2. 单点突破(单点结构):能用一个知识点解题。
3. 多点开花(多点结构):会用几个知识点,但不会串联。
4. 连点成线(关联结构):能把知识串起来用。
5. 创意大师(抽象拓展):能自己设计问题甚至发明新方法。
根据此理论我得到的关键启发是作业设计不能“一刀切”!得先摸清孩子现在卡在哪个阶段,再搭梯子帮他们往上爬。
二、智慧工具:数据分层的方向盘
传统分层靠经验,AI能靠数据说话。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经验或考试成绩分层,存在以下不足:
1、主观性强:依赖教师个人判断,易受近期表现干扰(如某次考试失误被误判);
2、静态分层:难以实时追踪学生思维发展,分层调整滞后;
3、标签化风险:学生被固定分组,可能挫伤学习积极性。
借助AI工具,可将SOLO分层与常态教学深度融合。使用小猿口算、蜜蜂家校等AI作业平台,通过学生答题数据(如正确率、解题时长)自动划分SOLO层级,使用软件的学情分析还可以定期生成SOLO层级报告,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调整分组。
AI分层后,教师需结合课堂观察补充定性评价,避免纯数据偏差,确保分层科学且有温度。AI解决“分层效率”,教师专注“分层育人”。
三、清晰指令:AI赋能的指示灯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即便了解了solo分类理论,并且有改变作业的意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往往我们给AI工具发送了指令,但是它给我们的东西总是差强人意,在《教学高手》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模板。
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己实践所得,浅总结了以下6点关于指令编辑的方法技巧:
1、背景:提供相关背景
2、角色:指定AI身份。
3、要求:具体步骤。
4、风格:语言风格。
5、个性化:定制需求。
6、示例:给出范例。
在AI给出回复后,还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不断优化,还可以达到调教AI工具的作用,你会发现你的AI工具好像更符合你的“口味”了。
四、实践案例:六年级课堂上的“分层实验”
这学期我在“比例”单元进行了分层作业设计,按照书中的模板给AI工具发送指令后,生成了如下作业:
分层作业布置给学生后收获了很积极的反馈,尤其是对于几位“作业困难户”来说,平时统一布置的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总有几题难度较高,导致他们对做作业这件事抱有畏难情绪,经常以空着不做、马虎了事、抄袭来解决作业,或许连作业中的简单题目都没有认真去做。而他们拿到了分层作业的第二题后,松了一大口气,转而就积极地去解决作业了。合适的题目难度、适量的作业量有利于提升他们做作业的动力,继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成绩稳步提升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而对于本身学习能力较强的一部分学生来说,分层作业中的第四题既有基础的练习,也具备思维的发散锻炼,他们觉得作业量减少了,他们不必花费多余的精力在众多基础的题目中,而难度更高、更有挑战性的作业使他们兴致勃勃。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思维的锻炼,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给课题研究的“智慧锦囊”——教师是教学创新的核心引擎
问起AI能否取代教师,《教学高手》中有句话:“能被取代的只是盲目享受AI带来便利的教师。而非那些真正驾驭AI为自己服务的教师。”无论AI技术如何发展,教师的角色始终不可替代。在课题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AI虽然能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资源推荐,但作业设计的温度与深度仍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判断。技术是工具,而教师才是育人方向的引领者,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有温度的教育”吧!
文稿|申怡冰
编辑|雷晓泉
审核|邓 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