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7 04:55

AI出海合规系列(三)| 实现可信AI的五种路径及实践

作者:微信文章


在前两篇中,我们分别探讨了:

1. AI出海合规的底层逻辑AI出海合规系列(一)| AI合规的底层逻辑

2. 构建可信与负责任的AIAI出海合规系列(二)|构建可信与负责任的AI

本篇,我们将深入分析实现AI可信机制 (AI Assurance) 的五种主流路径,帮助AI开发者和使用者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合规方式,真正实现“可信”。



什么是 AI Assurance?

AI Assurance 是指通过独立评估、测试、审计、认证等手段,构建起对 AI 系统在伦理、技术、安全和责任等方面的信任机制。 它既可以通过组织内部,但通常依靠第三方机构来辅助。

它的作用类似于财务审计,使 AI 的可信赖性具有可验证、可衡量、可操作、可审计的标准和手段。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人为信任“背书”。

以下介绍,实现 AI Assurance 的五种路径(含全球实践案例):



强监管型:政府背书与强制审查

通过国家立法和行政命令,对高风险AI进行强制许可、备案、审查。这是最具“公信力”但也是门槛最高的一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涉及公共安全、个人权利、基础设施等高敏场景。

典型实践:

🇪🇺欧盟AI法案(EU AI Act):

• 高风险AI系统必须在投放市场前完成强制性合格评定,内容涵盖数据质量、文档追溯、可解释性、人类监督等。

• 对通用AI模型(GPT)也制定了自我评估、风险缓解、事件上报等要求。

• 欧盟委员会已启动多个试点项目,探索合规路径与技术落地标准化流程。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与算法备案制度:

•        要求生成式AI提供者进行安全评估、备案,并对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范。

•        鼓励“安全可控+技术创新”并行,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启动本地化监管机制和备案试点,推动大模型合规化发展。

✅ 优势:权威性强,有法律强制力

❗ 挑战:周期长、成本高、地域局限性



测试主导型:技术验证为核心

以技术手段,验证AI模型在不同维度的性能和安全性,是最具“可量化”特征的路径。适用于需要快速评估系统稳定性与公平性的企业/技术团队。

典型实践:

🇸🇬新加坡 AI Verify 框架:
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等机构联合推出,是全球首个政府推动的AI测试工具集。框架覆盖11项国际公认的治理原则,包括功能测试(准确性、鲁棒性、透明性等)与流程治理(问责机制、人类监督等),并与ISO、NIST等国际标准对接。新加坡:2025升级版人工智能测试框架已有全球多家企业参与试点(如Google、Meta、Alibaba Cloud),并推动形成亚洲区域可信AI合规生态。

✅ 优势:技术路径成熟,适配性强,可量化

❗ 挑战:缺乏法律强制性(通常以倡导型为主)

审计导向型:过程与责任的全面追溯

借助内部或外部专业机构,对AI系统的开发、使用全过程进行系统审查,是当前最受金融、招聘等高敏行业重视的方式之一。审计可涵盖数据源、模型设计、流程治理、伦理评估等。

典型实践:
🇺🇸纽约市144号地方法律:明确要求,任何在招聘、晋升等环节使用自动化就业决策工具的雇主,必须在工具使用前一年内通过独立第三方的偏见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摘要,确保工具不会产生种族、性别等方面的偏见。🇺🇸纽约州AI法案(S011692):在州级层面进一步推动对AI招聘工具的核实与验证,确保其公平合规,防止算法歧视。🇬🇧英国ForHumanity组织:开发了用于AI系统的独立审计标准,目前已形成RAI审计师培训体系与部分实践指南,推动全球RAI审计职业化。

✅ 优势:满足法律强制要求,覆盖面广,适用于高敏行业(如招聘、金融、医疗),灵活程度高

❗ 挑战:专业性强,各国标准尚未统一

                     

认证机制型:第三方权威背书

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国际或行业标准,对AI系统进行体系性评估与证书发放,是当前在跨国合作与品牌信任中最通用的方式。

典型实践:
ISO/IEC 42001:首个面向AI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于2023年底发布,现已在欧亚多国启动组织适配流程,成为技术合规“全球通用语言”。TrustArc AI Compliance Certification:提供基于美国NIST与ISO框架的合规评估体系,适用于中大型企业合规可视化需求。

✅ 优势:具有国际认可度,利于国际市场与招投标

❗ 挑战:偏重管理体系,对具体项目风险评估有限

品牌自律型:道德承诺与透明建设

以组织自身名义发布AI伦理承诺、开源合规工具、报告模型风险,是一种软性但长期效果显著的信任构建机制。

典型实践:
IBM:发布AI伦理白皮书、偏见检测工具集、透明度报告,开源多项可信AI工具。Microsoft:推出 Responsible AI Dashboard,白皮书持续迭代更新,参与IEEE与OECD标准制定。Salesforce:设立AI伦理委员会,定期评估产品伦理风险,推动AI团队跨职能治理。

✅ 优势:灵活主动,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信任

❗ 挑战:缺乏标准约束,需长期投入方见成效

路径对比分析



以上每一种路径都有利弊,适合的项目场景也不同。

例如:

跨国公司预算充足,高度重视合规及品牌形象,可选择“认证+品牌”策略;

创业公司,追求高效、灵活及经济性,可以优先考虑 “测试或审计”方案。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AI项目的合规需求、风险水平、市场目标,灵活选择适配路径,或组合使用多种方式,以实现“合规落地+信任构建+经济适用”的多重效果。

“看得见”的信任

AI不能靠自我声明建立信任,而要通过可验证的机制来支撑可信性,它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力每一种方案和路径都有其利弊,没有所谓的“终极方案”,风险与责任永无止境组织的每一次努力和尝试,都是迈向可信AI的证明,JUST DO IT

行业需要共同建设“可信AI”的技术生态与规则生态让可信AI成为产品的标配、市场通行证,和人类文明的保护伞


📮 下一篇预告: 欢迎关注本系列第四篇 《AI治理路线图:轻松实现有效治理》

📮 如果你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欢迎转发、收藏、留言交流。 AI“以人为本”,让我们一起参与AI时代的共建与守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出海合规系列(三)| 实现可信AI的五种路径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