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6 22:22

AI时代下,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微信文章
之所以会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相信大家头脑中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也都担心过自己是否会被AI取代。今天看的一个演讲,标题叫做《AI不会杀死创作,但会杀死平庸》,看到这样的标题就更慌了,我们本来就是寻常老百姓,不是老钱的孩子,不是名校毕业,不是大厂员工,不是意见领袖,哪一次我们不是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前进,拼命挣扎着才能保持平庸?以前无论技术如何变革,我们都还在努力追赶着先进者的步伐,现在,AI出现了,似乎有把先进者送上火箭的能力,咄咄逼人,我们和先进者的差距,会以指数级的速度拉大。老虎来了,吃掉的是跑的慢的人……

我觉得AI引起人们担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威胁到了高技能人才,以前机器能取代的是体力劳动、重复劳动、简单劳动,现在机器能从事和教师、医生、律师、会计、翻译一样的工作。虽然说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类智能,只是假装像人一样思考,但在看到what it is capable of doing in a blink of an eye之后,我们还是吓了一跳。毕竟,在注重效率和成本的市场上,机器显然是比人更好用的牛马。可以说,AI引发了「我们」的集体生存焦虑。

俗话说,知己知彼,俗话说,焦虑的根源在于不确定性,在于不知道,所以我们第一步是要了解AI。我觉得,首先,我们不需要再考虑AI是否会替代掉人,是否会比人做的好了,因为答案是肯定的。它不会替代掉人per se,而是替代掉人的部分工作,它在某些工作中已经比人做的更快更好了,现在做的不太好的地方,也只是时间问题。AI和人类在拥有共同点的同时,其实各有所长。AI长于大量快速学习,发现规律和特征,不用吃饭睡觉休息。人类长于理解、判断、决策、随机应变,还有最重要的:创造。我记得刷短视频时,看到特别优秀的作品,里面有或新奇,或诙谐,或刁钻的巧思,评论区的高赞就是「这就是AI无法取代人类的证明」,有些高赞评论写的也很有意思,让同为人类的我会心一笑,是AI绝对想不到的角度。

今天看一个麻省理工的公开课,里面的教授提到计算机视觉已经很发达了,在识别常规图片时,准确率很高,如桌子上正常摆放的笔记本电脑,地上正常摆放的椅子,它能识别这是电脑,是椅子,但如果笔记本是竖着放的,椅子是倒在地上的,它就识别不了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的PPT里有一张图片是墓碑,它是十字架的石碑,上面刻了两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再无其他,看着有点悲凉,也勾起了我对这两个人生平的好奇,但机器视觉对它的识别结果只有简单的,冷冰冰的一个单词:Sign。所以AI只是识别事物本来的面目,却识别不了事物所负载的文化和情感,因为事物的意义是人所赋予它的。既然AI和人类各有所长,就让AI做它擅长的,让人做人擅长的,百花齐放,而不争奇斗艳。

我在想,是否只有当AI时代全面来临时,人类才能真正appreciate自己身为人的价值,才明白人本身有多么可贵。现在很多人自我价值感低,觉得必须要怎样怎样才觉得自己有价值,才自信,等到具身机器人泛滥的时候,身边都是冷冰冰的机器时,人类创造出的内容和声音成为稀缺品时,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人这个生物有多么难得,多么聪明,多么可爱,因为自己同样生而为人,有多么骄傲和自豪。我不需要必须做什么,不需要附加条件,就是值得的,被爱的,被欣赏的目光所注视的。

因以上种种和更多,现在主流的声音还是了解AI,使用AI,拥抱AI,监管AI,虽然平庸如我们,没办法做到AI的监管和约束,但我们可以掌握主动权,勇敢地跳上时代的马车,了解AI和科技界的一些趋势,访问一些集合了各种AI工具的网站,摆弄试玩一些工具,看看有哪些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知彼的同时,也要知己,像销冠和广告人一样研究人的行为和心思,多思考自己的独特之处,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和「人情味儿」,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文字能力「比如怎么写prompt能让AI输出满意的作品」,逻辑能力「理解、判断、决策等是AI不擅长的」,审美能力「未来只有人更懂人更喜欢什么」。

以上只是我在粗浅理解的基础上,所做的粗浅分享,仅供参考。大家晚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下,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