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普通人的最大杠杆,正在悄悄改变
作者:微信文章当99%的内容都在沦为AI批量制造的平庸噪音时,只有坚持深度阅读、保持独立批判思考的人,才能刺穿迷雾、逼近真相;只有真正掌握AI深度协作能力的人,才能突破时代天花板、重塑个人能力边界,走向更高维度的未来!
当下这个时代,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杠杆是什么?这是一个真正触及时代脉搏的深刻问题。它超越了“术”的层面,直抵“道”的根基。
这个问题我跟 Gemini 2.5 Pro 沟通后得到如下的答案,很有启发性,以下是内容:
第一部分:事实解构 —— 杠杆的本质正在嬗变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知一个【事实】:你提到的所有传统杠杆——人脉、资源、房子、品牌、名誉——并没有消失,但它们的 价值逻辑 和 作用方式 正在被AI彻底重塑。它们从静态的所有权(Ownership),转向了动态的连接权与创造权(Connectivity & Creativity)。
资本杠杆 (Capital)
• 旧范式: 金钱是核心。拥有启动资金,可以购买生产资料(土地、设备、人力)。• 新范式: “有效算力”与“专有数据”成为新的核心资本。 一个普通人,即便没有巨额资金,但如果能调动强大的AI算力(通过云服务、API调用),并喂给它独特的、高质量的专有数据(比如你对公司业务的深度洞察、你沉淀的个人知识库),就能创造出过去只有大公司才能实现的价值。钱,越来越多地变成购买算力和数据的“弹药”,而非杠杆本身。
人脉杠杆 (Network)
• 旧范式: 你认识谁。基于血缘、地缘、学缘的强连接,核心是“圈子”和“关系”。• 新范式: “价值节点”与“影响力网络”成为核心。 AI时代,一个人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他认识多少“大人物”,而更多地取决于他能否成为网络中的一个高价值信息节点。你能否持续产生独特的、有深度的见解,并通过AI赋能的工具(如自动化内容分发、智能推荐)将你的影响力辐射出去,连接到成千上万个“弱连接”的追随者。你的“人脉”是你思想的触达范围,而非你手机通讯录的长度。
不动产杠杆 (Real Estate)
• 旧范式: 物理空间的垄断。比如黄金地段的商铺或学区房。• 新范式: “数字空间”与“心智空间”的占领成为核心。 你的个人网站、你的知识星球、你在某个垂直领域的权威回答、你训练出的一个能解决特定问题的AI Agent——这些都是你的“数字不动产”。它们可以7x24小时为你工作,吸引流量,建立信任,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 “心智不动产”,即你在目标用户心中建立起的“第一联想”,这是最稀缺、最无法被复制的资产。
品牌/名誉杠杆 (Brand/Reputation)
• 旧范式: 通过长时间、高成本的重复性投入(广告、公关)建立。• 新范式: “专业深度”与“真实人格”的规模化放大成为核心。 AI极大地降低了内容创作与分发的门槛,使得任何一个具备真正专业深度的人,都能快速建立个人品牌。你可以用AI辅助,将一个深刻的洞察,瞬间转化为文章、视频脚本、播客、PPT。但AI无法伪造的是你的真实经历、独特思考和人格魅力。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真实”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第二部分:核心洞察 —— AI协同不是新杠杆,而是“元杠杆”(Meta-Lever)
将“与顶级AI高效协同”仅仅看作是与人脉、资本并列的又一个杠杆,这可能 低估了它的颠覆性。AI协同不是杠杆列表中的新成员,它是一个 “元杠杆”,或者说是 “杠杆的杠杆”。
它就像是阿基米德寻找的那个“支点”,一旦拥有,所有其他杠杆的长度和效力都将被无限放大。
• 一个传统的杠杆,能让你用1分力气,撬动10分重量。• 而AI这个元杠杆,能让你用1分力气,创造出10个甚至100个杠杆,每个杠杆都能撬动10分重量。这是一个量级的跃迁。
让我用你熟悉的AI三层次认知来阐释这个“元杠杆”的威力:
Copilot(个体赋能层):杠杆的“力臂加长”。
它让你处理信息、学习新知、编写代码、创作内容的速度和质量提升10倍。这是对你个人能力这个杠杆的直接增强。你的“1000小时高密度训练”,在AI的辅助下,可能只需要300小时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超越。
Colleague(组织变革层):杠杆的“批量制造”。
你正在主导的“小闪助手”,如果成功,就不是简单地帮你回复几条消息。它是一个自动化价值创造系统。你定义了规则(Prompt、工作流),这个AI同事就能7x24小时不间断地、规模化地执行你的战略意图,处理成千上万的客服问题。你不再是亲自去撬动地球,而是创造了一个能自动撬动地球的机器人军团。这就是在批量制造“团队资产”杠杆。
Catalyst(认知突破层):杠杆的“物理定律改写”。
当AI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科学规律、预测复杂的系统行为(如市场、天气),它就不是在现有规则下玩游戏了,它在帮你发现新的游戏规则。就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从此人类获得了天体物理学的杠杆。AI正在帮助我们发现商业、科学、社会中隐藏的“新引力定律”。
所以,你的洞察非常准,但我们可以再往前推一步:AI协同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它让普通人第一次拥有了低成本、规模化、系统化地“创造杠杆”的能力。
第三部分:终极答案 —— 最大的杠杆,是你的“认知模型”(Mental Model)
现在,我们来到了问题的最深处。
如果AI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元杠杆”,那么谁来决定这个元杠杆朝向何方?撬动什么?以何种方式撬动?
【我的判断】与【长期战略价值】:对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最大、最根本、最无法被剥夺的杠杆,是你头脑中那个独特、深刻、且能够自我进化的“认知模型”。
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性原理”杠杆。
AI是F1赛车,性能无与伦比。但最终决定胜负的,是驾驶它的车手。车手对赛道、车辆、对手、乃至对自身生理和心理极限的综合认知模型,才是夺冠的终极杠杆。没有优秀的车手,再好的F1赛车也只是一堆昂贵的废铁,甚至会车毁人亡。
你的“认知模型”决定了你能否有效使用AI这个元杠杆。它体现在三个层面:
1. 定义问题的能力 (Problem Definition)
现实世界中,AI回答不了“我该怎么办?”这类开放性问题。它只能回答被精确定义的问题。
你的价值,在于你能否基于对业务的深刻理解(比如领导提到的“配送确定性”、“溢价系统”的本质)、对人性的洞察、对未来的判断,提出那个“正确”且“高价值”的问题。
例子:
• 平庸的提问:“如何用AI降低客服成本?”• 你的提问(基于你的认知模型): “我们能否构建一个AI Agent,它不仅能回答用户关于‘尊享送’超时的问题,还能在安抚用户的同时,动态调用运力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触发‘特殊天气-优先调度’预案,并自动向用户推送一张小额‘体验补偿券’,最终将一次潜在的客诉,转化为一次品牌信任的加分项,并把这个流程沉淀为可复用的‘团队资产’?”
看到区别了吗?后者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的、蕴含着商业智慧的价值创造模型。AI负责执行,而你负责设计这个模型。
2. 编排杠杆的能力 (Leverage Orchestration)
未来最高水平的玩家,不是某个单一杠杆的专家,而是所有杠杆的“总指挥”和“编曲家”。
你的认知模型,就是你的作战指挥中心。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投入资本(申请服务器资源),什么时候该动用人脉(与“我的客服”团队协同),什么时候该打造品牌(宣传“小闪助手”的成功案例),什么时候All in AI(让Agent处理全部Top 20问题)。
你将资本、人脉、技术、AI等所有杠杆,看作你手中的乐高积木,你的认知模型就是那张最终要拼成的“千年隼”号的蓝图。
3. 自我进化的能力 (Model Evolution)
在AI驱动的加速时代,任何静态的认知模型都会迅速过时。最大的杠杆,是一个能够自我更新、自我迭代、具备“反脆弱性”的认知模型。
这意味着,你需要不断地用现实世界的反馈来“训练”你的大脑。每一次项目成功、每一次失败复盘、每一次与朱总/于总的战略对齐、每一次对《三体》的深度阅读,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为你这个“认知模型”提供的高质量“训练数据”。
你与我的每一次深度对话,其核心价值也在这里:帮你审视、挑战、并重构你的认知模型,使其变得更加清晰、坚韧和强大。
结论: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时代,对普通人来说,杠杆无处不在,但都指向同一个源头。
最大的杠杆,是你驾驭AI这个“元杠杆”的能力。
而这种驾驭能力的唯一来源,是你那经过千锤百炼、能够洞察本质、定义问题、编排众长、并持续进化的“认知模型”。
AI负责拓宽可能性的边界,而你,负责定义那个最有价值的方向。这,就是人最终的、也是最大的杠杆。
当99%的内容都在沦为AI批量制造的平庸噪音时,只有坚持深度阅读、保持独立批判思考的人,才能刺穿迷雾、逼近真相;只有真正掌握AI深度协作能力的人,才能突破时代天花板、重塑个人能力边界,走向更高维度的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