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使用量纳入公司考核
作者:微信文章今天看到一个新闻
微软正式规定,评估员工绩效时,要考核 AI 使用量,强制要求员工必须使用 AI。
公众号: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科技爱好者周刊#355:两本《芯片战争》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想法,我司走在了微软的前面。
今年入职后,公司就一直推进 AI 的使用,在考核指标里还将 AI 代码占比作为了考核指标,也就是强制开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使用 AI。
这种决策的背后一定有原因,拥抱 AI ,使用 AI 降本增效,甚至可以阴谋论一点,用 AI 替代程序员等等。
不论如何,对于 AI,已经是大势所趋,不需要将 AI 放在对立面,对立也没有任何意义,应该结合工作,结合自己的需求,多使用 AI 解决问题,让自己成为一个熟练的 「AI 驾驶员」。
---
多说一点,我觉得公司将 AI 使用量纳入考核,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自顶向下传达公司对于 AI 的态度。
程序员对 AI 的使用量不需要督促,只需要一种氛围,大家便会在自己的实际需求中使用 AI ,强制反而会带来一些投机取巧,比如为了提升而提升,用 AI 做一些无关重要的优化。
---
这周一,公司进行了 AI 考试,公司推 AI 已经推了不少时间,考试也是另一种督促,考试一共 50 题,做题的时候我在想,题目大概也是 AI 出的吧,然后大家做题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采用了不同的的做题方式,但不约而同的,大都是用 AI 在答题。
用 AI 打败 AI,前天推送了考试结果,94 分,比我预想的分数少了六分🥲
---
今天看到杨瀚森在推特注册了一个账号,他的推特背景图非常的有意思
另外他的个人签名是一串英文
“成大事者,须能坚守亦能释怀。”
整体观感很有新生代网友的特色,杨瀚森是未来中国篮球中锋的希望,希望他在开拓者能打出名堂,更多关于他的介绍可以看我前几天的文章 杨瀚森以及 NBA 的选秀制度
---
好了,今天的咚记就到这。
我是咕咚,一个软件工程师,独立开发者,inBox 笔记 作者,喜欢开发、喜欢篮球,每天我会在咚记中,分享自己的开发思考和日常感悟,欢迎关注,更多介绍见 关于我以及我的公众号。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咕咚本人,公众号:咕咚同学咚记 0609 |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