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关税协议:谁为之买单?
作者:微信文章易融汇-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商
7月2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宣布美越达成贸易协议:
越南输美商品关税降至20%,但经越南中转的第三国商品将面临40%惩罚性关税。
越南政府模糊回应“达成联合声明”,却未确认税率细节,仅承诺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和波音飞机。
这场看似越南“让步有限”的谈判,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出海产业链的锁喉——转口贸易通道被系统性斩断!
1、协议细节
(1)关税分层与代价
相比4月美国单方面宣布的46%关税(依据越南对美1235亿美元顺差占GDP 30%计算),新协议将越南本土商品税率压至20%,但对转运商品维持40%高税。越南为此支付三重代价:
① 零关税承诺:全面取消美国商品进口关税,涵盖汽车、农产品等核心领域;
② 百亿采购单:确认购买50架波音飞机(80亿美元)及29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③ 主权让渡:允许美国海关实地核查生产线,接入商品溯源系统严查“中国成分”。
(2)“转运”定义
协议核心是堵截中国商品借道越南的转口贸易。美方要求越南实施“实质性转型”标准:
出口商品需满足关税税则号变更或本地增值率超30%,否则视为非法转运。
越南海关被迫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电子、纺织、钢铁等“高危品类”追溯稽查。
2、转口贸易危机
过去五年,为规避美国对华关税,中企出海采用三类主要路径:
(1)半成品加工:中国零部件运至越南完成最后工序(如手机组装、服装缝标);
(2)标签替换:直接更换“越南制造”标签转口;
(3)数据造假:在越注册空壳公司虚增本地附加值。
越南工贸部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商品中约12%-40%原材料来自中国,电子和纺织业依赖度分别达60%和80%。
新协议彻底封堵这些漏洞,越南“阳澄湖”跳板面临终结。
3、谁为这场交易买单?
(1)越南的脆弱
电力短缺与物流短板制约其“去中国化”能力。若彻底切断中国原料进口,本土工厂生存承压;
(2)中企的受限
出海是近几年中企发展的方向,无论是贸易(包括转口)还是投资实体,大批企业走出去,越南因产业成本低、地理位置近、文化相近等因素成为中企出海首选之地。
美越贸易协议的落地,背后是投资越南的中企的痛楚,还有被迫的供应链体系的迁徙和替代。
高附加值环节回迁、低端加工分散化可能成为出海企业的无奈之举。
(3)美国通胀反噬
咨询机构AlixPartners测算,20%关税将使越南制毛衣在美零售价涨8%,若为40%则涨35%。关税大棒终将面临通胀与选票的反噬(美国6月ADP就业暴跌3.3万人),最终美国民众为之买单。
写在最后的话:
转口贸易的黄金时代已终结。对中国企业而言,无论是借道东盟的“多节点分散”,还是向核心技术攀爬的“垂直整合”,唯一确定的是——旧路径依赖等于慢性死亡。
硝烟散尽后的战场,妥协者出让主权,生存者重塑规则。
易融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商!
易融汇协助企业树立“外汇风险中性”理念,培训外汇相关知识,建立外汇管理制度,整合各家银行外汇产品,提供量身定制的外汇管理方案,辅助落实外汇避险业务,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易融汇AI外汇管理系统,能根据各银行各币种FTP存贷利率及需求设计不同产品,动态测算不同收益,支持银行完成国际结算、调节外汇存贷规模、外汇交易、结售汇、外汇期权等中收及低风险业务。
欢迎外贸业和银行朋友交流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