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Adobe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3月12日,Adobe发布2025财年Q1财报,业绩整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营收同比增10%,营收和每股收益均创下新高。然而,资本市场却以股价暴跌14%回应这一成绩单。
市场的担忧聚焦于两点:一是Adobe对下季度和25财年的业绩指引却未能完全满足市场期待;二是作为Adobe的营收支柱,数字媒体部门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ARR同比增长12.6%,与之前的增长速度相比略有放缓,引发投资者对公司失去AI优势的担忧。
这场暴跌背后,折射出Adobe在AI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AI如何重塑Adobe的护城河
Adobe公司产品覆盖平面设计、视频编辑、UI/UX设计、3D和AR创作等,Photoshop、Premiere等专业软件长期在数字创意软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在AI赋能下,Adobe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增强:
1. 技术普惠化:从专业工具到全民创意
生成式AI的融入,正在打破Adobe工具“专业小众”的标签,其软件更加易用、功能升级,不断扩大用户群体。
① 降低使用门槛。众所周知,原来Adobe工具是非常专业的,操作复杂,学习成本高。而随着AI的融入,引领交互革命,使得创意工具变得更好用、更易用,比如:Photoshop的“生成填充”功能,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如“让天空更蓝”)替代复杂的图层操作;Premiere Pro的AI剪辑工具可自动识别素材并生成分镜脚本。这些改变让原本需要数月学习的技能变得“一键可得”。
② 功能升级。生成式AI技术正在深度重构Adobe传统工具的功能边界,使其从“专业编辑器”进化为“全能创意引擎”。以Photoshop为例,新增的生成式扩展(Generative Expand)可智能补全图像边缘,用户仅需拖动裁剪工具即可扩展画布并填充合理内容;Premiere Pro通过集成Firefly视频模型,支持输入文本生成1080P视频片段,并精准控制摄像机角度与动态特效,甚至能自动翻译视频配音并同步唇形至14种语言。
2. 生态壁垒:从单点工具到全链协同
Adobe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覆盖创作、编辑、分发的全链条工具生态。例如,用户通过Firefly生成图像后,可直接在Photoshop中精修,再通过Adobe Express发布到社交媒体。这种“零迁移成本”的闭环体验,是Midjourney、Canva等独立工具难以复制的。
3.订阅收入增加
生成式AI的深度赋能,正在为Adobe带来用户量与客单价“双击增长”。一方面,AI功能带来的低门槛特性吸引大量非专业用户涌入——2024年Adobe个人版订阅用户数激增29%,其中65%新增用户选择含AI生成功能的高阶套餐;另一方面,AI驱动的功能升级推动订阅费结构性上调,例如Photoshop“AI增强版”定价较基础版高110%(39.9美元/月)。
二、挑战:生成式AI掀起的“颠覆者游戏”
1. 生成式AI可能抢用户
Canva、Midjourney等工具凭借极简交互和低价策略,正在分流Adobe的非专业用户,比如Canva在2025年2月访问量达7.1亿(Adobe为3.28亿),其Magic Studio系列AI工具支持用户快速生成海报、社交媒体内容,直接冲击Adobe Express市场。
2. 竞争对手可能乘势而起
传统竞争对手(如Figma)与AI原生公司(如OpenAI)的双重夹击下,Adobe面临两大威胁:
技术替代风险:Midjourney生成的图像质量已接近专业设计水平,部分中小企业开始用其替代Photoshop的基础功能。
定价权削弱:Adobe在2025年初上调部分订阅套餐价格(如摄影计划涨价50%),但低价竞品的涌现可能迫使未来降价以维持市场份额。
三、未来:AI时代Adobe的“攻守之道”
1. 防守:巩固专业市场基本盘
Adobe的护城河仍在于企业级客户与复杂工作流的不可替代性。例如,其AI助手已嵌入Acrobat的PDF智能处理功能,服务于美国国防部、宝洁等大型机构,这类客户对数据安全与工作流整合的需求难以被轻量化工具满足。
2. 进攻:加速AI商业化与生态开放
技术整合:将Firefly模型深度融入视频编辑、3D建模等场景,强化生成式AI与专业工具的协同效应。
生态联盟:与Google、微软等巨头合作,将Adobe的AI能力输出至更多平台(如与ChatGPT集成实现跨平台内容生成),扩大用户触达面。
3. 投资机会
AI对于Adobe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现在还很难说清楚,需要边走边看。
Adobe目前PE为24倍,基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情况,我觉得可以再等等,等估值再降降赔率会更大,同时需密切关注两个数据:
①AI货币化,也即AI收入的增长及占比情况;
②ARR增速,即观察AI功能能否拉动订阅增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