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4-5-22 11:23

重电时评|用“一带一路”的“中国笔墨”去书写合作共赢的“山河春秋”

作者:指尖上的重电




重电时评

用“一带一路”的“中国笔墨”

去书写合作共赢的“山河春秋”



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同行,从加强基础设施、深化规则标准、巩固人文交流3方面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6月28日)

如果把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比作一幅幅“工笔画”,如何使“工笔画”的线条富有生命,与精妙独特的“合作共赢笔法”密不可分。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深,这幅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工笔画”将会以宏伟的姿态展示在大家面前。



“一带一路”书写“山河春秋图”的“笔法勾勒,浓淡添色”,需要中国本身的“硬笔杆,优技法”。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基础设施的改进建设是发展的第一步。首先,国家为保证货物的快速流转,一方面,不仅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多个水铁联运港口(如青岛港、南京港),还在内陆地区建立了武汉港、果园港,让货物能更快开始它们的下一段旅途。另一方面,国家以地方城市为核心,建立联通国内国外的密集铁路网,辐射建立了多个经济带(如以成渝双城为核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网,以昆明为核心的泛亚铁路网)。其次,国家本就拥有丰富的建造历史底蕴,“八横八纵”的高铁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这些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最终也将反哺于“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总之,只有搞好了基础建设,才能为这幅画勾出笔锋,添出艳色。



“一带一路”绘制“山河春秋图”的“画面和谐,人物饱满”,需要中国本身的“广交友,互合作”。就在去年,我国首次受邀主持制定高铁国际标准,国际间也开始认可我国的铁路技术,阿联酋不但与我国合建国内的铁路,而且还采购我国的内燃机车;匈赛铁路由我国与它国合建,一期已经完工,二期也即将竣工,所使用的铁轨全部由中国制造;印度尼西亚的亚万高铁更是我国“一带一路”合作的第一个海外高铁订单……我认为,建设的过程,更像一种思维碰撞、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合作建设,让各自拥有的技术、科技、文化实现相互碰撞。总之,古代中国便有以画会友的传统,技术发展互补,让各自画作的人物画面更加饱满、和谐,又何尝不是一次以画会友的交流。



用“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增添“一带一路”的“山河春秋图”神韵。“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理念的神韵加持,让各国间的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中老铁路,开通运营18个月间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货物2100万吨,老挝累计运输进口水果2.3万吨,货值约5.6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我国在中老铁路建设期间,专门成立了培训班,为老挝培养了许多技能人才;中欧班列,现已开行11年,累计开行6万多列,已遍及欧洲24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持续扩大,创造的运输货值已超2900亿美元。总之,技法与交流终究只是方法,唯有用“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理念产出的硕果,才能展现出画作的真正神韵。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此岸与彼岸,正如经济发展的今日和明日,唯有心怀坚持“一带一路”发展的坚定信念,才能跨过湍急的河流。

图片来源:西南铁道微博



往期推荐

勇当“火车头” 先行作贡献|“双化”建设,他们这么干!

“七一”表彰震撼来袭,为他们点赞!

不惧高温“烤”验,守护有我!

来源:信号集中修车间

编辑:曹俪紫

初审:易超、卢东岳

审核:陈科

签发:董立科

发布:重庆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cdzc0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电时评|用“一带一路”的“中国笔墨”去书写合作共赢的“山河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