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 发表于 2024-5-16 14:37

美国对中国汽车加增关税,欧盟应该不会效仿

美国要求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欧盟目前不允许对中国汽车全面征收惩罚性关税,只对那些确认违反竞争法的制造商实施制裁。如果中国的廉价电动汽车涌入德国市场,德国将会面临什么?

中国2023 年对内的汽车产量2020 年大致相当,但出口的汽车产量为500万辆,是2020 年的五倍。除了美国,的确有很多人都担心,中国继续扩大廉价汽车的生产,最终涌入国际市场,损害本国制造商。



安联贸易去年根据媒体报道计算,如果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为10%,欧盟也会损失约 270 亿欧元的利润。尽管这仅相当于欧盟经济总量的2%左右,但对德国的打击尤其严重,因为德国云集了大型汽车制造商。真是这样的吗?


欧盟比美国更加谨慎

欧盟也在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保护性关税。然而,许多政客公开反对。欧盟对保护性关税的审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欧盟与中国在汽车方面的其他贸易关系:

* 大众汽车在中国所有品牌汽车中销量排名第二。宝马在中国销售额是德国的两倍多。奔驰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这些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赚了很多钱。而美国的福特汽车在中国销售仅占其总额的13%。通用汽车虽然在中国销售额大约占其总量的60%,但连续十年来不断损失市场份额,今年前三个月亏损了约1亿欧元。

* 欧洲制造商更需要中国市场。而美国制造商在国内市场就可以赚钱:福特公司近 60% 的汽车在美国销售。近三分之二的车辆在北美销售。其他美国制造商也以类似的方式在国内市场盈利。而德国制造商在德国销售的汽车只有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如果没有全球的市场,特别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欧洲制造商将很难生存。因此,欧洲需要不受限制的全球贸易。

美国在汽车市场上面临着与欧盟不同的机会和风险关系。美国为了自己制造商的生存,必须保护北美市场。他们相比欧洲更能应对失去中国市场的局面。而欧洲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在本国市场较小,明显更需要中国。

德国电动汽车出口高于进口

德国2023年向其他国家出口的电动汽车数量明显多于进口数量。德国从中国进口约13万辆电动汽车位居进口国榜首,但总体比例没有变化。此外,电动汽车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进口。

此外,目前从中国进口到欧洲的汽车约有一半来自特斯拉等西方制造商。中国品牌还远未充斥德国市场。
 

通过货轮占领市场很难

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目前正用8艘200 米长的巨型货轮满载着他们的汽车运往欧洲,其中最大的货轮可以装载近8000辆汽车。



问题是这些货轮到德国大约需要100天。即使中国只向德国发送电动汽车的货轮,每年到德国的车辆也不到20万辆。而德国每年新车出售量为300-350万辆。区区20万辆甚至不到10%。更何况比亚迪还要向欧洲其他国家和世界各地派发货轮。这根本无法撼动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地位。另外,德国2023 年也向中国运送了近 20万辆汽车。

此外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无法轻易从其他航运公司购买运力对德国市场造成影响。因为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也要货轮运汽车,不会轻易让出运力。不来梅港是迄今为止德国重要的汽车港口,每年处理160万辆汽车。该港口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尚未成为负担。但真的从中国额外来100万辆汽车就不好说了。

中国目前最大的汽车进口商MG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必须将销量增加25倍才能超越市场领导者大众,仅物流这一障碍就可能阻止中国汽车通过船运进攻欧洲市场。



 
妥协方案:在欧洲生产

中国汽车新车出厂数量停滞不前表明,中国汽车需要国外市场。货运成本、营销和关税往往消耗了中国制造成本较低的大部分优势。他们已经给出了可能的妥协方案:只有市场准入,中国制造商可以在欧洲生产汽车。美国还要求在本地的补贴和税收折扣挂钩。



首批中国公司正在计划在欧洲生产汽车。例如奇瑞将搬进在西班牙的前日产工厂,比亚迪也要在匈牙利建厂。

如果中国汽车制造商占领欧洲市场,肯定不同靠海运,而是销售在欧洲制造的车。这对欧洲来说,将是双赢。

投资基金和股票需要先开设一个Depot账户即投资理财托管账户,下面是德国投资理财托管账户的相关链接和比较,供大家比较和开通。

https://tools.financeads.net/depotrechner.php?h=1&wf=17028&width=65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对中国汽车加增关税,欧盟应该不会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