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计划泡汤了?默克尔给普京送去“定心丸”,白宫或要失望了
作者:环球调查局山雨欲来风满楼!
美俄欧之间,正迎来一轮新的“多事之秋”。
日前,由于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疑似中毒”一事持续发酵,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日益升级。
在纳瓦利内从德国回到俄罗斯之后,俄当局便以“多次违反缓刑条例”逮捕了他——纳瓦利内本就因为“违法”,被判刑2年,只不过缓刑至去年12月。如今,纳瓦利内回国了,俄方自然有理由逮捕他。
而且,不仅是逮捕,俄罗斯法院还对纳瓦利内进行了审判,最终判处其获刑2年半。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审判当天,法院门口聚集了美英法德日等国住俄使馆的车辆。
不得不说,西方国家为了一场审判,就搞出来这么大的阵仗,是十分罕见且不同寻常的。
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表示,西方这是在变相对俄法官施加压力。
扎哈罗娃还指出,尽管西方国家将纳瓦利内当作“他们的人”,但俄罗斯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最终,判决结果出来了,纳瓦利内被判入狱3年半。
但这还没完。当地时间5日,欧盟首席外交官博雷利突然访问了莫斯科,旨在就纳瓦利内事件向俄施压。
对此,普京心里也很不得劲,纳瓦利内是俄罗斯人,西方国家如此上赶子凑热闹,究竟是几个意思?
于是,博雷利到访几小时后,俄罗斯发表了一份声明,决定驱逐来自德国、瑞典和波兰的3名外交官。
事实上,纳瓦利内事件,其实就是西方国家用来向俄施压的“棋子”。
当初,纳瓦利内在俄境内乘坐航班时突然昏迷,虽然被送往德国一家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柏林方面声称纳瓦利内“中毒”了,而且中的还是“诺维乔克”。紧接着,西方国家便同时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
但要注意,纳瓦利内去德国治疗之前,曾在俄境内一家医院就诊,期间并未发现中毒的迹象。并且,纳瓦利内在德国治疗期间,俄方还被禁止获取相关信息。
所以,在此事上,俄方的位置一直很“被动”,即便他们多次、不厌其烦地否认,西方也充耳不闻。
甚至于,普京都曾对此事做出一副霸气的表态——“这事不是俄罗斯干的,因为他们不会干出这么‘没能力’的事”。
如今,西方国家再度“抱团施压”,正愁没地方发泄怒火的普京,自然会做出驱逐外交官之举。
若按照“正常剧本”来看,德瑞波三国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会以“驱逐俄外交官”的方式以作回应,俄欧关系也将如美国“预料”中那样降温。
但事实证明,美国还是高兴太早了。关键时刻,默克尔出来“救场”了。
当地时间5日,默克尔与马克龙举行完视频会谈后表示,虽然俄德两国对纳瓦利内事件存在分歧,但德国不会将此事与“北溪2”项目挂钩。
默克尔还指出,与俄罗斯就地缘政治等问题进行对话是有必要的,这样的对话不应被中断。
言下之意,默克尔给了普京一颗“定心丸”——不论纳瓦利内事件如何发酵,俄德两国合作的“北溪2”项目不会暂停。
原来,由于纳瓦利内事件的发酵,德国与欧盟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暂停‘北溪2’项目”的声音。默克尔如今这番表态,很显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不过,默克尔也指出,鉴于对俄方的回应,德国会延长对俄部分官员的制裁。
简单来说就是“一码归一码”,默克尔不想、也不会把德俄关系闹僵。
此外,马克龙当天也表态了,称“北溪2”项目对欧洲能源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法德应在此事上保持高度一致。
什么意思?“北溪2”不仅是俄德的事,还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事,马克龙呼吁默克尔慎重考虑。
如此一来,“北溪2”项目的进行,便得到了“双重保障”,普京应该也能放心了。
毕竟,纳瓦利内如今就在俄罗斯,任由西方再如何闹腾,也翻不起多大风浪。但“北溪2”不一样,它是俄罗斯打通俄欧合作、打破美国制裁网络的关键,普京对此尤为在意,美国则千方百计地想搅黄它。
最后,怎么看?
第一,默克尔这回帮了普京一个“大忙”。
毕竟,若默克尔追随美国步伐,执意暂停“北溪2”项目,俄罗斯面临的麻烦会更大,不仅给自己树立了的敌人,为“北溪2”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资金都将付之东流,美国还会借此机会加大制裁力度,普京的压力也会更艰巨。
但如今,默克尔“一码归一码”的表态,直接就将普京要面临的麻烦给“一分为二”了——纳瓦利内是纳瓦利内,“北溪2”是“北溪2”,两件事不相干。
毕竟,正如马克龙所言,“北溪2”关乎整个欧洲,默克尔不会在这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也不会不管不顾地按美国意愿行事。
第二,普京政治智慧确实令人佩服。
虽然,在驱逐外交官这件事上,普京看似态度强硬,但却留有余地。
一来,西方国家的步步紧逼确实过分,普京不是新手、也不是没脾气,不做点什么不符合他的性格。
二来,选择德波瑞三国的外交官驱逐是有原因的,在纳瓦利内事件上,是德国检测出的“中毒迹象”,瑞典实验室证实的,波兰也参与其中。并且,普京只是每个国家驱逐了一名外交官,并不过分。
三来,西方为了纳瓦利内事件,其实早就“出手”在先了,俄罗斯如今做出回应,可以算是“礼尚往来”。
更何况,普京要是真想报复,必然会把美英法德日等国都算是。所以,在霸气出招背后,也得看到普京“克制”的一面。
毕竟,普京非常清楚,俄罗斯要想发展、突破美国制裁网络,离不开欧洲的帮助,此时不合适把关系闹僵。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的一点吧。国与国之间,永远都是利益至上,以前如此,以后也不例外。
面对复杂的局势,默克尔很清醒,普京“粗中有细”,都在努力将矛盾降到最小。
由此来看,美国期待的俄欧关系“降至冰点”,应该是不会出现了。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和气生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