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0-12-23 13:44

合肥:青年人才发力 让科技美好与生活“环环相扣”

作者: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12月17日,记者跟随科技部“走进魅力合肥”采访团来到合肥市经开区和肥西县,领略科技创新平台的魅力,感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神奇且不起眼的“小球”,拥有100多个传感器,充满“智能感”,能为城市供水管道“听诊把脉”……

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被视作城市的生命线,由于部分管网老化严重等问题,事故时有发生。以往,检查管道是否渗漏,要统一停水作业,有了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管道漏失检测智能球,效率大大提高。

将智能球从管网通道中一端放下去,让其随着水流在管道中流动,就能找出沿途的微小渗漏点。



在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电子屏上正显示着燃气、供水、桥梁等城市“生命线”的实时监测情况。其中,针对桥梁,会显示位移、加速度、应变等多类型曲线,这些曲线随着车辆驶过桥梁而呈现不同变化,一旦出现超载、桥梁受损等危险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



作为清华大学与合肥“校地共建”的创新平台,该院通过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使城市生命线管理发生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性转变。在消防安全及社会化服务、安全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系统化创新成果并规模化产业应用。

科技的成果改变人们生活,解决现实问题。但科技创新的道路并不容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也需要多方努力。

38岁的张杰是博士后,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专业,他来肥西县工作已20年,见证了科技发展。

他是合肥泰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车部经理,带领一支平均年龄27岁的技术研发团队,“从0到1”“从无到有”是这个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

泰禾智能主营业务为色选机的研发和技术升级。也就是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技术,研发大米、杂粮、茶叶色选机及塑料、工业盐、煤炭等工业智能分选设备。该公司还拓展研发出智能包装、智能装车系统等智能装备产品。

张杰所在部门主攻智能装车技术,改变传统人工装卸货物的低效率、工人年龄偏大、货物种类多不好识别等痛点,让智能识别、智能决策技术“赋能”机器。既提高效率,也杜绝安全隐患。



张杰告诉记者,刚开始做智能装车时,没有现成经验,只有不断试错。从温度零下的冬天到40度高温的夏天,每天连续十几小时进行装备测试是常态,历经近三年时间,终于功成。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每年投入产品研发的经费比重占销售额的15%,激励青年员工在此奋斗。

公司重视青年科技人才也是肥西县相关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肥西县以创优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平台、聚集高层次人才、推进科技金融、促进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为重点,积极推动县域科技创新。

该县出台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持续举办肥西“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以赛引才,吸引优质项目、优质人才走进、落户肥西;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集群、产业基地。

如果说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保障和基础,那么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则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蔚来汽车新产品导入工程部总监、英国专家GARY对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青年人才的作用赞不绝口,他能感觉到这座城市对技术创新的需要和决心。同时,相比自己去过的其他国家,中国的年轻人更加肯干、工作努力,有勤奋开垦、团队协作精神。

GARY告诉记者,合肥有很多高校,年轻人才有活力、有想法,他们来到公司,为企业战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激情。

他介绍,未来,蔚来汽车努力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做到全球同行业顶尖,同时呼吁年轻员工和刚入职的毕业生牢记“真诚”“远见”“行动”等关键词,为新能源汽车广阔前景奋斗,和公司、城市一起成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肥:青年人才发力 让科技美好与生活“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