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2748114477 发表于 2016-4-12 20:10

关于戴姆勒和采埃孚工作的选择,请大家给点建议

本帖最后由 yu2748114477 于 2016-4-12 20:17 编辑

楼主学机械的,现在收到两家公司的offer,都是国内的。

一个是采埃孚的管培生,管培一年半期间要做几个项目,项目内容以及做项目的国家可以自己选择(在当地采埃孚分公司),管培结束后可以自己选择想要工作的国家(不过楼主还是打算以后在国内工作的),在国内的话就是上海了。

第二个戴姆勒中国的发动机项目工程师,要先在德国培训两年,然后回国内参与发动机本地化生产的项目,在北京。

我先说说我自认为的这两个岗位的优缺点:
采埃孚的优点就是培训期间可以去很多国家以及不同的部门,可以开阔思维,体验不同国家的氛围,对以后的提升是有所帮助的。缺点是一个项目只有3个月,进入部门很可能就是散养,有可能什么都学不精。管培结束后会重新定岗,有可能还只能进比较基础的岗位,所以一年半的管培还是有风险的,不能保证后来直接进管理岗。另外工资也比戴姆勒低一些。

戴姆勒的优点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两年后就要承担起一些项目,而且项目工程师以后应该也好跳槽吧(猜测,不正确请指出)。缺点是,只专注于发动机,方向就比较窄了。而且北京的外企氛围以及规模都比不上上海吧,在上海眼界会更宽一些,机会(比如跳槽)也许更多些。


现在正在犹豫选择那一个岗位,请大家尤其是在国内这两家公司工作的前辈给点意见,哪边发展前景更好,更容易升职。万分感谢!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4 09:09

论坛 发表于 2016-4-13 20:53
这不等于骂楼主是SB吗?一优秀毕业生能那么容易被怂恿?还是省省吧,别拿自己太当回事!

我觉得你提民企才是侮辱别人的智商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3 13:30

楼主你是学机械的,所以选择2是你更佳的选择,这样入行也不折腾。

另外用你年轻人的眼光看待管培生需要世界各地rotation并觉得不错,这其实大错特错。 不论你走在公司哪个Standort,你都需要一个根。 管培生这样来rotate几个月的,没有一个Standort会把你当做Stammbelegschaft来对待,你最后定岗的地方,可能你也得重新来过培养人脉。

记住,你是去工作和积累(可靠的!)人脉,而不是去旅游。

戴姆勒给你的位置貌似看上去相对保守和传统,但是你能充分利用的话,可以说是国内做工程师的理想位置,一方面和Hauptstandort里面建立人脉,一方面又能在技术上带你入门,熟了以后,你一回国就会把你当做某些技术和产品和总部的直接对接人,重要性高、替代难度大。你将来在国内的工作将更加偏重协调和沟通,对你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也不会把你局限在技术那个领域。

另外,你提到了跳槽,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如果能去戴姆勒,你还没有入职就念叨着跳槽么? 准备去宝马还是奥迪?

satiox10 发表于 2016-4-12 20:31

ZF那个项目一年半,结束了你肯定不能进管理岗,如果你说的管理岗是指当领导。认识ZFLS的人,培训生项目结束以后,还是从普通工程师做起。但是可以选择去个英语国家,把英语练练,对以后肯定有帮助。

martinwalser 发表于 2016-4-12 21:28

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 管培走的是有一定技术背景的business人员路线,戴家工程师走的是纯技术路线
至于是不是管理岗不用纠结 无论哪条路线发展的好若干年后都要自己带人带项目带部门,楼主只需要考虑自己想以business为主还是以技术为主
我没搞过技术 但是部门里有两种背景的都有 技术背景的不可替代性似乎更强一点

Sky23 发表于 2016-4-12 22:01

要根据你自己特点选择,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在戴姆勒搞发动机无论从技术的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比采埃孚强得多。另外,中国在15年内在发动机研制技术上肯定会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军用发动机,为此国内需要高端工程师,职业前途肯定比采埃孚好。在戴姆勒练得一手绝活后,可以跳槽军工企业。军工企业的待遇要比地方企业的高得多。即使留在戴姆勒,除了常规的收入肯定要比采埃孚强以外,还可以有买股和期限股票(因人而异)的待遇。

pattonoriental 发表于 2016-4-12 23:01

发动机是核心 想回国 这个挺好

傻麦兜 发表于 2016-4-12 23:09

一个是整机厂,一个是供应商。你说呢?

mymy365 发表于 2016-4-12 23:28

satiox10 发表于 2016-4-12 20:31
ZF那个项目一年半,结束了你肯定不能进管理岗,如果你说的管理岗是指当领导。认识ZFLS的人,培训生项目结束 ...

ZFLS 不是卖给 Bosch 了么?

polo 发表于 2016-4-13 00:18

mymy365 发表于 2016-4-13 05:28
ZFLS 不是卖给 Bosch 了么?

对的。楼主说的是收购天合的采埃孚

paul871017 发表于 2016-4-13 10:53

楼主牛人

haosun 发表于 2016-4-13 11:15

回国还是偏business好点。国内汽车企业核心技术还是靠买的,所谓研发目前大部分还是做技术标定的多一些。戴姆勒肯定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的。而且国内研发环境一直不是太好,领导们都看短期利益的。

kidkudo 发表于 2016-4-13 11:24

如果是这里的offer肯定戴姆勒

国内的话zf吧

Triberg千钟屋 发表于 2016-4-13 11:27

一个整车OEM一个Tier1供应商,要是我,我毫不犹豫选择第一个。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3 13:03

最根本的区别楼上都说了,甲方和乙方的区别

小泡212 发表于 2016-4-13 13:16

我是来膜拜楼主的

论坛 发表于 2016-4-13 16:27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3 13:30
楼主你是学机械的,所以选择2是你更佳的选择,这样入行也不折腾。

另外用你年轻人的眼光看待管培生需要 ...

国内小民企不一定比呆木了差。 楼主都说了到上海有更大的眼界。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3 16:33

论坛 发表于 2016-4-13 15:27
国内小民企不一定比呆木了差。 楼主都说了到上海有更大的眼界。

那要不都absagen了,然后等着更牛逼的国内民企发offer?

什么经验都还没呢,就开始想到民企做爷了,会有人要你么?

论坛 发表于 2016-4-13 16:45

明显是回复楼主跳槽一说,较什么真。戴姆勒跳奥迪有意思吗?又不在德国

satiox10 发表于 2016-4-13 17:07

mymy365 发表于 2016-4-12 23:28
ZFLS 不是卖给 Bosch 了么?

之前还是ZFLS的时候,当时的体系应该还是ZF的,管培生做完了还不是从基层工程师做起

论坛 发表于 2016-4-13 17:07

楼主听别人扯那么多没用,靠感觉吧。入职之后是什么样子鬼知道,看能力还得看运气。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3 17:15

论坛 发表于 2016-4-13 15:45
明显是回复楼主跳槽一说,较什么真。戴姆勒跳奥迪有意思吗?又不在德国

我是不想较真,但看到有人怂恿新人跳火坑,只好对不住了

jensenfirst 发表于 2016-4-13 21:48

找工作要去甲方!!!!

四下君 发表于 2016-4-13 23:05

戴姆勒。管培生只是个名字,很难碰到好好带你的。 一年半下来等于旅游了

Triberg千钟屋 发表于 2016-4-13 23:31

mymy365 发表于 2016-4-12 23:28
ZFLS 不是卖给 Bosch 了么?

这是俩故事,前后脚。

论坛 发表于 2016-4-14 09:33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4 09:09
我觉得你提民企才是侮辱别人的智商

多跑跑市场看看吧。早已经开启与民企真刀真枪的竞争时代了。
有些时代的定义现在需要改变了。

论坛 发表于 2016-4-14 09:46

四下君 发表于 2016-4-13 23:05
戴姆勒。管培生只是个名字,很难碰到好好带你的。 一年半下来等于旅游了

何必说这么直白,进去靠运气,说的委婉一点吧

ScottieP 发表于 2016-4-14 09:52

其实德企哪都一样,进来了就知道了。想成技术专家没20年没戏,就得积累那么久,才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鸡毛蒜皮。想当头,技术语言情商运气还有加班一样都不能少。{:7_436:}

xianwubo 发表于 2016-4-14 10:11

我也建议LZ选择戴姆勒的合同,发动机是核心技术,2年后也有固定的位置给LZ施展,比虚的管培生好很多。另外,既然是回去参与发动机国产化,可能生产流程,工艺,质控这些会学的更多些,日后LZ即使真要跳槽,这些知识也是跳槽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眼界,如果LZ家乡不是江浙沪这片的人,没必要纠结上海,都一样的。
最后,LZ看看ZF和戴姆勒发动机所在地周边的房价,不知道是否能作为LZ选择的最后一根稻草?{:5_310:}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6-4-14 11:30

论坛 发表于 2016-4-14 08:33
多跑跑市场看看吧。早已经开启与民企真刀真枪的竞争时代了。
有些时代的定义现在需要改变了。

我的意见是基于楼主提供的信息,你的论调偏离楼主的实际情况,光会做梦和帮人画饼。

那你来画画楼主如何才能在国内民企大放异彩好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戴姆勒和采埃孚工作的选择,请大家给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