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0:57

.....

本帖最后由 jx0408 于 2015-11-12 11:48 编辑

最近刚工作两个月,前两天被老板叫去谈话,就跟我说对我工作各种不满,从话语中我担心会不过试用期,我是他当teamleader之后招进来的第一个人。 每次讨论有过三次犯了低级错误或者有沟通误解,让他就觉得我理论不行思维方式差,我当时心就一紧,直接就上纲上线了,现在讨论问题跟他说话我都紧张,怕又说错什么让他抓住把柄。 本来自己觉得表现不错,没想到他这不满那不满,以前实习论文都没遇到过, 大家有遇到过这种问题么? 我是研发方向的工程师,做研究项目
------------

blastwave 发表于 2015-11-11 01:05

你举两个例子,一个你最服气的,一个你最不服气的,这样别人好帮你判断一下到底什么状况。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1:17

本帖最后由 jx0408 于 2015-11-11 17:52 编辑

举例一: 有限元后处理的应力云图中我下意识反应就是相同颜色应力相同,一个板沿厚度方向的下边界显示蓝色其他区域都是绿色,我下意识就觉得厚度方向应力剃度是非线性的,而实际上这是因为没有选取合适的legend, 然后这个就被老板骂没常识,理论差,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固有思维。你要专门问我一个颜色代表相同应力对不对我肯定会说不对,可当时就是不能一眼就把不均匀的颜色分布和线性分布的应力联系在一起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1:30

本帖最后由 jx0408 于 2015-11-11 17:55 编辑

举例二: 由四个螺栓和两个板构成的夹具夹紧一个试件的一端, 螺栓穿透两个板,一个板随着拧紧螺母而挪动, 拧紧以后作用在两个板上都有来自于螺母的压力,可因为其中一个板所有自由度都被约束住了,螺母对它的压力没有产生位移,我建模的时候自动就把这个压力忽略了,当时想反正加与不加计算结果都一样,没必要多此一举,而只在可以挪动的板上加了压力,按头儿的意思就是我没常识,螺母拧紧之后两边都该有压力,尽管其中一个是完全被约束住的

blastwave 发表于 2015-11-11 01:55

我觉得你老板嘴刁。如果你不是博士,而且刚入职,这些错误并不是很严重,只是些常见的,经历一次之后基本不会再有第二次。没有人天生就有工程师的思维,都是通过后天训练培养的。学校里的理论多一些,实践上非常欠缺,干起活儿来犯些常见错位很正常。他自己入职的时候肯定也有各种欠缺。
不过你最好理一下这些道理,找个机会跟他谈几分钟,用不带很多感情色彩,客观的方式,直接承认你的经验不足,但是愿意通过工作积累经验,尽快弥补。至于他对下级是什么态度,你恐怕没有很大影响力。尽量做到自己professional,就已经是最好了。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2:13

blastwave 发表于 2015-11-11 00:55
我觉得你老板嘴刁。如果你不是博士,而且刚入职,这些错误并不是很严重,只是些常见的,经历一次之后基本不 ...

谢谢你的答复,老板是博士我不是,感觉新官上任三把火,5月他还和组里其他同事一样都是组员,刚当上组长,我是刚进来的小弟,后面准备再跟他谈谈,他没跟怎么外国人打过交道,感觉还是思维方式和我缺乏经验的问题。 要我一说错或者做错他都上纲上线我真感觉精神压力很大

xeonrong 发表于 2015-11-11 04:07

楼主的确是需要加强,第一个没法评价了,你接触过有限元软件就不该有这种错误。第二个我也惊着了,什么叫预紧力?去查查pretension 是怎么加的吧。总之你得多努力

xeonrong 发表于 2015-11-11 04:36

不过话说回来,你也不用太担心,骂你是帮你,办公室里的新人最害怕的是没人管没人骂没活干,那才是基本过不了试用期的。有限元想过试用期其实基本是最简单的。别去扯什么思维,你去找别人算相似东西的模型,先看会,照葫芦画瓢先算对再说,然后去看别人做的ppt,看别人是如何评估结果的。貌似你接触做的比较多,什么样的网格好收敛一点,接触对的定义,每一个分析部的设置,都去好好研究别人的,总结自己的。慢慢就上路了,你现在还没上路,说白了不知道算来算去算什么,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慢慢来,这段时间多用点心,用点力,没什么难的。祝你早日通过试用期,跳cae 这坑里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5:28

xeonrong 发表于 2015-11-11 03:07
楼主的确是需要加强,第一个没法评价了,你接触过有限元软件就不该有这种错误。第二个我也惊着了,什么叫预 ...

谢谢前辈指教,整个模型被简化成了厚度平面上的二维模型,因为试件一端和夹具完全的两个接触面,所以试件上面的压力是均匀分布的,为此我就简化成了均布压力,没有在模型中添加螺栓和预紧力,不知道思路是否正确,重点是老板认为那个固定的板上的压力也得加,可没效果

真疯了 发表于 2015-11-11 08:32

你不是他招进来的?

Macht 发表于 2015-11-11 08:48

建议提前找好下家

shaffe 发表于 2015-11-11 08:54

我感觉lz有点操之过急。
我是不懂这些机械啊、工程啊的专业知识。但是你刚才说的东西,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对吧。你刚毕业又是新人,最好还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指导做,即便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以简化的,你最好也不要自作主张的简化。要不然你领导或者同事可能就会觉得你跳过了一些东西,即使结果正确,也可能是歪打正着,还是你的专业知识有问题。你按照正确的步骤做,即使繁复,别人也不能说你什么,他们可能以后还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简化什么地方不能。

我们当年学开车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自动挡的车,师傅都是教我们要1挡起步,在换挡的时候要踩一脚离合器。考试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这个动作,也是会被扣分的。等自己真正开车了,独立上路了,老司机也会告诉你那个没必要的。

modelica 发表于 2015-11-11 09:17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0:17
举例一: 有限元后处理的应力云图中我下意识反应就是相同颜色应力相同,一个板沿厚度方向的下边界显示蓝色 ...

不是只要找小红点么?

august_unbear 发表于 2015-11-11 09:47

骂你不是什么坏事,我才进公司的时候每天都被骂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过了1年再没人骂我,后来经常是我有机会骂别人,呵呵。把被骂当成动力不要当成压力,就事论事。

重要的是,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

2ma31547 发表于 2015-11-11 10:08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4:28
谢谢前辈指教,整个模型被简化成了厚度平面上的二维模型,因为试件一端和夹具完全的两个接触面,所以试件 ...

第一个是基本的常识。
第二个,按照你的描述
“所以试件上面的压力是均匀分布的,为此我就简化成了均布压力“,
”重点是老板认为那个固定的板上的压力也得加,可没效果”
我理解你要表达的是“你在试件上表面施加了均布应力, 而下表面因为是固定的板(刚性板),所以你没有施加应力,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10:47

2ma31547 发表于 2015-11-11 09:08
第一个是基本的常识。
第二个,按照你的描述
“所以试件上面的压力是均匀分布的,为此我就简化成了均布 ...

均布压力我都是在板的外表面施加的,通过板传递到试件上,固定的那个板我约束住所有自由度,只在可移动的板上施加均布压力把试件给夹住,下一步就是进行拉伸试验

divinebye 发表于 2015-11-11 11:13

blastwave 发表于 2015-11-11 00:55
我觉得你老板嘴刁。如果你不是博士,而且刚入职,这些错误并不是很严重,只是些常见的,经历一次之后基本不 ...

{:5_370:}{:5_370:}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5-11-11 11:14

建议换工作

sherryssky 发表于 2015-11-11 11:23

FEM不管你定义的对错,都出彩图的。但是,如果你对理论基础不掌握,那么你定义计算的结果就是错误的。楼上的建议很对,你先看看别人的FEM报告,然后自己根据理论来分析为什么会那么定义,如果你无论如何理解不了,FEM不是凭猜测能干的活。建议换工作方向。

幽雨听弦 发表于 2015-11-11 12:25

如果只是私下说你,我觉得这个人反而比较可靠,愿意为你花时间,否则都懒得张那个嘴,直接给个鸡肋的活比如看资料,然后自己做或者找别人做了。
火星童鞋说的没错,新人最怕没人搭理也没活。另外,如果老板都担心你试用期过不了,这个老板很贴心啊,要是我之前那种老板,直接就和人事部要人了。

乐水鸣佩环 发表于 2015-11-11 17:33

你们慢慢会理解,为什么很多公司找毕业生做研发德语要求特别高了。 你面临的恐怕是专业和语言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挑战,而在几个月内要克服这两点,谈何容易。

冷弦多情 发表于 2015-11-11 17:43

shaffe 发表于 2015-11-11 07:54
我感觉lz有点操之过急。
我是不懂这些机械啊、工程啊的专业知识。但是你刚才说的东西,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 ...

找的是健美教练吧。。。而且左腿肌肉应该是挺发达的。。。

德国小浣熊 发表于 2015-11-11 18:10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0:17
举例一: 有限元后处理的应力云图中我下意识反应就是相同颜色应力相同,一个板沿厚度方向的下边界显示蓝色 ...

这个却是有点没有尝试,正常情况lengend最大值要超过 实际应用最大值,避免出现饱和现象
或者说你有点马虎
不过看来老板不喜欢你,如果喜欢你,会手把手教你,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18:30

德国小浣熊 发表于 2015-11-11 17:10
这个却是有点没有尝试,正常情况lengend最大值要超过 实际应用最大值,避免出现饱和现象
或者说你有点马 ...

当第一眼扫到两种不均匀分布的颜色我不会他和线性分布的应力联系起来,说是没常识也对,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是错的了,这跟经验熟练度有关吧可能, 哎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18:32

modelica 发表于 2015-11-11 08:17
不是只要找小红点么?

找点的话直接勾选max,min显示就行了,有时候自己出错都是下意识的,那个时候大脑没转,完全凭第一感觉脱口而出

exsd 发表于 2015-11-11 18:41

从头搂到尾看了一遍,发现学机械的职场要求的专业知识这么高啊。 公司去年招了个同事,尼玛到现在做他的Codereview都头疼的不得了,component test直接copy   paste别人的,连变量名都不带改的, if else的逻辑关系经常傻傻分不清楚, 没一次理顺过。 人到现在一点压力也没有,专业水平低从来没人说过。。。。。

所以说LZ放宽心,专业水平这东西只有相对量,没有绝对量。关键看和谁比了。比咱强的跟他多学点就是,别自己把自己的自信弄没了。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18:47

shaffe 发表于 2015-11-11 07:54
我感觉lz有点操之过急。
我是不懂这些机械啊、工程啊的专业知识。但是你刚才说的东西,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 ...

这个事先老板要求简化成2D的,这样更效率,可根据目前情况看效果并不好,拉伸过程中还有翘曲,这个verformuung在2D模型中体现不出来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18:50

august_unbear 发表于 2015-11-11 08:47
骂你不是什么坏事,我才进公司的时候每天都被骂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过了1年再没人骂我,后来经常是我有机 ...

嗯,谢谢你,我也觉得通过经验的积累能力也会慢慢提高,可这些老板老怀疑能不能短期内通过经验提高,这也是我急躁的地方

xeonrong 发表于 2015-11-11 23:56

jx0408 发表于 2015-11-11 05:28
谢谢前辈指教,整个模型被简化成了厚度平面上的二维模型,因为试件一端和夹具完全的两个接触面,所以试件 ...

先不去讨论你简化成二维模型是否合适,模拟过盈一般就俩办法,一个是真实螺栓,一个是主从面设置过盈。在非刚体上直接加一个压力我认为不太对

xeonrong 发表于 2015-11-12 00:04

结构不是复杂到了一定程度,没必要去搞二维的。三维的无非多一个螺栓,确定好接触对后,无非2个step把预紧完成,第三步去做你的拉伸就是了,有时候不合理的简化未必是好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