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no
发表于 2012-4-4 20:56
姜文姜武(5/31张)
姜文和姜武相差将近5岁。姜文属虎,姜武属羊,他们的名字都是外公给起的。母亲说:姜武小时候有点“蔫儿淘”——看上去老 老实实,不哼不哈,有时候干了“坏事”,别人还看不出是他干的,还以为他是个好孩子。姜武有个外号叫“笑面虎”,而姜文干什么全在面上摆着。姜文小时候还为姜武打过架。
nuno
发表于 2012-4-4 20:57
现实中的哥俩
影片里姜武没有姜文风光,现实生活中也比姜文要低调很多。虽然刚出道时,弟弟姜武主演的《别了,温哥华》在全国热播,大有赶超哥哥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之势。可之后两人的差距却似乎越拉越大。
就在姜武还在演员路上慢慢前行的时候,姜文已经动起了当导演的年头。而他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更是一炮而红,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有些鬼才的年轻导演。随后的《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再到如今的《让子弹飞》,中间虽然起起落落,但他却无疑已经跻身国内大牌导演的行列,再加上影帝的光环,锋芒四射。
而弟弟姜武虽然一直也在演艺圈里摸爬滚打,也有骄人的成绩,但比起哥哥来,显然是要逊色一筹。
姜文不文 姜武不武
虽说事业不代表一切,这哥俩也算各有各的特色。但是身在名利场,又是亲兄弟俩,被人拿来比较,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虽然一个叫姜文,一个叫姜武,但这名字似乎起反了。哥哥姜文,面部线条硬朗,眼神犀利,不沾文气,却霸气十足。弟弟姜武,乍看貌似有点婴儿肥,目光温和,让人看着斯文踏实。
但再仔细一看,这哥俩长得有的确挺像,眼睛、鼻子、嘴巴,几乎一模一样。
也许姜文吃胖点,就成了姜武,而姜武呢,打一支瘦脸针,就成了姜文。
娱乐至上,仅此笑谈。
nuno
发表于 2012-4-4 21:09
姜文第一部电视剧作品(6/31张)
成长篇
小时候的姜文基本上是个普通的孩子,不过在邻人说来,姜文却自 觉“长得丑”;少年时代的姜文则相当调皮,爱和人斗智慧。中学 时代姜文遇见了好朋友英达,在交往中受到英达父亲英若城的影响 ,遂喜欢上了表演(演戏)。
nuno
发表于 2012-4-4 21:11
本帖最后由 nuno 于 2012-4-4 21:12 编辑
1979年中学毕业后的姜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寄来的公函里勉励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第二年姜文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最终依靠张仁礼的慧眼赏识被破格录取。同班同学里有吕丽萍、丛珊等,姜文是中戏表演系80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姜文与同学聚会照(7/31张)
笑红尘
发表于 2012-4-4 21:27
本帖最后由 笑红尘 于 2012-4-4 20:27 编辑
nuno 发表于 2012-4-4 2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79年中学毕业后的姜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寄来的公函里勉励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第二 ...
嘻嘻,沙发{:5_320:}
兔窝储蓄银行
发表于 2012-4-4 21:29
nuno 发表于 2012-4-4 2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实中的哥俩
影片里姜武没有姜文风光,现实生活中也比姜文要低调很多。虽然刚出道时,弟弟姜武主 ...
这段儿就很有意思~
。。。姜文不文 姜武不武。。。
也许姜文吃胖点,就成了姜武,而姜武呢,打一支瘦脸针,就成了姜文。
哈哈!{:5_387:}
虽然哥儿俩长相一般,但都有股让女人见了就喜欢的劲儿。。。
尤其姜文那深遂有度的阳刚之美,正是打开女性心们的一把万能钥匙~~~
nuno
发表于 2012-4-4 21:58
兔窝储蓄银行 发表于 2012-4-4 2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段儿就很有意思~
。。。姜文不文 姜武不武。。。
也许姜文吃胖点,就成了姜武,而姜武呢,打一支瘦脸 ...
尤其姜文那深遂有度的阳刚之美,正是打开女性心们的一把万能钥匙~~~
顶你这句!!!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08
中央戏剧学院80班毕业照,姜文显青涩。(8/31张)
1980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姜文毕业,21岁的他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后来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 记》等优秀剧目。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09
本帖最后由 nuno 于 2012-4-4 22:12 编辑
姜文《末代皇后》中饰演溥仪(9/31张)、
1985年刚毕业9个月的姜文被导演陈家林选中,在影片《末代皇后 》中出演溥仪,为了这个角色,他全身心投入去准备,找资料、看纪录片,专门去找溥杰,甚至晚上躺在了床上也要跟弟弟说溥仪, 最终得以塑造一个可恨可悲、可笑可怜的“末代皇帝”形象。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13
本帖最后由 nuno 于 2012-4-4 22:22 编辑
姜文刘晓庆《芙蓉镇》(10/31张)
1986年,谢晋拍摄《芙蓉镇》,年龄显小的姜文和刘晓庆大量精彩的对手戏,23岁的姜文就能与在当时最有号召力的“第三代”导演 谢晋合作的确是件不简单的事情。之后姜文还和秦怡演出了中法合 拍影片《花轿泪》里年龄跨度极大的角色,换言之,出道没几年的姜文就与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潘虹、刘晓庆、秦怡有过精彩合作。
姜文、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是谢晋导演的代表作品,谢晋表示,“拍《芙蓉镇》时是1986年,正是经过十年的沉淀,我不止一次地说过那正是一个出大作品的时代。”
十年沉淀 时代造就
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其自成系列的影片几乎成为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电影不可逾越的经典。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完成了对代际的超越。跨越时代的谢晋电影,仿若关于其个人与电影纠缠的“电影传奇”,有起伏,也有涨落,他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在新中国电影发展浪潮的中心。
为了行将忘却的纪念
作为一种现在时态叙事和即时性观赏的艺术,电影与生俱来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艺术家中的许多人,自己也未必情愿那么清醒或者清晰地保持这种与时代的联系,但也有一种人是自觉的,在他的作品中,既张扬着时代的耀斑和神采,也刻痕着时代的困顿与荒唐。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其中的种种也许不具隽永的意义,但由于它们最直观地反映着创作者心灵与彼时彼地的呼应,因而常常最有认识的价值。
谢晋的四十多年导演生涯,导演了二十几部电影,如《女篮五号》、《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等等,拍的几乎都是当时的现实生活,一些对解放前旧中国的描述,也有现在时空作对比;仅有的三部历史题材,《鸦片战争》是其中之一,同样可以找到选材跟现实的某种契机。回顾这个作品系列,几近一本50年代以来社会起落的大事记,尽管不排除有大势所趋的受命之作,但大多还是发自被时代所裹挟的激情,无论所弄之潮后来被历史证明正逆与否,新潮再起依然乐此不疲。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很早就有一只耳朵戴上了助听器,谢晋并非没有听见对他的各种惋惜与评说,比如如此“模式”终于埋没了一位本来有可能成就的国际级大师等等,他在意过,思考过,但最后还是不改初衷。于是一部当代电影史,无论从什么视角看都绕不开谢晋,比起共处一个时代而没有起落,也因此没有了活气的人们,谢晋的生存方式及其存在本身显出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芙蓉镇》是谢晋的高峰,认识《芙蓉镇》也是通向他的最好的路程。《芙蓉镇》至少做了一件对于中国电影功德无量的事——它用正面而完整的笔触,描写了一次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
这个“第一次”,在影片问世那会儿其实并没显得那么扎眼。由于影片改编自阅读率很高、又得过文学大奖的小说,由于当时对“文革”的反思还没有淡出文化观照的主体对象,《芙蓉镇》上映之初,更多的激赏包括对其艺术成就的争议,都并不在于本片直面历史、清算“文革”的胆识,而集中在谢晋在把握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关系上的得与失;即便在一年多以后影片莫名其妙地被“追批”之时,很少有人会想到,从此以后“文革”竟成了电影的题材禁区(当然并不全是因为这部影片)。一场十几亿人的十年所经验的精神浩劫,一段沉淀了那样凝重的创痛与教训的民族历史,已经快要沦为茶余饭后调侃气氛的段子,或者天真孩童以为大人瞎编的传奇。因此《芙蓉镇》几乎成为了对于忘却的纪念,人们有太多的理由怀念它,怀念它那“第一次”的勇气和激情,怀念它所代表、或者说所继承的中国电影传统中最可宝贵的创作精神,即对于我们民族最迫近的步履郑重、冷峻而又置身其内的回瞻。
拍《天云山传奇》时,谢导就说过,他的影片所向往的境界,不是场灯亮起时热烈的掌声,而是大幕阖上,长时间的静默之后,观众席里一声轻轻的叹息。《芙蓉镇》所达到的境界,是足以告慰谢导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所引出的长久叹息,正是我们对中国电影还抱有希望的理由。
谢晋:《芙蓉镇》是“历史的必然”
谢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要拍能够留得住的电影”,并希望“生命结束在摄影机旁”,“文革”结束后,爱电影到“痴迷”程度的谢晋,创作权利一旦重新恢复,就一连串拍出了《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1)、《高山下的花环》(1984)等多部在电影史中“留得住”的电影。1986年谢晋拍出了《芙蓉镇》,这部“大作品”将其推向又一个电影创作的高峰,谢导称之为“历史的必然”。
原本水华导演想拍这部戏
在影片拍摄之前,古华的这部小说就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这部作品发表于1981年,1982年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芙蓉镇》最初是被北影厂拿下来的,而确定的是女导演王好为来执导,刘晓庆主演,她们两个也合作过几部片子,但是剧本被“枪毙”,后来北影厂很优秀的老导演水华知道后非常想拍,可厂里还是不松口。作家古华知道后很生气。后来陈荒煤告诉古华,赶紧去找谢导,可能他会想拍而且拍得好。北影厂知道后着急了,怎么让上影厂谢晋去拍了,就想赶紧把本子要回来,但是古华不同意。陈荒煤知道后去北影厂做工作,我得知水华想拍,就对陈荒煤说:“水华老大哥想拍,我理所当然要让出来。”作家古华坚持给上影,我当时在上影拍戏的主动权很强,厂长徐桑楚也很赞成,于是就拍成了。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15
姜文被邀请到了《红高粱》(11/31张)
1987年夏天姜文被邀请到了《红高粱》剧组,面对第一次当导演的张艺谋,同属兔的二人每晚必然要“侃戏”。姜文的搭档则是师妹巩俐,那批合作者里面还有顾长卫、杨钢等,面对记者提问姜文答道“他们将会是中国电影的栋梁”,几年后果然得到了印证。1988 年,张艺谋导演、姜文主演的“第五代”代表作之一《红高粱》震撼了世界,勇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24
姜文刘晓庆在《春桃》中第二次携手(12/31张)
1988年,姜文和刘晓庆在《春桃》中第二次携手,导演是和谢晋同 属“第三代”的凌子风,与《红高粱》里的自由狂放截然相反,姜文含蓄地表现着主人公的苦闷,凌子风评价道“姜文的戏路子很宽 ,创造性很强”。这一年,姜文又和“第四代”导演谢飞合作,出 演了《本命年》里的看似“同龄人”的都市底层青年李慧泉,谢飞认为这是姜文在表演方面最接近他真实年龄和心态的一部戏,谢飞的评价是“姜文聪明,热情又卖力气”。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25
姜文田壮壮(13/31张)
1989年夏天,姜文和田壮壮开始写《大太监李莲英》的剧本,他们 把自己关在一家宾馆里商量,四处搜集资料,并走访了当时活在人 世的最后一位清朝太监。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27
姜文《北京人在纽约》(14/31张)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段经典而熟悉的旁白正 是出自姜文之口,1993年,姜文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 》成为当年最热播的电视剧集,姜文的表演才华再次得到肯定。而 此前极其谨慎选择剧本的姜文并未接拍过电视剧,与他合作的剧组 导演里有冯小刚等人。在《北京人在纽约》前期筹备时,姜文和万 梓良联合主演了他的第一部商业娱乐片《狭路英豪》。
1990年后的那段时期,姜文的兴趣从表演转向了导演,尽管他有办 法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一部影片的剧本状况,但却很难像导演那样从 整体去把握一部影片的风格。终于,他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去做导演 了,刘晓庆亦给了他积极的肯定,他们四处找好小说,比如池莉的 《你是一条河》、苏童的《红粉》等等,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28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片场(15/31张)
1992年,可能是命中注定的,在聊天之后,王朔送给姜文一本新出刊的《收获》,上面发表他的一篇新小说,《动物凶猛》。那晚上 姜文一口气看完了这篇6万字的小说,激动得彻夜难眠,并且下决 定一定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王朔拒绝了姜文让他做编剧的邀请,只能选择亲自动笔的姜文改稿之后的剧本多达9万字,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片场指导宁静这部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通过少年马小军在青春期放肆不羁的生活、回忆与幻想,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阳光灿烂的日子》技惊四座,姜文的导演才华迅速得到肯定。用去25万尺胶片的影片创下了1995年中国最高票房记录,共计5000万人民币。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0
姜文在《秦颂》中演秦始皇。(16/31张)
1996年姜文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这一阶段姜文出演了周 晓文《秦颂》里的秦始皇一角,和葛优、许晴有大量对手戏。1997 年在姜文第二次参与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有话好好说》在那年掀起了一阵热潮,姜文亦获得不俗评价。
1997年11月,姜文作为在电影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受意大利电影文化界的邀请,并由意大利电影文化界主办,在意大利五大城市举办“姜文主演、导演个人电影回顾展”。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1
本帖最后由 nuno 于 2012-4-4 22:40 编辑
爱情篇
相比于事业上的顺风顺水, 姜文的婚姻爱情却有过几段不凡的经历。
第一恋人刘晓庆:姜文的第一段恋情爆发于使他成名的电影大作《 芙蓉镇》。据悉,拍摄此片时,两人日久生情,缔造了当年轰动演艺圈的“绯闻”(当时还不流行这个词)。尽管刘晓庆曾否认与姜文 有关系,但大导演谢晋曾证实两人确实好过。拍摄于1986年的《芙蓉镇》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更是产生了娱乐圈中的“第一恋”。当时,刘晓庆已是国产影后级明星,而姜文只是刚毕业的话剧演员,但即使这样的差距也没有影响 他们之间的交往。
据了解,当年当大家拍完两位主角在雨中被批斗的那场戏后,谢晋 导演将大坛米酒送给了姜文,姜文激动抱着那坛酒,请刘晓庆彻夜痛饮......当然,关于刘晓庆与姜文的恋情曾经有过很多很多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非刘晓庆因姜文与老公离婚。不过,最能说明姜文、刘晓庆热恋的还是那张两人拍摄于法国房间 中的“密照”。尽管这段恋情传的风生水起,但多年之后,两人还是分手告终。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1
当年青涩的刘晓庆与姜文(17/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2
姜文与法国前妻(18/31张)
任妻子桑德琳:姜文同桑德琳的相识缘于1997年春北京的一次文艺界名流的聚会。姜文那时刚与刘晓庆结束了长达8年的恋情,独自坐在一个角落发呆。而桑德琳当时则是巴黎大学的人类学博士, 在北京研究了8年的道教文化。
姜文寂寞的神情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走到姜文面前,作了自我介绍 。这样一次邂逅,便成就了一段美丽爱情。据说,在两人相互表白的时候,桑德琳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997年秋天,姜文就和桑德琳在法国注册结婚,并生下一女,名叫 姜一郎。两人的恋情真正公开,则是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姜 文带着自己的电影《鬼子来了》,携妻子桑德琳和女儿姜一郎一同 走在红地毯上,让世人惊讶的程度绝不亚于现在。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4
姜文漂亮混血女儿(19/31张)
长期的异国分居是导致二人最终离婚的主要原因。2005年,桑德琳带着女儿从法国回来了,她没有接受媒体的访问,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回来干什么。但在不久后,就传出姜文和周韵结婚的消息,想来她的这趟北京之行,就是解除和姜文的婚姻关系。离异后桑德琳回法国巴黎大学教书,回忆这段婚姻,她说:我们今天依然相互深爱着对方。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5
姜文周韵因《天地英雄》结缘(20/31张)
年龄小姜文15岁的周韵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商人家庭,父母由于忙于生意而较少顾及女儿,周韵自幼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小时候基本没有接受过影视表演艺术的教育,性格比较内向与不善言辞。就是这么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却在当年偷偷报名参加的温州小姐选美比赛中一举夺冠, 叫人大为意外。
姜文与周韵的相识还得从赵薇说起,2003年前, 在参演的武侠片《天地英雄》中,经赵薇介绍认识了当时剃着光头扮演小和尚、还是中戏表演系大三学生清秀俊美的周韵。周韵说:“我没想到姜文在豪爽的背后,也有孤独和寂寞。”于是决定和姜文在一起生活。待姜文与法国前妻桑德琳协议离婚后,姜文与周韵于2005年底正式注册结婚。婚后诞下两个儿子姜太郎和姜马虎。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6
姜文周韵(21/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7
姜文和周韵长子姜大郎(22/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8
小儿子姜次郎(23/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39
本帖最后由 nuno 于 2012-4-4 22:39 编辑
朋友篇
第一个——王朔
姜导的导演处女作《阳光》有他的半分功劳,据了解两人一直交往 密切,当年王朔送了姜文本杂志,《动物凶猛》就在里面 ,姜文一夜看完,后就决定拍《阳光》了,王朔说过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
姜导的导演处女作《阳光》有王朔的半分功劳(24/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50
本帖最后由 nuno 于 2012-4-4 22:52 编辑
第二个——冯小刚
两人在《北京人在纽约》里就有过合作后冯导又在《阳光》里客串了一把,据说小刚和王朔的关系也很密切。
冯小刚姜文曾经多次合作(25/31张)
冯导这张龇牙滴俊美照片,请正在吃饭的朋友们注意了,千万别吐啊~~~{:6_406:}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53
第三个——徐静蕾
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找到了姜文当男主角后姜文又在老徐的《我和爸爸》里客串了下,姜文帮了她不少忙, 两人还传过绯闻。
姜文徐静蕾(26/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55
第四个——崔健
在《鬼子来了》,《太阳》里都有他的贡献,崔健也喜欢读王朔的小说。经常听他谈起姜文,两人关系看来也不一般。
姜文父女和崔健(27/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56
第五个——张元
和崔健,王朔一个类型的人,姜文演了他导的《绿茶》,同样和徐 静蕾,王朔也是好友。
姜文主演张元导演的《绿茶》(28/31张)
nuno
发表于 2012-4-4 22:58
第六个——顾长卫
《阳光》,《鬼子来了》的摄影师后顾长卫也当了导演,要不《太阳》估计姜文也会找他去拍吧,《太阳》首映顾长卫还特意去捧场 。
姜文顾长卫(29/3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