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3岁前必须重视纠正的幼儿行为
刚刚看到这篇,觉得非常认同,跟大家分享。几处观点我之前也和一些mm聊到过,红色表明,可以重点探讨。来自: 慈航 发表于 1月14日 10:25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 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结语
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ai 我儿子现在就是不如意的时候就往地上打滚——中断他,他还没玩够的时候
不管在哪里。
几次都在外面买东西的时候,提前走了,或者不让他继续搬运货架上的东西。
愁死了
不知道跟谁学的{:5_354:} 学习啦!我家宝宝快1岁半了,在外边很缺少安全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害羞,想慢慢引导,但是还不知道怎么入手,宝宝还不能理解太多解释,也还不会说话 我宝宝5个月,也是脾气差的要命,哭的时候往死里哭的那种,要开始教育了么? ai 我儿子现在就是不如意的时候就往地上打滚——中断他,他还没玩够的时候
不管在哪里。
几次都在外面买东 ...
sandy2966 发表于 2011-6-24 00:3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上,老实说我也时常会碰到,在米米爆发的起初我也是经常束手无策的,所以只能谈谈感受啊。不过米米的哭闹不管什么原因,她从来不会是无休止的,也就是说,她可以在短时间的宣泄后做好自我调节。我觉得就像主贴文中说的,应该允许认可小孩子有不好的情绪和发泄,但是不能让他通过这种手段达到不好的目的,同时还要引导他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米米三岁以后开始引导她在碰到问题时自我分析。比方裤子穿反了她不耐烦的时候开始哭,我会非常温和地告诉她,你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哭,然后她会说因为裤子穿反了,我就问她,裤子穿反了哭了会正过来吗,她说不会,我再问,那怎么样才能正过来呢,她说重穿。有时候她会撒娇说妈妈帮我穿,这个时候我就会答应陪着她穿,但是还是要她自己穿,我会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并最后强调告诉她,哭的时候先想想为什么哭,裤子穿反了唯一的方法是脱下来重新穿。米米这个事例其实和你儿子这个情况不太一样,但是我写出来的目的就是说,要引导孩子去分析自己的问题,控制自己的情绪,比方问他在地上打滚就可以多玩吗?当然要小孩子学会自我分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些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哄和妥协是他唯一停止哭闹的方式,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在一些情况下几乎没有能力让自己的情绪稳定。我就曾经碰到过一个孩子,当他哭闹的时候我尝试引导他自我分析,但是他完全听不进不停的大叫大闹,最后以妈妈长时间的安抚得以平静。基本上我觉得,如果小孩在3,4岁的时候一点没有自我分析的意识,完全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那么家长就应该审视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情绪控制介入太多。 学习啦!我家宝宝快1岁半了,在外边很缺少安全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害羞,想慢慢引导,但是还不知道怎么 ...
becci 发表于 2011-6-24 01: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从问好道谢说再见等礼貌用语做起,当孩子越来越多的友好回应时,自然会对陌生人不再畏惧。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主动和其他人交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榜样,让孩子觉得生活的环境是良性善意的。 我宝宝5个月,也是脾气差的要命,哭的时候往死里哭的那种,要开始教育了么?
gu948 发表于 2011-6-24 01:2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个月啊?这个,闹闹小脾气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要让他通过哭达到目的还是很重要的,不然会像滚雪球,越来越难处理。 这个问题上,老实说我也时常会碰到,在米米爆发的起初我也是经常束手无策的,所以只能谈谈感受啊。不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01:4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6_413:}
http://www.dolc.info/05/01.jpghttp://www.dolc.info/06/02.jpg http://www.dolc.info/07/03,jpghttp://www.dolc.info/08/04.jpg http://www.dolc.info/03/05.jpg http:/www.dolc.info/14/06.jpg
http://www.dolc.info/09/01.jpghttp://www.dolc.info/10/02.jpg
http://www.dolc.info/11/03.jpghttp://www.dolc.info/18nectnd/12.jpg mark 好贴,正好可以学习好多里面的观点来对付我家这个叛逆期阶段的反常行为。 这个问题上,老实说我也时常会碰到,在米米爆发的起初我也是经常束手无策的,所以只能谈谈感受啊。不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01:4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受用,先学习着,多谢lz分享 刚刚看到这篇,觉得非常认同,跟大家分享。几处观点我之前也和一些mm聊到过,红色表明,可以重点探讨。
……
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00:1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觉得随时挂在嘴边的“真棒,真强,真勇敢”没什么意义。小孩子最初其实连什么叫“棒,强,勇敢”都不知道,用这种词夸他们不但起不到增强自信的作用,反而会让他们做事情太看重结果,太看重他人观点,长此以往,就忘掉做事情本身的乐趣了。不如在活动的过程中,跟孩子更多地讨论具体的细节和感受,问他/她"好玩吗,开心吗,想不想再试一次……",让孩子自己肯定自己的行为,记住的是自己愉快的感受,而不是大人的夸奖。 这个得学学 收藏一下,多谢lz分享{:5_363:} 这个问题上,老实说我也时常会碰到,在米米爆发的起初我也是经常束手无策的,所以只能谈谈感受啊。不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01:4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再次祟拜下米妈教育小孩的天赋,你一定要再生个儿子,然后去出书 好贴,晚上回来好看看 学习了 好帖,学习了,多谢米妈分享。
女儿3岁4个月,害羞,没有自信心。
在熟悉的环境又唱又跳,陌生地方只会偎依在妈妈身边,不主动打招呼,遇到困难就要求帮忙,有时让她再试试,就哭着谁来帮帮忙。 好贴,正好可以学习好多里面的观点来对付我家这个叛逆期阶段的反常行为。
cwb-cai 发表于 2011-6-24 12:1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米米这两天也很神经。{:5_386:} 我家这个最近对我得了唠叨免疫,我说什么,她不喜欢的就当听不见
火死我了 我也觉得随时挂在嘴边的“真棒,真强,真勇敢”没什么意义。小孩子最初其实连什么叫“棒,强,勇 ...
fuchslica 发表于 2011-6-24 13: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我的感受是,小孩子的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大人都要尽可能创造一种平凡轻松的氛围。比方说,米米一开始学骑laufrad转弯没控制好,摔倒了,撞疼了。这个我以前跟个mm说过,我从来不会对米米说“勇敢些!”之类的话,我个人觉得,说这种貌似鼓励的刺激话语,会暗示小孩子一定要行,硬着头皮也要上,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觉得自己必须出类拔萃,不能输,不给自己喘气的机会,活得很辛苦。很多时候人是不需要那么“勇敢” 的,觉得撑不住的时候让自己缓一缓,再作尝试。弄疼了当然是允许哭的,大人可以顺其自然地表现出关爱,让孩子知道你很能体会她的感受,我会说:一定很疼吧,妈妈知道很疼。然后告诉她,你刚才摔倒是因为你在尝试一个新的挑战,你非常厉害,差一点就成功了。每个刚刚开始学习的人都曾经在转弯的时候摔倒的,所以摔倒是很正常的,并不表示你不行,大家都是摔倒过以后才学会的。这里还可以根据小孩子自己的喜好崇拜举例其他人在一开始也摔倒过,比方爸爸妈妈也摔倒过,隔壁的小哥哥也摔倒过,米老鼠也摔倒过,justin bieber也摔倒过呵呵。这样小孩子会觉得,原来摔倒是那么普通的事,我是摔倒了,但没什么大不了,我照样可以再来一遍。这个时候大人可以帮小孩子一起分析刚才失败的问题出在哪儿,是动作上的错误还是路面不平整之类,让孩子知道失败了先要找到原因。同样的,如果小孩子成功了,顺利学会一个新的技能,要告诉孩子:你看,你只要注意了你的动作看清了地上的障碍,就可以完成了,很轻松就可以学会了一点也不难对吗。表扬鼓励是要的,但大人也没必要舞台剧般的说:哇,真聪明啊,真厉害啊之类。 再次祟拜下米妈教育小孩的天赋,你一定要再生个儿子,然后去出书
violazen 发表于 2011-6-24 16: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最近真真正正的承认生了孩子变笨了,前两天算个数字132减77,那么简单的算术,我竟然愣愣看着只想找纸笔打草稿,想当年老娘还是所有科目里数学最好的呢。而且现在说话写东西,都非常容易语无伦次,说着说着就忘了自己本来想说什么的。{:5_355:} 从问好道谢说再见等礼貌用语做起,当孩子越来越多的友好回应时,自然会对陌生人不再畏惧。父母在孩子面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01:4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米米妈回复!!!教育孩子真是门科学。继续关注 其实我的感受是,小孩子的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大人都要尽可能创造一种平凡轻松的氛围。比方说,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23: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94:}等我当上孩子妈,也这样跟宝宝讲{:5_363:} 好帖子,收藏了 其实我的感受是,小孩子的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大人都要尽可能创造一种平凡轻松的氛围。比方说, ...
huaundyun 发表于 2011-6-24 23: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94:} 说得真好!!学习了!
对于孩子宣泄情绪希望打到自己的目的我家爸爸和他们同事交流过,我觉得一个爸爸处理的方式很好。每次出门或者要做什么事情都会提前和孩子说清楚。比如 我们出去买菜。孩子 去玩?! 不 我们只去买菜。 买完菜再去玩! 不, 马上要吃中午饭了,我们买菜回家做饭,吃饭 吃完饭再去玩!通常孩子如果一开始就这么知道目标的话就会配合很多。同样买东西之前也告诉他 今天只买一个玩具,或一盒饼干(巧虎!!!{:5_320:})当然这样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说得真好!!学习了!
对于孩子宣泄情绪希望打到自己的目的我家爸爸和他们同事交流过 ...
飞往那里 发表于 2011-6-25 03:1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哈哈哈,我看到了第一反应也是巧虎:说好了,说好了,今天只买一盒饼干,说好了,说好了,说好的事不要忘记~这个每次都是米米在犹豫于买哪一样零食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念经的,和孩子提前“说好了”,培养讲信用的理念,其实孩子打心底里是喜欢的。 今天和一个妈妈聊起小宝宝睡觉的问题,把以前的帖子拷贝过来备用。
我说点我自己的看法,因为我的这种观点经常会被一些妈妈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反对,所以我说我的,爱听的妈妈听听,不爱听的可以跳过呵呵。
首先,我是一贯坚持要让宝宝从一开始或者说尽可能早的有一个潜意识:睡觉是自己的事,不是爸爸妈妈的事,人困了就要睡觉,爸爸妈妈不会哄的。顺便提一下还有吃饭,也要让宝宝知道是自己的事,目前正在为宝宝睡觉发愁的妈妈们,不久的几个月会宝宝加辅食了,这将会是你们需要面对的另一个课程,提前做好准备好处是非常大的。
就像楼主mm前面说到:“我感觉我家宝贝是困了,很想睡,但他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是的,宝宝非常困,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让他自己舒服?宝宝不知道怎么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抱就安静了,那是不是说明这就是宝宝需要的呢?之前爸爸妈妈的哄睡,让他误以为,自己是因为抱着哄着才让自己舒服。事实上当宝宝困的时候,真正让他感到舒服的是睡眠,而并不是爸爸妈妈的哄哄抱抱,这点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宝宝误认让自己舒服的哄哄抱抱,那只要让他自己睡,不被抱着的时候他就会没有安全感,脑子里尽想着妈妈在不在身边,沉睡时间短,这样的睡眠质量是不好的。给他多些机会,让他在哭累了以后自己睡着,几次以后,他会发现,原来让自己舒服的是睡觉,没有爸爸妈妈自己也可以睡着的,即使是小宝宝也会有成就感的。如果用哄哄抱抱的方式去“帮助”宝宝入睡,其实是剥夺他学习自己入睡的权利。
前面有mm说6个月以后训练比较好。不排除有个别宝宝是非常开窍,到了6个月以后突然可以自己睡。但是大多数宝宝,可以观察一下,前6个月哄睡或者跟妈妈睡,6个月后再训练,宝宝会哭的更加厉害,训练时间更长更有难度。如果宝宝再大些,对他来说哄睡或者和妈妈睡已经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模式,那时候你再要他一个人睡,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养成习惯的问题,而是要改掉原有的习惯。改习惯可要比培养习惯困难得多,更加猛烈的哭闹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越大的宝宝越有自己的思想和记忆,到那个时候他可能就真的以为你不要他了,那就真是有可能没有安全感,留下心理阴影了,其实是让孩子受更多苦。
所以我是一贯提倡越早训练越好的。新生儿离开母体躺没有体温的小床上,对他来说是恐惧的,妈妈可以给予适当的安慰,让他知道妈妈就在看着你,或者在门外不远的地方,睡觉还是要你自己睡,不能让妈妈抱着摇着。小宝宝就像一张白纸,他没有意识觉得什么应该是怎么样,他不需要去改掉原有的习惯,所以培养习惯的速度是超过我们想象的,他一旦接受了一个模式,就会觉得理应是这样,或者说睡觉不自己睡在床上那该怎么样。大多的借口是父母为宝宝找的,总说我家孩子这样不行的那样不行的,相信自己的宝宝。
米米从医院接回来就开始训练,当时因为我妈在,米米哭她也跟着哭,还和我们为了孩子吵架,所以训练不得不推迟到米米满月我妈走后。固定的模式,困了放在小床上,摸摸额头,亲一下,说三句“schlafen~”,关灯,关门,没有奶嘴,没有音乐,没有夜灯。一开始当然是死哭的,第一天哭了45分钟,之后就是每次哭20多分钟,一个礼拜左右就好了。哭的时候也是哭哑嗓子,当时我也挣扎,每哭一下都想去抱她,谁不疼自家孩子?强忍过后发现,哭到最撕心裂肺接不上气的时候,就是要睡着的时候。不到两个月开始睡10小时以上的整觉,到目前为止,即使是长牙也只有一次同时冒5颗牙,入睡需要用一个栓剂,半夜也只是哼哼几下不会需要我们起来安慰的。目前的睡眠习惯是,到点了,揉眼睛,跟她说困了吗?睡觉吧。她就会和爸爸妈妈晚安亲亲,然后把她几个小熊啊洋娃娃啊什么的一个一个抱到小床上,自己也钻进去,把被子拽到自己和洋娃娃的身上,和小熊说会儿话,笑嘻嘻地就睡了。顺便提一下,我妈现在很后悔当时和我们别扭,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支持我们,米米可以更早学会睡眠,哭更少。
说一个长远的,宝宝现在表现出来的睡前要抱抱要哄哄,等他大了,就会表现为:“妈妈,讲个故事。”“妈妈,唱首歌!”“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我要尿尿。”“妈妈,再讲个故事。”“妈妈,我还要喝水。”。。。。。。很快比原定时间晚一个小时入睡,第二天拖起来去幼儿园精神很差还迟到。想一想,宝宝真的是要听故事,要喝水,要尿尿吗?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宝宝只是在找借口拖时间。现在都比较讲究和宝宝平等的教育方式,什么都讲民主,什么都要说道理。其实日常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家长还是要有决策权。比方睡觉,宝宝问,为什么我要比爸爸妈妈早睡,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看电视,为什么不可以再讲一个故事?以家长的身份告诉他:没有为什么,你是小孩子,小孩子必须这个时候睡觉,爸爸妈妈是大人,爸爸妈妈说了算。在日常习惯的问题上,不要和孩子商量。
楼主mm说到,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想要训练宝宝睡眠,觉得自己狠心。其实你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因为自己身体的健康,而对宝宝的生活做一些新的安排,甚至是不得不断奶,都是必须的。你现在抱着宝宝爱他疼他,自己却留下病根,等宝宝大了,你没有精力体力陪他玩,陪他奋斗,甚至指导他照顾他的宝宝,你觉得到那时候宝宝会想到他3个月大的时候的“母爱”,会觉得幸福吗?以后日子还很长,宝宝有太多精彩需要妈妈的参与,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说了那么多,我希望对各位妈妈有用。
我们从出生在医院就开始不开夜灯,养成习惯了。还特地问过医生,要不要给开,儿医说不是muss,能不开就不开。
其实仔细想想,宝宝在子宫里的时候晚上睡觉也是漆黑一片的,理论上来说不应该是易生俱来就怕黑。大人对黑暗的恐惧来自后天的习惯,或者外界影响所赋予的想象空间。而对宝宝来说,黑暗其实只是意味着睡觉的时间到了,最原始的反应。
我个人觉得开夜灯不是好习惯。我自己本身小时候就是开夜灯妈妈抱着睡的,这个影响延续到现在,我都奔三了,只要老公出差一个人睡就必须把卧室门窗关的死死的,还要开个夜灯。女儿反倒因为从小不给她开夜灯,胆子很大,不怕黑,睡不着的时候就在黑漆漆的房间里,躺在小床上唱唱小曲,拍拍小熊,很习惯的。 回复 28# huaundyun
我其实现在不知道他半夜醒了,是不是非要喂奶,而我从他出生就奶不足,直到2个月的时候才刚好供的起。所以现在他半夜醒了,我给他奶吃,就觉得是应当的,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这顿奶就不需要了。他晚上睡觉还是相对容易的,喂着喂着就睡了,然后我把他放床上自己睡。可是晚上总要醒来吃两顿奶,让我头痛。啥时候能掐了呢?{:5_390:} 唉~我们家小的现在1岁了~在国内爷爷宠奶奶宠,现在回来了~问题一大堆~不乖乖吃饭要哄着,玩着吃~不自己睡小床要跟人一起睡。一不顺着她就尖叫~~叫的我都头疼死了~骂了,教育了~还打了,没用。骂她她要对着喊,打她她要还手~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种坏脾气~她一闹,又是哭又是尖叫的,不理她能持续上一个下午。。。家里3个人都搞不定她~~根本就纠不过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