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0-4-13 01:17

看看美国大学生有多牛:“我永远是最好的!” 金融时报中文网

美国的大学生无论考分如何低,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无论观点如何幼稚,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大多数美国大学生在课堂上都自我感觉良好,特把自己当根葱。他们在班上当众发言可以侃侃而谈,面对校外的公众演讲也同样从容不迫。美国教育中似乎的确有一个魔幻环节,让学生们年纪轻轻,就怀有这样的自信和从容。

在我看来,美国教育的最亮点在于:它可以把一个学生的数理化都教得很差很差,却让这个学生相信自己画的画很像毕加索的。这个系统完全就是有预谋地忽略学生的缺点,同时拼命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因此很多机关巧妙的鼓励教育被发明出来,但是却很少有像样的严厉的惩罚教育。从小到大,学生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听到的都是:你是最棒的!(即使不是最棒的),你也是最独特的(这句话非常保险。就是运用最精密的科学计算,这句话也一点都不错)!所以在美国人心里,“与众不同”是一个很有腔势的褒义词。美国大学生做什么都显得自信满满,因为做的好做得差都十分独特,十分“与众不同。”

学生们毕业的时候,甚至有些在还没有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大体能了解到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事。大学的四年里,他们可以选不同专业的课、做不同的课外工作、通过实习来尝试到底什么最适合自己。大学教育的成功并不在于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了解和发现自己,并且建立更多的自信。学生选择专业与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是看自己是否有兴趣。兴趣比赚多少来得重要。因为感觉自己是根葱,美国的大学生从来不在钱上面委屈自己。钱算什么东西?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才最重要。有兴趣才有创造力,有创造力才能赚钱。虽然美国人以数学不好著称,这个公式却算得没错。

“不委屈自己”这样的信条不但体现在赚钱花钱上,也体现在读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土生土长的美国学生里面,很少见到压抑的个性。所以虽然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全世界都不那么讨好,美国人的阳光笑容还是自有它的一番感染力。美国学生只要是遭遇不平,一定不会默默忍受。即使个性安静的,内心也非常的骄傲强大。如果对考分有争议,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对我不公平。其实,几乎对任何有争议的事情,学生说的最多的都是:这对我不公平。美国学生对自己的权利维护得非常好。做老师的,最重要就是要一碗水端平。对自己心爱和不心爱的学生都要完全一致。比如有个好的实习机会,做老师的就要对全班所有人宣布这个机会,让大家公平竞争,而不是把机会留给自己喜欢的学生。

大学教授再不懂如何教学的,也深知一句鼓励学生提问的很管用的口头禅:没有愚蠢的问题……换句话说,无论学生的提问有多么愚蠢,做老师的一样要耐心解释。并且不能丝毫流露出对学生智商的怀疑。我上过一个给教师开的教学学习班。在班上传道的老教授被问到:如果学生问了一个刚刚解释过的问题该怎么办?老教授说:那就再解释一遍!无论多么有个性的教授,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敢于当众出言羞辱或者打击学生的。最多拿学生开个无伤大雅,也不伤心情的玩笑。对于叛逆的学生,只要他不触犯校规,完全是听之任之。既没有班长来以身作则,也没有班主任的循循善诱,甚至根本没有班级一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

大学教育从来都不是双人舞。学生和教授的流利配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自信不自信,从容不从容,很大程度上和整个社会如何要求和对待他们相关。美国的个人主义不但在校园盛行,在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很走俏。在培植个性的同时,不让“个性”伤人的办法之一就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美国学生在展示他们亮丽的个性尾巴的时候也同时被要求考虑他人的感受。

weder 发表于 2010-4-13 01:17

美国大学招生今年特别乱 经济乱象影响高等教育 美国之音


  斯坦福大学3月底宣布,学校今年秋季班的录取率创下了新低记录。熟悉申请入学的专家观察到,经济冲击使今年的招生工作呈现出许多变化,除了低录取率,学校将录取更多的外州学生和国际学生,而进入公立学校将变得更具竞争性。

  3月是美国大学揭晓申请入学结果的月份,各大学纷纷寄出通知书给获得录取的学生。尽管正式的统计还没出炉,但一些初步迹象显露出今年的申请和录取情况。

  斯坦福大学今年只录取2,300名新生,申请者一共有32,022人,录取率为7.2%。这使斯坦福大学取代耶鲁大学,成为第二难进的美国大学。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理查德.萧指出,无论是本国学生还是国际学生,申请人数之多都创该校历史最高记录。

  早些时候,哈佛大学也宣布,今年6.9%的录取率成为历年来的新低点。

  美国全国大学升学顾问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公共政策研究主任霍金斯表示,低录取率是今年的趋势。他说:“今年,事实上一些最难进的大学都报告说他们的录取率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而就全国范围来说,甚至一些门槛没那么高的大学都变得难进一些了。”

  霍金斯认为,经济不景气让今年的申请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从美国人口变化的角度来看,今年申请大学的人数应该比去年少。霍金斯分析,今年的录取率下降是由于每个学生申请的学校数增加了。他解释:“学生试着分散赌注。他们的想法是申请愈多大学,就愈可能被愈多大学录取。这当然让人更觉得提升了被录取的可能性。但实际上这会使录取率降低,反而不利于他们。”

  公立大学由于学费较低,今年的竞争预计比往年更激烈。

  不只学生害怕上不了大学,大学方面也担忧出现录取学生、学生却不来念的情况。霍金斯表示:“我们看到学校对录取和招收过程做了很多不同的修改,所以他们更能了解知道哪些学生是真的有兴趣申请。”

  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理查德.萧则强调,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低录取率事实上是负责任的作法。他说:“我们最不想做的是以任何方式牺牲我们的品质。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是第一。我们不能只因为需求高而录取更多人。”

  美国大学的财政陷入前所未闻的窘境,不少专家都指出,学费比本国学生高的国际学生,尤其是家境富裕的国际学生,格外受到学校的青睐。而对公立学校而言,学费比本州学生高的外州学生录取人数上升也是可预见的。

  留美的国际学生人数2009年创了新高。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执行副主席兼营运长佩琪.布卢门萨尔认为,从这几年的成长趋势来看,今年可能会有更多国际学生被录取。

  不过佩琪.布卢门萨尔表示,念本科的国际学生应该会再增加,但研究生层级的就不一定了。她说:“许多研究生接受了美国机构的财政支持,在学校做助研或助教。但一些研究生院提供的财政支持可能比过去少了,所以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研究生院的趋势。”

  另一方面,不少大学以增加奖学金的策略来吸引学生。霍金斯说:“学校事实上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支持,至少短期来说是这样,因为他们知道学生可能在付大学学费方面有困难。”

weder 发表于 2010-4-13 01:17

自由多样的美国大学校园和那些数不清的潜规则 金融时报中文网


  也许你再也找不到比美国更自由、文化更多样化的地方;你也找不出比美国大学思潮更活跃、更包容的校园。但是在这种看似无边无际的自由的另一面却是数不清的规矩。这些规矩都潜移默化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中。比如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都能感受到“潜规则。”

  大学校园是知识的殿堂,也同时是恋爱的圣地。学生就像是候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就会飞来。他们飞来啃书本,也谈恋爱。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在大学里恋爱,虽然明令禁止的很少,但多少有些不情不愿。孩子们经常被告诫要“学业为重”。美国的家长们,如果不是太宗教,对孩子们在大学里恋爱则很多是持鼓励态度。

  “花心”在大学时代的同义词是“受欢迎”。你越花心似乎就越受欢迎。我在纽约教书的时候,曾经有个学生长得人高马大,对每个女孩都那么体贴,因此在女生中间很吃得开。每次他来上课身边都蜂拥着很多的女同学,颇有点嫔妃成群的味道。

  在什么季节做什么事不单单是指恋爱。大学校园生活里很多年轻人的荒唐事美国的上一代都经历过,并且这一代正在经历着。最近的三位美国总统都有过在高中、大学年龄吸毒的历史。奥巴马更是把这段经历坦白地写在自己的自传中。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和种族的困扰,他写道:“大麻帮了我,还有酒;也许还有点可卡因,如果能买得起的话。不过没有海洛因……”而北京奥运会的游泳巨星菲尔普斯也在派队上被拍到吸大麻。事后他一本正经道了歉。美国公众也很快地原谅了他,就像他们原谅自己的总统们一样。

  事实上,恋爱,吸大麻,喝酒似乎成了美国大学生们课外的必修课。尽管吸大麻是犯法的事情,据美国官方统计,有超过一半的18-25岁的美国青年人有过吸大麻的经历。不过卖吸大麻的烟枪一般来说却合法。康纳尔大学的街边小店里到处都明目张胆地摆放着烟枪。害得我对康纳尔的第一印象就是烟枪。21岁之前喝酒在很多州也是违法的。但是过了这个年龄,大学生们就可以拿着自己的驾照名正言顺大摇大摆去逛酒吧,跟人调情,爱怎么灌自己灌人家都行。

  不过大学情侣们无论在酒吧派队上怎样招摇过分,怎样如胶似漆,课堂上还是很守规矩。牵手、接吻、搂搂抱抱的情侣症状不光是课堂上很少见,连图书馆和草坪上这样的情侣易感地带也很少见。美国人把公众场合的亲热行为叫做PDA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知书达理的人对PDA都比较忌讳。这当然也是美国人保护私人空间的又一个延伸。就像在公众场合吸烟,高声谈笑,盯着人看,排队时挨挨挤挤都被认为是对他人私人空间的侵犯(包括视觉、听觉、物理空间等等的侵犯)。为了不让看的人感到别扭,大学的情侣们很少在人多的情况下作出亲热举动,除非有个非常充足的理由,比如久别重逢,结婚,或者劫后余生。

  亲戚家的孩子在大学里迷茫的向我问人生的路。我都禁不住想说:把握时间好好谈恋爱。读书与工作都是一辈子的事,谈恋爱错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上大学的花季要尽量多约会多尝试,结婚的时候才不至于那么幼稚与盲目。恋爱没谈够就结了婚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对异性了解不够相处经验不足,将来婚姻中会矛盾成串。对其他异性的好奇心也会在婚后助长出轨。早早签订了终身,以后每一次离婚其实都是一次失恋。不如把该失的恋都在婚前失过了,不用离婚结婚的折腾,也算是一件很环保的事情。等到该谈的恋爱都谈过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婚后才比较能波澜不惊地过日子。

  一旦离开校园结了婚,曾经处处留情的恋爱狂们就蜕变为住家男女。无论公事应酬多忙,晚饭还是要回家吃,万一回来不了,电话一定要打一个。社交的对象也同时转变为夫妇档。人前人后相互间“亲爱的”“蜜糖”“甜心”的不离嘴。不那么亲不那么蜜不那么甜的夫妻被这样天天叫也叫出了甜蜜亲。酒吧也不去了,舞技也荒疏了,派队也不乱交配了,办公室里的一点点可怜的暧昧都变了滋味。你突然发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要想出个轨还真要颇费思量,是个劳心劳力的事儿。

kolinsky 发表于 2010-4-13 01:32

在中国,谁当你是葱?

Aftermath 发表于 2010-4-13 11:00

在中国,谁当你是葱,看到的只是你的缺点

愤怒的小老鼠 发表于 2010-4-13 11:19

我们班也有个美国人,做PRESENTATION就是把他那一句话颠来倒去说无数遍,还觉得自己很能说很有道理似的,都P 哦

qingcheer 发表于 2010-4-13 11:24

America products genius!

loveusher 发表于 2010-4-13 11:56

都是美国人自己吹大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看美国大学生有多牛:“我永远是最好的!” 金融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