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象中比较现实的国人会如此热捧阿凡达?
原来觉得国人都挺现实的,不管海内海外,喜欢泰坦尼克这样的爱来爱去的片子,要么整天家长里短,明星八卦,要么就热衷讨论政治话题。卡麦隆来北京时还说担心科幻题材在中国不受欢迎,看来担心是多余的了。原来觉得中国人不喜欢科幻片的。难道时代变了,也喜欢科幻片了? 对炒作早已习以为常的国人这次竟然彻夜排队买天价票,原因何在?都是被忽悠的?都是跟风?不一定吧。有人能给个深层的原因吗? 70年代,星球大战1上映时,美国万人空巷热捧,国内评论说是美国人都跑到电影院去逃避现实了,看来咱们也到了这个阶段了? 比较欣赏的是终结者2,看到颁奖礼上施瓦辛格和卡麦隆的默契,很象英雄本色时代的吴宇森和周润发,但终结者2也更像是英雄片,和纯科幻片比如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还是有差别的。这次的阿凡达也是奇幻色彩比较多。 LZ不是吧,要捧阿凡达也不带这样变着法的捧啊,开N个贴,都是阿凡达。。。无语了 人类的空想能力是无限的 无他,广告效应而已 没必要捧阿凡达,因为并非卡麦隆最经典的代表作。
其实最推崇的是卡麦隆对科学的痴迷。与其说内容的科学性,不如说阿凡达的3d技术本身更具有科学性。他实际是一个摄影方面的科学家。可以说他在一众技术派影迷心中是偶像,根本无需炒作。
乔治卢卡斯是个先驱,70年代的星战影响了卡麦隆对技术的痴迷。
比如泰坦尼克为人熟知,因为比较大众化和煽情,可是据说拍泰坦尼克是因为他那时候对水下摄影的痴迷,实际上他另一部关于深海异型的电影才是当时水下题材电影的技术巅峰,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水下技术。到现在对3d技术的迷恋,都说明卡麦隆是个技术发烧友。 说说好莱坞几个玩技术的:
斯皮尔伯格算一个,一把年纪了,还让人称作小飞侠,但最近好像有点偏人文了。期待他今年和汤姆汉克斯的血战太平洋。
乔治鲁克斯算一个殿堂级大师,但基本已经隐退了。
澳洲胖子彼得杰克森算最近最火爆的一个,有人说他的第9区拍的比较烂,但实际那才是他的风格。他一直强调自己不属于好莱坞。此人确实是牛人。
但就技术而言,尤其是拍摄技术,没几个玩的过卡麦隆的,包括上述几位。 有钱有闲,没事打电游的人太多了...
页:
[1]